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30 07:06:05

《七颗钻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友情”为主题。第一篇感悟“回报父母的爱”,第二篇体会“朋友间的友谊”,本篇进一步从“爱亲人,爱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童话虽短,含意却深厚。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识字,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品悟课文,在品味语言、朗读想象中初步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并拓展延伸。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二课时教学,即对文本的研读、品悟。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段学生应“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此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

学生的阅读积累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有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童话、故事兴趣盎然。学生已经学习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种阅读方法,但运用起来还比较生疏。本课应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的机会。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文本紧紧围绕“爱”的这一主题一步一步递进而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感受水罐变化的内在原因,学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解读方法,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想象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方面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是体会水罐的变化原因,难点是体会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四、教学思路

教学以水罐变化为明“线”,以爱的层次为暗“情”,表现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层层深入。整体思路是:

1.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

3精读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 

4.总结全文,提升层次。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了旱灾的可怕,知道了水罐变化这条明线,本节课再学生感受到水罐变化的原因。上课开始,我以教材第一自然段做导语,把学生直接带入文本: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此刻,人们最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呀?

当学生的“水”字脱口而出时,我马上将第二自然段开始的内容进行创设,把学生直接带进故事情境:一天晚上,天黑漆漆的,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跌跌撞撞地走着,她是为她生病的妈妈去找水。她走了很久很久,可是,哪都找不到水,终于,又累又渴,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在哀婉忧伤的背景音乐中,孩子的心随着教师,随着文本,随着小姑娘而动。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

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通过学生回答,理清课文明线(板书:木、空 ————————水流、钻石、星星)

面对这一次次变化,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能质疑……归纳学生问题,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的发生变化、课题为什么叫《七颗钻石》,而不叫……。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相互探讨中进行交流和质疑。这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一个契机,所以力求通过本环节的质疑、下一环节的解疑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

  由于教材层次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关系, 我通过把握“读文,品词句;议论,促体会;想象,升情感”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变化选择不同切入点进行教学。

第一步:木、空 ——水。情境:沉睡中的小姑娘渐渐醒过来了,她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神奇的变化?小姑娘有什么表现?预设:1学生说出喜出望外。我引导他们解释这个词,如果理解清楚,则引导朗读;如果不清楚,则教师引导理解:就像这个小姑娘一样,她事先一点都没有想到罐子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她觉得肯定没有希望了,一定会抱着空空的罐子回家了,可时一觉醒来罐子竟然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非常惊喜。 当然会喜出望外了。谁来读出这种喜出望外心情?(课件出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B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如过读好,找人再读; 如果读不好 ,请同学评价后,让她再提高读。

预设:学生读出小姑娘的做法。(课件出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B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看到这水,小姑娘喝了吗?那她是怎么做的?哪让你感动 ?你能带着感情朗读出来吗?

创造性想象:水从哪来?为什么得到了水?意图是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二步:木——银。(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讨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这“一点儿水”少吗?

想象:小狗之前什么样,后来他又欢喜什么?

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第三步:银——金。(课件出示句子: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联系生活经验和系上下文想象妈妈当时是什么样子,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学生体会出这位母亲病、渴交加,濒临死亡,可她的心还在牵挂女儿,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喝。充分朗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母爱如金,银罐变金。

学生朗读。

第四步:金——水流、钻石、星星。

这里用讨论方法突破难点。从前面我们可以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是什么样的爱使竟然能从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

预设:如果学生体会不出,就引导学生对比。因为小姑娘的为妈妈四处找水,终于得到一罐水;因为关爱小狗这条生命 ,给了它一点水,木罐变成银的;因为妈妈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银罐变成金的;每次爱的付出层次都在提升。这个人不是……,这件事不是……,这个人对我……,这件事对我……,可我(小姑娘)却把爱给了送给这个过路人,这种爱广博而无私,层次最高。这种爱堪比钻石,最终化为星星,永照人间。

4.总结全文,提升层次。

爱化为钻石,化作星星,因为小姑娘善待别人,她有着钻石般心灵,她的爱感动了上苍。这虽然是一个童话故事,但生活中这种爱无处不在,在冥冥中创造着奇迹;课件出示《地震中的奇迹》。学生在一幻一真两个故事中切身体会爱汇聚力量,爱心产生奇迹。

机动:课后选做题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通过词语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既是儿童的发现,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七颗钻石

博爱

木、空 ————————水流、钻石、星星

七、学习效果

这节课通使学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爱的力量,使学生看到了爱能创造奇迹。这种感悟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必将使孩子心中“用爱心对待生活”的花蕾绽放。

亮点:

1学生通过水罐由“木、空 ————————水流、钻石、星星”缺一不可、层层递进的关系体会到爱的力量会因爱的层次的提升而不断壮大。

2注重学生的想象,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学生通过阅读,把美好的童话故事在脑海里;通过拓展,把爱的精神融进了生活。

《七颗钻石》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