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竹石》

发布时间:2019-02-16 09:26:11

福州市乌山小学吴方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中“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坚劲”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4.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老师出示谜面,在规定的8秒内,请学生圈出正确的谜底(课件点击三组)

2分享秘诀:请成功的同学分享猜谜成功秘诀,揭示谜面中包含的事物特征:颜色、形状、生长规律等。

3、教师小结:谜语的谜面往往都是抓住了事物的外在特征。古人也喜欢猜谜,但还喜欢写诗,有一类诗歌和猜谜很像,都是追求物体形象的思维,叫做咏物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首古诗咏的是什么物”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朗读:请一位学生大声响亮地读古诗。注意纠正或提醒“磨和劲”两个多音字,并从意思理解它们为什么这么读。

3有节奏地读。重点理解“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节奏,并画出停顿。

4、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多次读)

三、理解诗意。

1思考“咏什么物”,理解题目“竹石”的意思:石是竹子的生活环境,咏的是山石缝中生长的竹子。

2、复习理解诗意方法。(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蚂蚁搬家;借助插图;小组合作等等)

3表达: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注出诗意,并请一个两说一说。(注意提醒补充主语)

四、品读古诗

1、咏物诗歌的学习不仅仅要知道诗人咏了什么物,还要知道它笔下的物是特点。郑燮笔下的竹石到底有什么特点啊?他又是怎么写出这个特点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圈画出能体现竹石特点的关键词,并做上批注。

2、①咬——牢牢抓住还可以说是这样抓住 提示用上一些表示程度的词语

师:能换成攀爬吗? 有什么补充 拟人的写法

你见过这样的竹子吗?(看图片),是这样吗?老师觉得这些画面都不如“咬定青山不放松”描绘得好,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一个先说,其他人学习,说给同桌听,再说一个。)

师小结:展开联想也是一种批注的方法。

②立——刚劲挺拔 笔直 有精神,联想到战士

③破——环境恶劣

④文中还有恶劣环境的体现么?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顽强 这种恶劣的环境可能是(用一个成语 冰天雪地 天寒地洞 严寒酷暑 ),但是他仍旧“咬”“立”

⑤任尔——无所畏惧(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啊!)

2、小结竹子有什么特点:尽管环境恶劣,但是顽强、坚韧,无所畏惧。

3、汉字意韵丰富,一字得当,便可使全诗歌意境为之一变,进而满篇生辉。如此妙用的字,古人称之为“诗眼”。刚才你们已经棒棒哒,把这首诗中“咬立任”这些诗眼找了出来。读一读这些我们熟悉的诗句,相信你们能很快找出这些诗句的诗眼。

师:真可谓一字生辉。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学生读后,说出诗眼,老师课件中圈画)

五、体悟诗趣

1、书写“燮”。看屏幕书空。(点课件)

2、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思考郑燮为什么要写竹石这首咏物诗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竹石》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题写在画上的诗。他又号板桥,所以就是我们熟知的郑板桥。

②郑燮爱竹,竹子虚心刚直,高洁坚韧。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③郑燮性格虚心刚直,高洁坚韧。竹子就是他的写照。

4、理解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并出示概念。。

5、有感情诵读《竹石》。(学生读,老师读,带上手势齐读。)

6、总结归纳一下学习托物言志类咏物诗的方法:一看咏什么物?二找出能体现所咏之物贴点关键词,三从关键词中品出这个物有什么特点,四悟,作者什么志向。

六、方法运用

1、运用方法学习《墨梅》《石灰吟》。小组合作,读一读,并完成表格。

2、展示表格。

七、语用拓展。

1、串读三首古诗,感受诗人高尚情操。

2、小结:古人说过“大爱无疆,上善如水”。郑燮说过:一枝一叶总关情。心中有天地万物,方可守护心灵的净土,并让其结出坚实的果实。诗人们体物察情,志向高远。他们或从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指引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或从耕牛中学得勤奋,或从蜜蜂中学得奉献,或从雄鹰中学得勇敢。即将毕业的你们,路在脚下,志在何方?你们一定也能从常见的事物的特点,得以启发,立下大志向。能用上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我爱————,我用“ ,立志成为——————的人。(结合课件图片)

3、交流。

4学生把这句写在课堂本上,作为课后的一项作业。老师把托物言志类相关古诗发在微信群中,供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竹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