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 宜居之城 - 唐宋诗词中的成都形象

发布时间:2020-11-07 18:19:13

天府之国 宜居之城 ——唐宋诗词中的成都形象

冯凌宇

【摘 要】摘要:成都自古就是天府之国。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的经济、深厚的人文底蕴、闲适宜居的生活,在国内城市中独具特色。这种极具魅力的城市风物人情,吸引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充分挖掘研究古诗词中描绘成都的名诗佳句,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推广和城市文化内涵的丰富。

【期刊名称】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年(),期】2016(000)005

【总页数】6

【关键词】诗词;形象;成都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7个地方曾经被称为天府天府之国,分别是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山西汾河盆地、北京所在的华北北部、太湖平原、福建闽中地区以及沈阳一带。除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外,其余五个地方只是个别典籍偶尔誉之,昙花一现,影响甚小。

唐以后,陕西关中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战乱频仍,经济凋敝,天府之国名实俱亡。相沿成习、最为人熟知的天府之国是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平坦广阔,土质肥沃,气候宜人,灌溉便利,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精耕细作,农业发达,物产富饶。特别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后,每每天下饥荒四起、饿殍千里,这里却是旱涝保收、衣食自足、生活闲适。因此,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在《隆中对》里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四川被称为天府的最早文字记载。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说得更深入: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后来天府之国用以专门指代四川盆地。

成都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富庶的经济、宜居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诗意成都的地理基础,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态与趣味。古人吟咏成都的诗词佳作极多,无论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生活等,都广泛涉及,为我们提供了观照成都的生动资料。诗人们的感受是敏感、细腻而真切的,本文试从有关成都的古典诗词(主要是唐宋诗词)入手,对历史上的成都形象加以考察,希望对当代成都形象推广和城市文化内涵的丰富有所裨益。

天府之国 宜居之城 - 唐宋诗词中的成都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