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诗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21 02:03:02

杜牧清明诗的意思

  导语: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杜牧清明诗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
  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
  
  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
  
  》存诗八卷。
  【诗文今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文赏析】
  
  要弄清楚这首诗,就要先弄清楚清明、寒食节、扫墓的关系。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就是说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而并非是节日。
  扫墓成为正式礼仪是唐朝的事情。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也就是说在古代扫墓的法定日期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需要明确的是把清明作为清明节应该是唐朝以后的事了。
  由于寒食节大多是在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稀里糊涂地把寒食、清明合二为一了。至于为什么到现在真正的扫墓节”——寒食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清明节凸显出来,就连专门研究民俗的专家也无从考证了。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首诗所描写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婉如一篇小小说
  
  。整首诗处在一个动态的情景之中,体现在诗句
  
  中的雨纷纷行人借问遥指以及对话部分,每个诗句都是一个活动的场景,贯穿起来就是一个情景剧。纷纷交待的是春雨的意境,然而这一天恰恰是清明,是人们按照习俗上坟扫墓的清明节,因此就有了那位雨中行路者欲断魂的心情,接下来便是一问一答,全诗可谓是有声有色
  清明时节雨纷纷交待的时间和场景,路上行人欲断魂直点行人当时的心境。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情景十分生动,增加了诗歌
  
  的跳跃性和动感。
  这首诗语言通俗直白,没有难懂的地方,音节和谐自然,情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第一句是,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是,交待了人物及其心境;第三句是,引出了对话,并且想借酒消愁;第四句是,是第三句回答,读到这儿,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觉得后边应该还有故事
  
  要发生。
  【注释】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评析】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世事多所难以逆料者。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千载之后,他的一首七绝小诗《清明》,竟然在90年代初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并名列第二。①“小杜虽然未能亲获这份殊荣,享受这份快乐,但就其《清明》一绝的魅力与影响而言,就足以使其百世流芳、千古不朽。
  。十佳唐诗排名依次为:盂郊《游子吟
  
  >、杜牧《清明)、李白
  
  《静夜思》、王之涣
  
  《登鹳雀楼
  
  》、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
  
  《春晓)、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李白《早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见1992年9月23日《新民晚报》。
  
  

杜牧清明诗的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