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3-10 07:29:26

针灸读书笔记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的读书报告

1.书名:《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

2.作者:陆瘦燕、朱汝功

3.来源:图书馆

4.内容概要:

全书分为学研带教录和临床带教录两部分,针灸学研带教录篇从经络学说、经气、十二经脉、腧穴、针刺手法、灸法等方面,引经据典,主要阐述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针灸临床带教录篇结合教学、临床与科研,对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5.评价:

这本书是为纪念陆瘦燕老师一百年诞辰经整理而成的。作者,陆瘦燕老师在针灸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立异,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朱汝功老师是陆瘦燕的夫人,也是陆氏针灸流派的共创人。这些论著从研究针灸古籍文献出发,作者结合临床体会,或作校注评述,或作理论探讨,或作实验研究,或作临床经验总结,内容广泛,丰富多彩,概括了当时针灸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医疗经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前面的针灸学研带教录篇中比较基础的部分,其中阐发的理论让人读后心中豁然开朗,给我们学习针灸学带来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6.感想:

经络学说的探讨及与针灸疗法的关系中,解释了十二经脉同名经相接、奇经八脉功能等问题,深化了经络理论,读后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对经气的探讨解释了经气的含义,深入发掘了《内经》《难经》的相关理论,同时联系了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的理论,诠释了针灸学中某些要穴的意义,对临床中很多有关的问题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十二经脉病候分析引用古籍中的内容从病机、证候类型、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十二经脉进行了有关病理的诠释。腧穴的命名叙述的仅仅是腧穴命名方法和依据的概况,而一些原本义深难懂的穴位经陆老剖析,恍然大白。五腧穴的意义及其应用经详细的阐发极大的补充了我们教材上的知识,而且对临床应用很有参考价值。针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补泄手法、复式手法组合与应用、灸法都是陆老多年临床研究实践的经验心得,以古籍为依据,经分细析,作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金针赋》增注是陆朱二师在精研、解剖、深究赋文全意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是当代注释最全面、最深刻的作品。

针灸临床体会点滴是就毫针、温针、五行学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阐发的个人体会。经络“导气”针法(行气法)的感觉循行与多方位经穴肌电测绘之临床观察是关于行气感觉具有客观指标的科研总结。“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两种针刺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都是临床实验的统计资料是对“烧山火”“透天凉”两种手法的作用及原理的研究和阐发。切诊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陆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除切寸口脉以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

太冲、太溪等脉,丰富了切诊的内容,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最后是针灸对一些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涉及的病症有面瘫、哮喘、目疾、肿胀、弊病、腰痛、麻风、食管癌、胃癌、小儿偏坠证、怔忡、痿病。分别论述了这些病症的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针灸治疗的理论和操作、疗效的观察数据统计、分析讨论等内容,是陆老和朱老经验总结。

这部专著代表了他们成熟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读后受益匪浅。书中的理论和临床经验都是对我们已经学习的针灸教材的全面补充,让我对针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应用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针灸学参考读物。篇二:读书笔记:针灸六绝

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疗法

主编:高维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主任

脊柱检查:

望诊:背腰部有不同形状的咖啡色斑点——多是神经纤维瘤 纤维异样增殖综合症;腰骶部汗毛过长、皮肤色浓——多为先天性骶锥裂;腰部中线软组织肿胀——多为硬脊膜膨出。

特殊检查: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扣顶试验):正坐,医生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按压(或扣击),如果引起项痛和放射痛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颈部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手握腕部,反方向牵拉,有疼痛或麻木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高血压:

毫针:组1:曲池、足三里;组2:合谷、太冲

两组交替使用,使针感传向远端。

艾灸:足三里、绝骨、太冲、三阴交

电针:曲池(正极)、丰隆(负极)

密波,30分钟。

出针后30分钟降压效果最显著,每次可持续2时。

脑血管病/失眠/帕金森病等:

电针:风池(正极)、供血(负极,在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颈第23椎间)

同侧连接,疏波30分钟。

电针方2:通天透承光(正极)、风池(负极)

有效率可达70%

颈椎病/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及其造成的神经病: 夹脊电针疗法:病变阶段的夹脊穴3

导线左右连接,选疏波30分钟。篇三:《针灸大成》读书笔记2

《针灸大成》读书笔记

《针灸大成》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流传广泛,本书是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一共10卷。它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为后世的针灸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我粗粗的对前四卷做了阅读。在第一卷《针灸方宜始论》篇中以“同病异治”的疑问引出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它论述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人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疾病。认为医生必须注意这些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刺腰痛论》篇中,按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奇经八脉之分类法,分别阐述腰痛点在不同经脉的征候、特点及当取之腧穴及针刺方法。《刺要论》篇中叙述了针刺深浅的要领,指出病有表里之分,针刺也有深浅之别,但都应刺至其应刺的部位,不能针刺的过深,过深就会损伤内里五脏之气;也不可过浅,要是打不到应刺的深度,就会使气壅滞不行,气壅则邪易乘虚而入。掌握不住刺深刺浅的要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酿成大害,伤动了五脏之后必然酿成大病。所以,告诉了我们在各个针刺穴位上要详尽熟悉,不仅如此,施针之前也必须辨清病位的深浅。在《刺禁论》中主要阐述了禁次的部位及该处可能出现的后果。比如:误刺中心的,一天之内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是嗳气;误刺中肝的,五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是自言自语;误刺中肾的,六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是喷嚏;误刺中肺的三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为咳;误刺中脾的,十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为吞咽;误刺中胆的,约一天半即可死亡,出现的症状为呕吐。另外施针时必须避开动脉搏动处,避免刺伤动脉导致出血。本篇后一部分相继提出了在大醉、大怒、大劳、大饥、大渴时,皆不可刺的原因。此篇还介绍说四季不可刺、五度不可泻、死期不可刺。最后阐述了五脏及胃、膀胱发病的症状及其死期,并阐述诸病依次相传的规律和可刺于否的原则。

