春夜喜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9-01-20 19:16:53

春夜喜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这是一首赞咏的春天雨水的诗作。其原文如下: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春夜喜雨
  翻译: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
  字词解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春夜喜雨
  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春夜喜雨
  中心大意: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春夜喜雨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字赞美。在生活里,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其中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也不可能得到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如果有意讨,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后世评价:
  
  1,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2,周珽:此诗妙在春时雨,首联便得所喜之故,后摹雨景入细,而一结见春,尤有可爱处。(《唐诗
  
  选脉会通评林》)
  3,仇兆鳌: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杜诗详注》)
  4,黄生:雨细而不骤,才能润物,又不遽行,才见好雨。三、四紧着雨说,五六略开一步,七八再绾合。杜咏物诗多如此,后学之圆规方矩也。五六写雨境妙矣,尤妙能见意。盖云黑则雨浓可知。六衬五,五衬三,三衬四,加倍写润物细无声五字,即是加倍写字,细语更有风味。(《唐诗摘钞》)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
  
  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春夜喜雨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