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的女性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14:01:52

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2012)》中表现的女性主义

摘要: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改编的电影,本文主要就该电影中安娜表现的女性主义的形象进行两方面,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叛逆精神的分析。除此外,本文引用了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波伏娃等对女性的阐释,以便更好地分析、证明电影中安娜的女性主义形象。

关键字:安娜,电影,女性主义

一般来说,小说是经过编剧、导演等的改编而搬上荧幕被观众所知晓的。电影是通过镜头的转换、人物的表情、语言、行为等来进行故事情节的发展。电影《安娜·卡列宁娜》也不例外。19世纪的俄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农奴制社会逐渐解体,取而带之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俄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的势力还很单薄。因此,19世纪的俄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安娜就生活与这一时期。作为新型女性的安娜的形象也就呈现出多样的性格。从女性主义来看,安娜的形象特色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她的叛逆精神。

一、 自我意识的觉醒

安娜和她同时代的女性不一样,虽然都是活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的古典女性。但在真正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安娜还是毅然决然地冲破一切枷锁追求自己的自由,自己的真爱。她不像基蒂一样,当弗隆斯基离她而去时,而放弃这段爱情,转而嫁给她本来不想嫁的人——列文。安娜的自我意识觉醒,在于她对自由,爱情的追随,在她遇到弗隆斯基以后,她高喊:“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这是在她那个时代的女性所不曾有的。在电影《云图》中,克隆人星美在姐妹的引导下,自我意识被激发,从此,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了解了她心中所想并不是其他人也能听到的,但这自我意识的觉醒,就如安娜追求的自由爱情一样最后自我牺牲,星美领导的那场战争,最后也终于归于失败,这就预示着“人”的某些意识觉醒后,未必会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尤其是女性。对于安娜来说,她追求真爱,追求自由,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应是属于时代的进步,但因俄国当时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没人会理解安娜的做法,也没人敢于支持,他们都认为安娜的做法污辱了贵族阶级,都认为她是个“荡妇,”但社会普遍认为的,是像基蒂那样,符合当时时代的女性标准,压抑了女性的自身追求。

二、 叛逆精神

安娜的优秀还在于她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首先,安娜是一个有地位的贵族妇女,而当时上流社会对于妇女的约束是很荒谬的。比如说:允许你有偷情的风流韵事,却不能容忍 公开的承认爱情。然而,安娜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坦诚的,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弗隆斯基时,她坦诚的向卡列宁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并无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是执着的,而且是大胆的,毫无隐瞒的。对于上流社会的舆论,安娜采取的是一种漠然的态度。她所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爱情,所以她不顾一切。公然和沃伦斯基同居,出入公共场所。

娜叛逆精神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求,并由此扩大到了对于贵族社会做人的标准的否定。在安娜的心目中,妇女不应该是被玩弄的社会对象,不应是男性生活中的摆设,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尊严,有理想,有感情,她们要求与男子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这种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俄国贵族社会中是有着进步意义。

安娜的叛逆性格还体现在她对爱情的理解有着深刻的内容。她生活在上流社会的污泥浊水中而感到窒息,她渴求着一种力量的支持,帮助她挣脱这层层缠绕的蛛网;在她看来,爱情是灵魂的碰撞,是一条通向光明世界的大道。这种爱的追求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它不单属于安娜自己,也属于那一个阶层所有不满于封建势力的妇女。这同单纯的爱情至上或渴望情欲的满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三、 安娜女性主义的证明

18世纪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作《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18世纪的那些试图否认女性教育的教育和政治理论家进行回击。她认为女性的教育程度应当相称于她们的社会地位。她主张国家必须要有女性,因为女性教育了她们的子女,且因为她们能够成为丈夫们的伴侣,而不仅仅是妻子。沃斯通克拉夫特还主张:作为人类的女性应当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基本权利,而不应被视作是社会的装饰品或是婚姻交易中的财产。在电影《安娜·卡列尼娜(2012)》中,安娜相对于丈夫卡列宁的存在即是被当做了社会的装饰品。比如安娜出入某些宴会或公众场合时,她代表的则是卡列宁的形象,代表着卡列宁对政治的追求。

