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古风雅韵 陶冶道德情操

发布时间:2023-05-21 16:56:05


品赏古风雅韵陶冶道德情操
古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在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旧教材,这既是学生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品赏古诗词的魅力,进一步陶冶道德情操。笔者认真学习、贯彻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一、巧妙导入,感知形象美

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精选的古诗词意境深邃,涵义跌宕,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并非容易领会的事情,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巧妙导入的途径,以利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美妙的意境之中。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由于古诗词中的意境比较隐晦,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时必须用语言加以描述,否则,不能把学生带入其中;一般采取趣味化导入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趣味化的导语:李白这首七言绝句是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作品,其画面非常典雅优美:彩色的云霞环绕着白帝城,滔滔长江,浪潮滚滚,一泻千里,两岸青山重岩叠嶂,猿猴在江畔欢快地啼叫,如此诗情画意的长江三峡美景图怎能不让后人陶醉?随着导语的戛然而止,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情不自禁的打开书本朗读起来。

(二)简介导入,过渡自然。古今时空的差异很大,如果学生不熟悉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简要生平,那就不可能真正鉴赏古诗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简介导入的方法,以利学生人人拥有一把理解诗意的钥匙。譬如,我在执教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一课时,就简要介绍:唐朝安史之乱后,作者途经姑苏,泊船枫桥,秋风瑟瑟,江南水乡的夜晚清冷幽寂,更增添了张继清寥孤孑的愁绪,他夜不能寐,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学生载如此背景的启迪下,能深刻感悟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美妙意境。

(三)媒体导入,引人入胜。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普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达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意境。譬如,我在执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的导入时,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孟浩然乘舟顺江而下,消失在天水相接之处时的情景,让学生的脑海里初步形成当时的景象,然后播放李叔同的歌曲《送别》,在那缠绵悠扬的乐曲声中,许多学生闭目遐思,想象当时的真实场景,从而迅速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二、品味佳句,感受自然美

古诗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联想,品味优美的景趣,感知作者对大

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领略诗人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佳句时,把握三大关:

第一关: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利用大自然中与之相似的景物,也可以借助挂图、插图等手段形象地再现作品的意境,因此,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联想,直接把握作品的意象。譬如,我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就带领学生排队到校园里观察婀娜多姿的柳树,从而尽情享受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温馨与快乐。这种灵活的欣赏模式,学生轻松愉快地观其色,品其味,其乐蓉蓉。

第二关:比较。许多古诗词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创作,但不少诗词有相似点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把题材类似两首诗词中所写的情感、意境进行比较,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诸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都是千古流传的极品,两个作者一样描写庐山,但出现了出异曲同工之美:苏轼采用凝重的语调展示了峭峰林立的庐山画面;李白则用气势磅礴的语言描述了飞流瀑布。他们高超的表现力征服了全体学生,领略了作品中溢彩流光的自然美。

第三关:表演。有些古诗词简洁地叙述了人与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师在执教此类作品时,可以启迪学生进行相应的情节和角色扮演,以利学生的鉴赏兴趣倍增。譬如,我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一课时,就请了两个表演基础较强的男生分别汪伦和诗人,让他们想象两人送别时的神态、动作和对话,由于表演惟妙惟肖,赢得了全体学生雷鸣般的掌声。

三、整合资源,享受人文美

尽管古诗词资源繁杂,但是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把握相应基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整合,以达享受人文美的目的,具体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整合:

其一,整合相同主题的诗词: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词虽然背景不同,作者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旨往往是相似或相同。诸如体现送别主题的:李白《赠汪伦》描写汪伦以歌声送别友人,李白借潭水抒了友人对自已真挚情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以酒送友,借青柳、美酒、朝雨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忧伤情怀。假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改变按部就班(逐首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整合资源,那就有利于学生在把握基点的过程中享受人文之美。

其二,整合同一题材的诗词。在学生鉴赏古诗词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题材为中介,带动同一题材不同主旨的诗词进行探究。譬如,我在学生学完柳宗元的《江雪》后,就展示了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并提出问题:这首诗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希望大家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感悟这首诗。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首诗的人物、地点、事件都一样,但作者的心情完全不同:一个是苦闷彷徨,一个是怡然自得。在类似的比较阅读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让学生学会了比较的阅读方法,深层次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达到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四、斟酌题目,感悟诗眼美

诗眼的本质就是诗的灵气所在,常常是指诗词中最传神精炼的一个字词。画要点睛,诗歌重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把握诗眼入手,切身感受诗情、感悟意境。一般而言,诗眼在题目和诗句上能找到;當然,有些诗眼属于隐性的,要学生慎密思考后方可。诸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一诗中的诗眼字镶嵌于题目之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牢牢抓住一个字,让他们通过云的壮观、雨的圆润、风的急速和水的茫茫的意境中感受到诗人被疾雨的变幻景色中感受到作品的无限魅力。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小学生的认知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与思索,让古诗词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品赏古风雅韵 陶冶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