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服饰研究内容

发布时间:2018-07-01 15:29:35

隋唐 华丽开放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丝织、漂染技术有了极大提高。加上对外开放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结合,相容并蓄,使唐代的服饰华丽清新,充满大唐风范。

唐承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黄袍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唐高祖以赭黄袍巾代作常服,以後因天子用赤黄袍衫,於是逐渐禁止臣民服赤黄之色,并以品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当时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唐代女子注重化妆,修饰容颜。例如画眉,当时最流行的是阔眉、八字眉等眉形。额眉间的妆饰,如“花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贴在面部),便很有特色。发髻形式也多种多样。

而唐代织锦,无论在织造技术或花样图案上,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准。近年在新疆吐鲁番、巴楚及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大量丝织品实物,品种花式极为丰富,染织技术精湛。在新疆出土的彩绘木俑服饰中,还出现了缂丝,比文献记载早几百年。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别具一格。

研究内容--
1.人物服饰
    贾宝玉服饰描写
(宝玉)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披上玉针蓑,带了金藤笠,登上沙棠履,忙忙地往芦雪庵来。
贾宝玉穿青缎粉底小朝靴、棠木屐、蝴蝶落花鞋。
第三回中贾宝玉的第一次亮相,登着青缎粉底个朝靴,接着曹雪芹写宝玉的第二次轻装出场,那双鞋换成了厚底大红鞋。同时,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了宝玉的一双蝴蝶落花鞋:黛玉看(宝玉)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着蝴蝶落花鞋。
第三回,宝玉戴有束发嵌宝紫金冠,这是一种罩于发髻之上的小冠。宝玉所戴束发冠,在第八回中又作累丝岗宝紫金冠,是以金丝编织,上面镶嵌各种珠玉。紫金,即铜和金的合金,亦称紫磨金。明代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束发冠条云:其制如戏子所戴者,用金累丝造之,上嵌睛绿珠石。每一座有值数百金,或千余金,二千金者。明代戴这种冠的风尚起自内廷,其后贵戚家少年公子也常作这打扮。宝玉的束发冠与《明宫史》中描述的相类似。
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
贾宝玉含玉而生,幸得贾老太太的宠爱,才有了后面那戏剧般的一生。于是,我们常常在想如果贾宝玉没有那块玉或者那块玉(石头)不好奇于人间的繁华世故又或者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想得周全些,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郁结,也不会有金玉之言,那么贾宝玉的一生也不过如此的了了完事。但是如果终究是如果。贾宝玉注定成为《红楼梦》的主角,注定成为那灵秀之人”“生于富贵公侯之家”“落为情痴情种,也注定了那一场悲剧的开始。 
林黛玉服饰描写
林黛玉的美就显得冷静了许多,其服饰描写也都十分的素净:浅灰色背心,月白色绣花小皮袄,配着海棠红色的裙子,不甚鲜艳,梳妆也是非常随常,很少有华丽装饰,是一种清雅素淡的美,衬托了林黛玉的孤傲、多愁善感以及弱不胜衣”“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柔弱的性格。
服饰在《红》中有三次描写,前两次出自曹雪芹的笔下,第三次则是高鹗的手笔。照我们的想象,林黛玉是一位聪明灵秀、不染尘俗的世外仙姝,似乎白色才符合她的品行性格。而曹雪芹则为我们大胆创造了一个衣红的黛玉形象。让她穿红妆,咏桃花,甚至在题帕诗时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可这正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而曹雪芹并非平常人,他是以天地之心为心,自然小我扩大,自然能以鲜明色彩写凄凉。他笔下的黛玉尽管饱受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哀怨的,凄凉的,可她依然是鲜明的,艳丽的。让如此爱红和衣红的女子泪尽而逝,不更显出《红》悲剧的巨大力量?第一次描写在第八回林黛玉到梨香院,“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大红是林黛玉服饰的主色,穿戴红色不仅是贾府爱红风俗影响所及,也寄托了她美好愿望,即与宝玉相配。在上文已提到宝玉主色是红色,黛玉是绿色;红绿相配,两全其美是两人共同的愿望,所以宝玉的怡红院蕉棠两植,而黛玉衣红、盖杏子红绫被,后又在窗上糊银红的霞影纱。
第二次在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红香小靴,大红鹤氅,延续了黛玉衣红的一贯风格。靴子羊皮制成,且用红香二字,见其视觉上的红艳和嗅觉上的芬芳。而青金闪绿如意绦则为一身红妆平添了几分动人春色,仿佛是万红丛中一点绿”,既凸显出黛玉衣着的品位,又符合她希冀红绿相配的爱情愿望。
高鹗续写在第八十九回,“黛玉身上穿著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月白皮袄,银鼠坎肩,杨妃色棉裙,是一组白与红的色彩搭配。白是月白,显得柔和;红是粉红,显得娇艳.而银鼠坎肩的运用则为娇艳柔和中注入了几分冷傲清华,这确符合黛玉聪慧善感、清高幽怨的性格态度。而不合适的是用杨妃色表现粉红。从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可知:把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薛宝钗比作杨贵妃,都有作者精心构思在内,而续书把杨妃色加在黛玉身上使这一美妙色彩搭配出现了一点败笔。
薛宝钗服饰描写
薛宝钗的服饰描写有两次。
一次在第八回,“(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棉袄的蜜合色即浅黄白色,配着葱黄色绫棉裙,是同色搭配中的浅深之分;比肩褂的玫瑰紫是紫中偏红的颜色。这一身妆扮粗看极为鲜明,紫与黄是互补色对比,反差最大;黄与红是对比色对比,对比效果也很强烈,一色半新不旧就显得不那么奢华。既有少女青春娇艳的气息,又符合宝钗藏拙守愚的深沉个性。而最妙的是曹雪芹在描写薛宝钗拿金锁给宝玉看时又添了一句,“(宝钗)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藏拙是薛宝钗的处世之道,所以把大观园的蘅芜院弄得雪洞一般,把珠光灿烂的金锁藏在里面;而她内心深处又有着青春和激情的渴望,所以又把大红袄儿穿在里面,留给自己欣赏。这种穿衣打扮的方式充分体现宝钗浑厚深沉得可怕的性格一面。
