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网络文章

发布时间:2020-07-28 09:38:08

励志文章网络文章


“吴小姐,不是我无理取闹,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讲会后,有一位少妇模样的女子走过来,对我这么说。一时之间,我有些恍惚……不会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么关系呢?怔忡了几秒钟之后,我开始怀疑眼前这个模样端庄的少妇精神上有问题。但是,除了眉宇之间的淡淡愁容之外,怎么看她的眼神都与常人无异。

“是这样的,我先生是你的读者,他……本来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辞了职,说他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要跟你一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结果呢?”

她的困境还真棘手,在她叹气的那一刹那间,沉重的罪恶感压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没错。

我常在签名时写上“有梦就追”四个字。对我来说,有梦就追,及时地追,是我的生活态度。我总希望,在人生有限的时光中,我们的缺憾可以少一点,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可以多一点。错只错在我对“有梦就追”这几个字,解释得不够多。“有梦就追”,在实行上有它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梦想与面包冲突的时候。

追求梦想,总是能让一颗心发亮。然而梦想与面包之间,自古以来常有些矛盾存在。

我不认为梦想与面包一定相违背,本来只想追求梦想,但后来以梦想赢得面包的人,大有人在。

当然,有时候我们是在和现实赌博,总还得靠点运气。运气不好的,可能像凡?高,生前连一张画都卖不掉,忧郁而终。

不,凡?高不算是运气不好的。他好歹还有身后名,而且是响响亮亮的身后名,这可不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还有数不清的画家,一样用了一辈子力气来画画,生前潦倒,死后也没在艺术史上占个小位子,根本被彻底地遗忘。

每个人胜出的几率并不一样。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断了。赢了,通常还得感激许多懂得赏识自己的人,而输了,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怨天尤人。无论如何,我肯定人们追求梦想的决心,因为我们这一辈子,总该做些自己觉得值得的事,尽管旁人也许会发出一些名之为“关心”的杂音来阻碍追梦者的意志,但自己的人生总得自己负责。问题在于,到底你追寻的是梦,是理想,还是只是白日梦?

我不是没有泼过别人冷水,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

“你认为我应该辞职做个专业作家吗?”曾有位银行职员这么问我,“我想在家里写写稿子就好,印书就好像在印钞票,比我现在在银行当过路财神好。”

“你立志从事写作多少年?开始写了吗?”我问。

“我现在太忙了,我打算辞职才开始写,”他说,“我以前作文写得还不错,被老师称赞过。”

“我想,你最好考虑考虑,”我忍不住说了,“因为,不像你想象这么简单。”我钦佩那些“肯定自己的梦想后决定辞职”的追梦人,却很怕那些“辞了职才想试探自己的梦想”的妄想者。后者因为想得太简单、做事太草率,实行梦想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如果真的热爱写作,不必等辞职才写。等辞职才写或等辞职才想学某项专长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找借口脱离某个人生关卡,并不是真心追梦。这样的人,梦想失落后只会变成愤世嫉俗;花太多时间愤世嫉俗的下场,就是一事无成。

成功开设咖啡厅或餐厅的转业者,也都不是在开店前才学经营须知、才上烹饪班恶补的。他们早已花了经年累月的时间考察和尝试,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的兢兢业业。没有任何成功追求梦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间”成功的。

一念之间以前,不知已经累积了多少智慧与能力。多数人一下班回家,在看电视、睡觉、打电话聊天的时候,这些真正的追梦人为了日后有源头活水喝,还在花力气为自己掘井呢。我们只算计到他成功后可以得到多少面包,却粗心地忽略了他们滴下的汗水。

总有人以为,辞职才能追梦,握在手头的面包好像变成阻碍自己梦想的绊脚石。

我从不认为,辞职才能追梦,全心全意才能培养专长。以我自己当例子吧:其实我从没有想变成专业作家,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份可以支付生活的工作。这是因为过去常有长辈劝我“作家不能当饭吃”,所以我决定,即使靠写作换不了任何面包,我也一样会写下去,至于为了要养活自己,得有一份固定薪水才行。

到现在我还是认为,不靠写作谋生,就不需要摇尾巴讨好任何人,我才能真正地畅所欲言,写出我心中真实的声音。

追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必须逐渐建立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谁说你要放弃一切才能追梦?也别再怨梦想与面包两相碍,其实,阻碍你追求梦想的,不是你手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面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步入中年以后,很多人都会思考自己这一生在事业上,是否已取得了成功。当然我们当中很多人不乏成功的天资,但在现实中却并未取得成功。运气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为常见的是人们日常的言行把自己拉进了失败的陷阱,从而不可避免地给自己带来了坏运气。于是,我们把这样的陷阱称为失败者致命的"恶习"。

恶习一:自欺欺人的幻想。

失败者在生活中,总喜欢自己欺骗自己。如果仅仅是对别人不诚实,这个人至少在金钱上还有望达到目的。但如果这个人连对他自己都谈不上诚实,那他在人生路上的进步就一点也别指望了。不敢如实承认自己现状的情况很多,如自己在生活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处境,达到理想目标的前景如何,自己有哪些不足等等。

恶习二:缺乏创造性。

恶习三:怠慢朋友。

恶习四:言行不恭。

失败者待人接物的粗鲁无礼也很常见。他们不能按时赴约,不会很得体地对别人馈赠的礼物表示感谢,也不会为自己的傲慢和错误进行道歉。

我喜欢通过统计客人迟到时间的长短来估计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职业高尚、事务繁忙、责任重大的客人般总能准时赴约,而整天无所事事的闲人却会姗姗来迟,甚至干脆就不露面。

