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发布时间:2023-12-22 20:47:29

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
修一
梁小嫦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
《关雎》、《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

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爱情是千百年不衰的话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氓》来感受另一类的爱情情节和人物形象。

诗经》两首,《氓》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