第二次第四十九回。只见众姊妹都在那里,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把丝的鹤氅。莲青是极清冷的绿色,与琉璃白雪世界映衬,凝重而板滞。书中借平儿之口极力赞美大红色,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著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可即使大红是大观园女儿们的最爱,薛宝钗也没有穿,而是千方百计回避这鲜艳颜色。薛宝钗的回避大红,其实是对人心中最自然情感的回避。越是回避,越是渴望,所以以病态的方式在衣服里面穿上大红袄儿,手腕上带着元妃所赐的红麝香串。
由此可以看出薛宝钗在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情况下。她知道婚姻的缔结不在当事人,而取决于家长之命,她宁愿伤害贾宝玉的感情也不愿忤逆家长的意志。她的性格为人,早已获得贾家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她的悲剧的开始。
王熙凤服饰描写
王熙凤在贾府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她贪婪、奢侈、庸俗、虚荣,重视物质享受;她很有心计,争强好胜。她的服饰很明显地体现了她性格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如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见到的王熙凤是这样的: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又如刘姥姥初见凤姐时,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这两回中的服饰代表了王熙凤典型的服饰风格。她把自己包装得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止境的追求吗以如此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来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应该说她的目的还是基本上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多怪的侯门金贵黛玉,都对其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她的服饰色彩鲜艳、庞杂,装饰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折射出凤姐志得意满的心态的同时,也泄露了她文化修养的低下和庸俗的审美趣味。大多数服饰专家认为,一个人的衣服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否则,会显得格调低俗。清代言妇女美,在于娇羞媚态,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穿着极奢极丽之服,满头珠翠,环鬓金珠,过事修饰,过事刻画,是俗气,不是美丽。王熙凤的服饰很好地展现了她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灵魂。王熙凤在去接尤二姐时的服饰的风格却与她平日的彩绣辉煌截然不同。凤姐才下车进来,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第六十八回)她这一身打扮显然是刻意为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这一套服饰很素雅,使她显得非常漂亮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因为,俗话说:女要俏,一身孝,她是以素雅的打扮来与尤二姐暗中比美。而且,又以素雅来保持一种大家闺秀平易近人、不争奇斗艳的风范。这显示了凤姐八面玲珑、工于心机和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不愧为古代小说的典范。单是服饰描写这一部分就非常出色。它的服饰描写精微细致,丰富多彩,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恐怕很难举出一部能与之相媲美的。服饰是一种文化,能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在小说中更是刻画人物,表现个性的一种手段。清代的服饰文化虽然也像其他封建时代一样,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和共性美,但在共同的材料和服饰的情况下,人们对服饰及其审美元素的选择、取舍和组配,完全取决于穿着者的意志,且惟其成功,方能显示其出挑的审美效果。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服饰的天然要求。《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服饰审美和设计大师,他笔下的人物的服饰是那样地具有展示人物个性魅力的神奇功效。读者通过阅读其中的人物的服饰,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生活方式
1)、行酒令,结诗社
佳节的其乐融融,听戏曲、猜灯迷、放烟花、行酒令、结诗社、乘游船、祭花神……在眼前是一群冰清玉洁的众女儿嬉戏图。贾母的讲十个媳妇、凤哥的聋子放炮、黛玉的趣解母蝗虫蕉下客;怡红院的群芳乐,芦雪庵的鹿肉宴,白雪世界的红梅,石凉的花睡去……一一读来满纸跃然的是欢声笑语,是诗情画意,是会心的微笑。
2)、元春省亲之奢华场面
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幙,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贾赦等督率匠人紥花灯烟火之类,至十四日,俱已停妥。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幙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凤姐听了道:既这么着,老太太,太太且请回房,等是时候再来也不迟。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又命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
  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幙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紥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荣宁二府忙乱了将近一年,又是造省亲别院,又是筹备戏班子,准备工作极其的充分细致、奢华过费。元宵节之日,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敛息屏气、毕恭毕敬地等候凤驾光临,等了好几个半日 那排场、那气氛,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真可谓非亲历者写不出。元春乘坐乡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
  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
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女儿,贾宝玉的姐姐。出嫁的女儿回一趟娘家,看看爹娘祖母,瞧瞧小弟和众亲戚,原是件平常的事情。只因做了皇帝的妃子,身份就非同小可起来。亲爹爹见了也要隔着帘子叩头请安俯首称臣,亲弟弟也成了不敢擅入无职外男。封建时代的等级分明可见一斑。