第二卷《通玄指要赋》中总结了50多种疾病针灸治疗时的取穴经验。共用了腧穴43个,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占大多数。在这篇赋中所录疾病以五官科的各种疼痛症为最多。其中一则讲虚与实,作者提到虽然古人曾说所有的疼痛症状可以认为是实证,所有的痒麻症状都可以认为是虚证,但这是不全面的,也有感到疼痛的疾病患者是体虚气弱的人。所以不能偏执的推断,仍旧要认真的推究其病原,辨清是内伤还是外感,其中再“实者泻之,须者补之。”因感风寒,中暑湿的这些属于实邪,这些疾病是从外而入于内的。而经常忧虑,心血不足的这些内伤所致的虛邪,这些邪气是自内而出于外的。在进行针刺时可以就其本经,取井荥俞原经合,行子母补泻之法是很重要的。

卷四《九针论》论述了九针的依据及其与自然界相应的理论,并联系到人体的脏腑以及九针的形态特点和临床上的运用。第一针比作天,第二针比作地,第三针比作人,第四针比作四时,第五针比作五音,第六针比作六律,第七针比作七星,第八针比作八风,第九针比作九野。

的意见,对描述部分化繁为简,点到为止。对计量单位如针灸深度,艾灸状数等问题,杨继洲慎重的利用手中资源对比分析,写上他认为最合理的答案,并简要叙述取舍理由。我认为杨在这些问题上的行文,充分体现了他忠于临床的精神。与古书相比较,他的文字没有过多的“训诂”式语言,对于不肯定的地方,他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贯彻积极求证的行动;故我认为这是他学术上最具魅力的闪光点篇四:针灸大成读书报告

班级:中医七年制2 姓名:刘婕 学号:200914570072

谈补泻

补泻的内化——《针灸大成》的读书报告

书名:《针灸大成》

作者:明·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

来源:医药书店

内容概要:

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刊行。共10卷。该书除了集中反映了太医杨继洲的针灸临床经验之外,还广泛采集明万历以前的针灸文献,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而使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必读之书,在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

评价:

书作者在书中两种思想一是:“医之为道,变通虽存乎人,而本源必资于学,使斯世果得其精。”望医者能精细研读本书,体会其中的针灸理论及方法来精通针灸,灵活变通以医治百姓。二是:“医关民命,其道尚矣。顾古之名医,率先针砭,精其术者,力起沉疴,见效捷于药饵。”要求医者精通针灸之术,在针灸治疗病证擅长的方面发挥最好的疗效,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帮助。

本书在表达思想的特别之处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文与注释相得,文字与图谱相辅。

我最喜爱的部分是卷之四写补泻的篇章,本部分收集了各著作中有关补泻的精华部分,涵盖了所有有关补泻的观点、操作方法、和临床经验。不同的著作为我们对补泻概念和得气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阐述。下面谈谈我对本部分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读本书的补泻部分,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补泻的基本原则“虚者实之,满者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难经本义》又补充说“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其中详细形象地论述了各种补泻的方法: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捻转补泻、胡子补泻、及刺灸时应注意的问题和临床补泻方法的操作。如“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强调了形与神兼备时即内外之气相合时留针治疗效果最佳,否则适得其反,故形备神未备时勿急于治形。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新的认识,如“不实不虚,当以经取之”,“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之之方,必在阴阳”。以及刺灸井穴的方法,母子补泻的方法。“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有见如入,有见如出”等。最重要的是读本书帮助我解决了针灸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即呼吸补泻时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的原因:“泻实者,气盛乃纳针,针与气俱纳,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必,以出其实,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的原因:“呼尽纳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

引针,气不得出,各在所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总之,读《针灸大成》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望广大针灸爱好者、学习者精心研读这本书。篇五:针灸学习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针灸学习心得

今年八月分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在哈尔滨中医药大学二院学习了半个月,在某老师的带领下,我对针灸推拿有了新的认识,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触,现将我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自己能不断的成长,成为患者满意的医生。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针灸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信赖,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在临床工作了七年,总感觉自己的医术不够精湛,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今年八月跟随某老师学习,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用自己多年的丰富针灸临床经验,对每一个穴位一一解释,列举大量实际生活中,各种疾病在针灸临床中的治疗,让我解决了很多疑点和难点。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时刻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感谢某老师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指导。

我们应该经常像别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芝麻花花节节高,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人们的好医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

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感到困难。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因此,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

我会不断的努力,为人民,做好一名康复医者,有一个好的人品,好的医德。

针灸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