伍尔说:作为一个女作家写作,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一1500英镑的收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女人就可以平静而客观地思考,然后用小说的形式写下自己这一性别所见到的像蜘蛛一样轻的覆着在人身上的生活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著作中,提出女性在男权为尊的社会受歧视、受压迫的现实,分析了产生男尊女卑这一状况的诸多原因。在此基础上,伍尔夫提出了女性摆脱受压迫地位、争取女性独立与解放的途径,展望了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安娜是依附于丈夫的存在,在男性当权的社会里,她的地位本来就是卑微的,人是平等的自由的,无论男女,她追求自己的幸福的选择,就是女性主义的表现。

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从生物学、心理学、宗教、神话、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女性,得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在这本书的第二十一章女人的处境与特性中,波伏娃以优美的文字论述了下列观点:如果说女人是世俗的、平庸的、基本上是功利主义的,那是因为她被迫把自己的生存奉献给做饭和洗尿布——她无法取得一种崇高感!承担单调重复的生活,处在无知觉的实在性之中,这是她的义务。自然女人要重复,要永无创新地重新开始,要觉得时间仿佛是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她忙忙碌碌却永远没有做成什么,所以她认同于她既有的物。这种对物的依附性是男人让她保持的那种依附性的结果,它也解释了她的吝啬和贪婪。她的生活没有目的:她的心全用于生育或料理诸如食物、衣服和住所等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的物上面。这些物是动物生活与自由生存之间的次要中介。和次要手段惟一有关的价值是实用性,主妇就是生活在这种实用性的层面上,她没有奢望自己并不仅仅是一个对家人有用的人。但是,任何生存者都不可能满足于次要角色,因为那样手段会立刻变成目的(例如这种情况我们在政治家当中就可以看到),并且手段的价值会成为绝对价值。于是实用性就超乎真、美和自由之上,统治着主妇的天堂,她正是从这种前景出发展望整个世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采纳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至上,亦即平庸的道德观。人们怎么可以期望她表现得大胆、热情、无私和崇高呢?这些品质只有在自由人奋勇地穿过开放的未来、远远地超越了一切既定现实时才可以出现。女人被关在厨房或闺房里,人们却对她的视野之狭窄表示惊讶。

她的双翼已被剪掉,人们却在叹息她不会飞翔。让未来向她开放吧,那样她将不会再被迫徘徊于现在。

安娜所处的社会,贵族阶级把持着国家政权,专制思想和特权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所以,社会对安娜所做之事的反应,受到这些根深蒂固思想的深刻感染,即认为安娜的做法违反了以往社会对女性的定位。 人,生而平等,男性女性亦是,都有追求自己自身自由的权利。安娜的做法是进步的,她是女权主义的代表者。

自我意识觉醒和叛逆精神,直接使安娜·卡列尼娜进入女性主义的社会中。她否定了俄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定位,用自己的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论是对丈夫卡列宁的忏悔还是对弗隆斯基无尽的爱恋,她都顺着自己的本意去做,还有她最后的跳轨自杀。论文《永恒的魅力——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最后说:“什么是爱情?爱情是死亡吗?在痛苦中挣扎是幸福吗?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恋人不受到伤害,永远不是彼此最好的选择,当我们用尽全力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最好先用社会的理性去考虑清楚值不值得。”从安娜自身的角度来看,她做的一切顺从了自身的本意,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她并不是失败者,环境影响了人的发展,她的自杀不例外。安娜的自我意识觉醒和叛逆精神足以体现女性主义的光辉,这是一种进步的力量,有牺牲必有进步。

参考资料:

《娱乐至死》 尼尔 · 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5月)

《论〈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刘卓,曹亮,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女权辩护》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第二性》 西蒙·波伏娃

《一间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分析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

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的女性主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