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8-10-12 16:31:03

《弟子规》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李毓秀所著。它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为纲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成为蒙学教育的理想教材。具体内容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其中的养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对于《弟子规》中的养成教育思想,应该予以重视,深入学习研究,使之为今天的儿童道德教育实践服务。

养成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弟子规》中的养成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易于转化为实践行动。它把孔夫子的教育理念提炼出来,作为教育儿童的纲领,重点把孝悌、仁爱、诚信、礼仪作为核心教育理念,让儿童在踏入社会之前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提升儿童的道德素质;并强调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从日常的行为去规范言行举止,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在对待父母的关系上,《弟子规》非常强调,为人弟子应该养成听从父母教导,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比如《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听到父母叫你时,应该立即答应,不要迟缓不答。父母交代做什么事,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讲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时,应该虚心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该虚心接受,承认错误,不要和父母顶撞。”我认为,这种要求比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在年幼时,没有足够的经验、思维方面尚不成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高,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人的最初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都是从家庭中得到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应该给予指导,并注意孩子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和具体要求,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等等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学校也是一样,学生要尊敬师长,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严格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

对于儿童来说,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持久性过程。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弟子规》强调儿童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一旦形成,便能影响孩子一生。培养孩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形成良好家风的方法。

二、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行为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形象,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对于儿童而言,好的行为举止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弟子规》在“谨”篇中,要求儿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讲究个人卫生,衣冠得体,养成生活有序的习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等等都教导儿童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有条理,生活有序,不乱放东西等具体行为的教育,都是现代儿童急需养成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经常发现有学生丢三落四,乱放东西,不是找不到橡皮就是忘带红领巾。而《弟子规》中对培养儿童养成生活有序的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事实证明,这种要求可以使儿童形成学习、生活有条不紊的习惯,对儿童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序的生活习惯和珍惜时间的学习习惯都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从而有利于儿童的个人发展。按照《弟子规》中所要求的行为准则长期实践,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正是《弟子规》的养成教育培养的意义所在。良好的习惯也是现代人们所倡导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开始。

三、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在读书方面,《弟子规》认为,应该让儿童养成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具体要求是:“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儿童的心智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应该阅读经典。对于读书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就是告诉儿童读书的时候要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要实实在在的做到。正在读这本书,就不要想着其他的,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有去看另一本书的念头。其实《弟子规》中所传授的读书方法,就是告诉儿童读书要集中注意力,专心读一本书,不要心不在焉,这本还没看懂,就惦记着另一本书。《弟子规》中所倡导的读书方法,正是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干扰,非常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旨在培养儿童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倡导诚实守信讲信用

诚信是一个人的名片,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也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保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倡导“诚实守信,见贤思齐”等道德习惯的养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以欺诈不诚实的言语或行为待人,那怎么能行呢!要求做人要诚实守信,欺骗是不可取。教育儿童不说谎、求真务实,并把诚实守信当做人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媒体、手机微信,各种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学生面对种种随意传播的假信息,负能量,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迷失自我。所以《弟子规》中又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告诉儿童,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要随意传播。《弟子规》继承了孔子在个人修养和教育工作中重视个人修养的理论,要求人们形成“见贤思齐”“反求诸己”的习惯。

众所周知,养成教育工作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使学生在人格与学问、身体与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弟子规》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其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为当下的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也为学校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弟子规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