恶习五:穿着打扮不当。

失败者的穿着显得不那么得体。他们不系领带或穿着运动鞋,就去参加面试,穿着牛仔裤就去参加派对,而晚会上别人都是衣冠楚楚一身正式装扮。

恶习六:怨天尤人。

恶习七:无谓的争论。

失败者总喜欢为找原因而争论不休。也许他会以为,朋友和同事为此会被他的精干和聪明所深深打动,会对他留下深刻印象。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事务缠身的人不喜欢为那些无谓的争辩去浪费时间。

恶习八:做事本末倒置。

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梦想,不停滞奋斗的脚步,坚定自己的意念,定能够编织出那美丽的梦想。

前卫大奖美梦成真

古又文等待这一刻,仿佛很久很久了。记者会上,他捧着剪刀造型的奖座,敛着酷酷的眼神,每“啪达”一声,他的头部立刻快速微调到下一个角度,10秒内,每个镜头都被他照顾到了,那架势,俨然是巨星。

不过拍照结束,他立刻变回不折不扣的新新人类。有记者问他今后的价码,他鼓着眼珠:“哪有人还没谈就在讲价码?”有人问他用不用名牌,他答:“相信自己是名牌,就不必买名牌。就算一丝不挂,我也要理直气壮觉得自己是对的……这样才是有信心的年轻人你们说对不对?”这小子显然有蛊惑群众的可怕潜力。不少蹲在他面前的记者居然忘情呼应:“对!”

如果镜头能穿越时光隧道,回到4年前的某一天,你会看到神采尽失的古又文,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景美的工作室。夜黑了,他进门后,却把灯通通关上,然后,躺在地板上,痛哭……

“我问自己,你到底在做什么?这辈子那么努力,学得那么扎实,拼命把自己投到各种比赛去跟别人较量竞争,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最后,就是这样被践踏吗?”

那是2006年,他成立工作室才2年。碰到的烂事数不清:厂商签了约,却不履行合约;薪水被扣,明明是他的作品,却对媒体说这是韩版。至于被暗示去抄袭日本杂志,更是常事。几近崩溃的那天,是厂商要做设计的他,兼做行销企划案。要求达到零库存。

所幸他撑到隔年。2007年初,古又文去参加香港时装周,他设计的外套、裙子都很夸张,但有日本买家相中他最贵的单品,要他报价。“我很不好意思报了个很贵的价格,大概是我平常单品的3倍。”他七上八下地问买家:“贵不贵?”对方轻声答:“以耶,zenzen。”一点也不贵。

“那一瞬间我懂了!本以为那些秀服是卖不出去的,但居然有人想买。”长长的隧道,现出亮光,“我看到希望,我可以做我自己,还可以赚到钱,可以延续设计生命。”一定要走出去!2009年9月,他终于如愿进入伦敦著名的中央圣马汀艺术设计学院。

情感雕塑宛如艺术

“天啊,这位新手设计师,我得承认,他让我自叹弗如。”古又文把作品贴到全球最大的服装设计交流网站iqons。com后,海外同行纷纷发出赞叹:“我一进网站就发现这位技艺超凡的设计师,我完全拜倒。”“这人怎么还没被雷达扫到?”有人对他的默默无闻,感到讶异。

让大家不断喊“天啊”的作品,正是10个月后拿下GenArtStyles前卫奖的EmotionalSculpture《情感雕塑》。这其实是古又文5年前的心血,他试过不织布、橡胶等十几种材质,最后决定采用羊毛条,直接在人身上用手编织,创造出心目中具有3D立体感的作品。

用专家的说法就是,他用羊毛条编织,既具原创性,也使他的创作自由度大增。一般做针织都用固定的线条从头织到尾,变成平坦的毛衣,但他因为用羊毛条,所以能把纱线1分为2、2分为4、4分为8……从粗到细,整件衣服质感就很出色,服装轮廓线也不落俗套。

打造钻石以一抵万

不过,古又文在创作时,可以感到周遭不少怀疑的眼光:这东西怎么卖?谁会穿?能穿上街吗?能量产1万件吗?为什么要弄这么复杂?没有人。包括他自己,可以再做第二件。

但对他来说,这才是价值所在:“这代表它稀有,把衣服做成1万件,赚取微薄的利润,大家随意买,穿过就丢了。但是当全世界只有一件的时候,它变成一颗钻石。”

“他很投入!”古又文研究所的同学记得,总是看到他在埋头做事,别的同学都是晚上做,他是白天也做。晚上也做,做到半夜三四点是常事。就算跟同学聊天,手也不会停。“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一般设计师都会刻意营造自己的外在形象,走雅痞风什么的,或用名牌来衬托自己,但他不在乎这些。”

不畏人言勇于追梦

GenArt是挖掘设计新秀的重要比赛,得奖之后,古又文距离自创品牌的梦想已越来越近。

也许,他的建言可以帮助正奄奄一息的设计后辈,找到活水源头。回台湾后,古又文的行程从早排到深夜:“我们这行没有典范,不像拍电影的,有李安。”古又文期许自己成为服装设计界的典范,发出微微的光,在前头引着路。

看了“励志文章网络文章3篇”的人还看了:

励志文章网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