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

发布时间:2018-11-22 19:01:07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以下是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欢迎阅读。

  幼时苦读

  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六一由来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

  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文风严谨

  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字。但他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从前,有一个单科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锦绣,诗如莲花。四下张望,只有一个叫欧阳修的,能和自己相比。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 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批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大喜:!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修你也不知,你也不知修()

  修河

  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皇祐三年(1051),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

  至和二年(1055),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

  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

  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祐元年(1056)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一件混帐事

  作为一个文人,欧阳修在北宋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也犯过蔑视武将的错误。尽管这事是欧阳修干的,但他不是主谋,而且当时的时代特点也是这样,欧阳修有这样的行为不奇怪。但单从事件本身讲,欧阳修干得混帐。

  北宋大将狄青本来出身步兵,经过不断奋斗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后来在征讨西夏,反抗外来侵略中立下大功,官至枢密使(和丞相一个级别)。这引起了一些酸臭文人的不满,并纷纷在宋仁宗面前对狄青进行攻击。身为一代大家的欧阳修居然也位列其中,上表弹劾狄青。而且欧阳修的理由在今天看来也非常可笑。他找不到狄青的罪状竟然搬出阴阳五行说,指控水灾是狄青带来的灾难。另一位文学家文彦博也向仁宗发难。仁宗辩解道: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居然反驳道:太祖皇帝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宋太祖是通过政变推翻周世宗统治当上皇帝的)

  就这样,一代名将狄青做了不到四年枢密使就被罢免。最后在迫害中去世。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