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发布时间:2015-04-28 00:08:45

中国现代史

(必修+选修1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经济与社会生活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过渡时期(1949——1956

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一边倒”。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

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1956年,中共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

1950年,中央政府制订《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党的主要舆论工具,其他类型的报刊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续表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经济与社会生活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全面建设时期(1957——1966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波三折(19561957“探索”、19581960“挫折”、19601965“调整”),科技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是党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和危害最大的时期。政治上,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文革”后期,我国的外交局面有了重大突破。经济上,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惨重。思想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19671月,王洪文等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

1969年,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97110月,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9722月, 尼克松访华。1972年秋,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建交联合声明。

“文革”后两年里(1968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

徘徊时期(1976——1978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1978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续表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经济与社会生活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改革开放后(1978——

经济上,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政治上,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进展,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思想文化上,科技、文艺、教育事业欣欣向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显著,先后出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她会谈。

1984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979年,我国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1984年,中国开始为城市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 国务院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党和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一I号”。

文艺领域出现了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续表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经济与社会生活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改革开放后(1978——

经济上,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政治上,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进展,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思想文化上,科技、文艺、教育事业欣欣向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显著,先后出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99771日, 香港回归祖国。

19991220日, 澳门回归祖国。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视察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92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87年,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003年,上海开通了第一条商业性磁悬浮列车线路。

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视察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001年,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

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11工程”计划。

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3年,中国“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