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发布时间:2014-09-06 07:45:58

过秦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掌握贾谊的基本情况;

3、能够熟练的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准确、熟练的诵读课文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学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导入:从历史知识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

因古往今来众说纷云。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针

对这个问题写了上、中、下三篇的《过秦论》,上篇着重

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

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对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者对比,利于

2、写作背景: 学生理解文章,

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秦王朝当时的情况,一是贾谊生 明白作者写文章

活时代的社会情况。 的目的。

3、作者介绍:

紧扣过程2结合课本注释①,简介作者。 黑板上重点突

4、诵读课文: 出。

1〉教师朗诵课文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的停顿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练习过程

3〉学生分段诵读,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 效果反馈

5、小结:

指出文言文诵读重要性,要求学生加强课文诵读。

板书设计:

贾谊

一、写作背景: 三、诵读:合从缔交 召滑

1、秦朝的残暴统治; 逡巡 隳名城

2、两汉初期凋敝的社会经济; 销锋镝,瓮牖绳枢

二、作者简介:

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 棘矜,钩戟长铩

文学家《新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训练重点上的词语,积累文言实 词;

2、归纳“制”“亡”“利”“固”四个词的义项;

3、翻译文中的关键句子;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文言多义词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步骤: 旧课复习,引入

1、学生分组齐读课文; 新课。

2、用幻灯机打出下列词语,学生口答完成

蒙故业 因遗策 亡矢贵镞

度长絜大 奋六世之余烈

会盟而谋弱秦

却匈奴七百余里 以愚黔首

不可同年而语

翁牖绳枢之子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加以修正,补充。

3、文言多义词 采用引导方法

①提示“制”“亡”“利”“固”四字的义项,供学生

选择完成课后3题。

②适当加深,让学生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和意义 以求巩固。

(用投影仪)。

制彼裳衣

履至尊而制六合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兵革 非不坚利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今夫,固而近于费

弱固不可以敌强

③小结,结合①②归纳四字的义项 再次强调,引

4、学生口译一些关键句子 起注意,加强

5、小结: 理解文意。

①再次强调积累文言词语的重要性;

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法

附:板书

贾谊

蒙、因 制①统率、指挥②控制、制服③制度、

亡、遗 同义连用 对文 规模④制作

度、絜 亡①逃跑②丢失③灭亡④无、没有

使…… 使动用法 利①好处②有利③利益

固①险固②巩固③固执④既、已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2、学习论证方法,指导写作实践;

3、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语言实例分析其特色。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1、直接进入课题

2、分析文章结构:

要求学生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点拨:作者提出全文的观点,是从具体的史实中提炼

出来的,即采用先叙史实后作分析的写法。

学生:根据提示,在练习本上完成结构图

小结:要完成结构图,关键要弄清作者的思路。

3、分析文章论证方法:

点拨:根据文章结构可知,贾谊的“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的基本观点,是以史实为根据的,这是本文在

论证上的最突出特点,即以史实为根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但在叙史中,作者集中运用了对比论述的方法。

学生:找出对比论证的具体例子

小结:分析文章写法应从作者为文的意图或作才的思

路出发,这样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成。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点拨: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虽不是赋,

却在语言上明显带有赋的特色,试分析下列句子:

“有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心”

“当时之时,齐有孟尝,……制其兵”

“及至始皇……威振四海”

学生:总结这些句子在运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

小结:分析语言特色要从具体的实例入手,加以归纳

总结。

5、总结:

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一方面要明白

它们对表达作者意图,阐发中心论点的作用,另一方面更

重要的是要指导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贾谊

1、文章结构:

孝公 崛起

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

(一)兴亡过程 始皇: 统一全国

二世 灭亡

(二)灭亡原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证方法:(1)史实为论据,观点驭材料

2)对比

3、语言特色:铺排渲染 骈散并用

过秦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