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10-28 22:49:50

《马说》对比阅读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 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3分)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

(1)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1)之不以其道 )(2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2)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

(三)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之(   )        行百余里(   ) 

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也。 ②骥不其力。B、①真无马邪?   ②称德也。

C、①执策临之。  ②介胄驰。  D、①虽有千里能。  ②故常奇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原因的句子是 ;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2分) 

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其实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文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2分)

7.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夫骥之齿至①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②膝折,尾湛③附④溃,漉⑤头洒地,白汗交流,中返迁延⑥,负辕不能上。伯乐遭⑦之,下车辕而哭之,解衣以幂⑧之。骥于是傍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

注解:①至:年老 ②申:同“伸” ③湛:沉 ④附:脚背 ⑤漉:口鼻中流出的白沫⑥迁延:步履艰难⑦遭:遇见⑧幂:覆盖。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②食之不能尽其

③解衣幂之( )④声达于天,金石者(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之不以其道 而临之

B.之不能尽其材 不饱,力不足

C.祗辱于奴隶人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D.真无马邪 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简答下列问题。(4分)

①(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怎样的人?

②(乙)文中千里马“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的原因是什么?

  

(五)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 不饱,力不足 B求其能千里也 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 D鸣之不能通 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

23. 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4.B 25.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26.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盲目相信权威

27. 联系“伯乐”、“马”(1),“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

如: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这人就去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二)

7.(1)pián (2)sù (2)

8.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 同“返”(返回) (2)

9.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

10.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

11.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 (2)

翻译: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