研究方法--
.看碟片.与同学讨论.老师们交流

分组分工--
谢昀静   陈雨露   陈依依主要负责人物服饰方面的研究
林思宇  张颖 主要负责人物生活方式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及展示方法--
了解了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和生活方式,感受到独特的文化和文学内涵
论文形式

教师评语--
张卫评:你们的结题报告中关于研学的过程性材料与感思反映出你们小组一年来不是混过来的。你们对小说中几幅画面印象特别深刻,感触颇多。我认为你们还可以多写写这些感触。
杨华评:感受:为小红学家们的收获感到高兴!

我们小组论文的思路在第二阶段的小组研讨中已基本形成,最后由组长执笔完成研究论文。

我们总述了这项研究的意义,接着从近现代服饰谈起,介绍了近现代服饰的特点是,更多地挖掘的近现代服饰发展的演变的原因,最后把近现代服饰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论文不仅对于所获得资料进行了踪述,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相关的文献记载及实地考察,总结出了“经济的发展为服饰的演变提供了基础”的观点。

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八位组员相互协作,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活动对于我们今后进行课题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尝试,我们所获得的许多资料,为我们了解历史理解研究课题提供了帮助,虽然我们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论文也比较稚嫩,但我们都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题的研究。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水浒传》4 3 集已播完

,但广大观众仍在议论宋代官员脖子上套的那个圆圈,

不知作何解。原因有二,一是大家对这种多用于宋又延

用至明的官服饰品不熟悉。二是电视剧中常将它做得宽

且厚,硬套在脖子上,格外累赘,使本应紧附于衣领的

饰件高高翘起,使观众看起来,宛如披枷戴锁。

  至迟从汉代开始,官员为了使朝服更加熨贴,在外

衣领内衬上一个圆形护领,名为“曲领”,也称“拘领

”。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写“曲领在内,所以禁

中衣领上横壅颈,其状曲也。”意为免得内衣衣领拥起

。《隋书·礼仪志七》中“曲领”说:“七品以上有内

单者则服之,从省服及八品以下皆无。”省服系指便服

  《唐六典》卷二十六、《新唐书·舆服志》出现“

方心曲领”词,并已戴在衣外。《宋史·舆服志三》在

写天子时,明确写出“白罗方心曲领”。明王圻《三才

图会》上更有图样标明后面为两条垂带。从出土绘画、

陶俑、石雕、木刻等文物来看,官员佩方心曲领的作法

至明末才消失。

  遗憾的是,在《水浒传》等电视剧中,“白罗为之

”的方心曲领常现出泡沫或树脂的效果,而且就是一个

圆圈,后面什么都没有。大概这是根据绘画人像的前脸

所设计的,当然不对。真正的方心曲领非常秀气,皇帝

朝服也常佩戴。

  以往的历史大片耗资惊人,服饰所占比例不小。《

水浒传》服饰却空前节省,如吴用除穿了一次官服外,

自始至终只着一袭麻布儒装;武松等人也是一两身衣服

便应付下来(阳谷县当差时所穿开襟大袄应为“燕居服

”即休闲装)。若与原著中两军对阵时梁山诸将特色服

饰相比,总感觉剧中好汉少了许多英雄气和鲜亮形象,

却多了些乡野气与落魄样儿。如为强调居住在山水之间

的真实感,又何必要给宋江罩上一件不伦不类的红缎圆

领袍,并戴上个加雉翎的帽子呢?最不该省却特别省的

是宋徽宗的着装,《宋史》卷一五一《舆服志》中用了

大量篇幅写天子服饰要求。其中“常朝则服之”的是“

赭黄、淡黄(衤癸)袍,红衫袍。”另外写“唐因隋制,

天子常服赤黄、浅黄袍衫,折上巾,六合靴。宋因之,

有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靴。”电视剧

《水浒传》中天子常穿红袍,大约是受到原著第二回赵

佶原为端王时“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的影响

吧?抑或是根据宋皇“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

册命则服之”那部分记载,加上南薰殿《历代帝王像》

服色?但那与常朝是应有区别的。况且还应有方心曲领

等配套服饰。

红楼梦服饰研究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