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原诗》原文(节选)、译文及 “胸襟”分析

发布时间:



叶燮《原诗》原文(节选)、译文及“胸襟”分析

作者简介
叶燮(1627-1703江苏苏州府吴江(今江苏苏州吴江区)人,字星期,号己qí)因晚年定居吴江区的横山,又称横山先生。叶燮xiè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1675被选为宝应知县,1676年就因清正廉洁而得罪了不少官员,被陷害罢官,回到横山隐居,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己畦集》(包含《原诗》。叶燮所著的《原诗》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后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书名有对诗的本义要旨、诗的发展源流加以探讨之意。作品分为内篇上、下和外篇上、下共四卷。
节选一摘自《内篇·下》原文
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举不能越乎此。此举在物者而为言,而无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不待于此而为之发宣昭著。此举在我者而为言,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大之经纬天地,细而一动一植,咏叹讴吟,俱不能离是而为言者矣。
1


译文
哲理、事变、情感,这三方面足以穷尽普事物的千变万化。所有形形色色的音容状貌,都无法超越这三者。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达来说,没有任何一种能够脱离上述三方面而存在。才智、见识、胆量、独创力这四要素,用它们可以穷尽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则及其原动力。所有各式各样事物的声音形貌,都需依靠这些内在要素表现出来。对于创作主体而言,没有哪种表现形式不经过内心四要素的制约。用创作主体的四要素,来权衡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理、事、情这三方面,最终合力成为作者创作的文章。大到天地经纬,小至一枝一叶,歌唱咏叹之间,都不能脱离这四要素和三方面而表述出来。
原文
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叛道,蔑如1也。无识而有才,虽议论纵横,思致挥霍,而是非淆乱,黑白颠倒,才反为累矣。无识而有力,则坚僻、妄诞之辞,足以误人而惑世,为害甚烈。若在骚坛,均为风雅之罪人。惟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举世非之,举世誉之,而不为其所摇。安有随人之是非以为是非者哉!其胸中之愉快自足,宁独在诗文一道已也!
译文
大约才智、见识、胆量、独创力这四项是相互补充的。如果一方面有所欠缺,
2


就不能进入作家文坛。这四项无主次之分,但核心是先有见识。假使没有见识,那么才智、胆量、独创力就都失去了依托。没有见识却徒有胆量,会变成狂妄、莽撞与无知,言论违背常理,违反道德规范,就会被世人蔑视。没有见识只有才智,虽然可以议论纵横、思绪飞扬,但由于是非不清,颠倒黑白,才智反而受到损害。没有见识却只有独创力,那么怪僻荒诞的言论,足以误导人们、惑乱社会,危害性极大。如果将上述缺陷表现在诗坛上,便会成为损害风雅传统的罪人。有见识能够使人懂得继承,知道发扬,明确方向。在此基础上,才智、胆量和独创力都会由于有了自信心而得到充分发展;世俗们全都反对或者全都赞同的,法动摇自己原有的创作主张。又怎么会沿用他人观念作为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呢?这种自信在心中引领的愉悦和满足,岂只是表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呢!

原文
然人安能尽生而具绝人之姿,何得易言有识,其道宜如大学之始于『格物』诵读古人诗书,——以理事情格之,则前后、中边、左右、向背,形形色色殊类万态,无不可得,不使有毫发之罅(xià),而物得以乘我焉。如以文为战,而进无坚城、退无横阵矣。若舍其在我者,而徒日劳于章句诵读,不过剿袭、依傍、摹拟、窥伺之术,以自跻于作者之林,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译文
然而人们怎能尽其一生而获得真正超凡的格调呢?真正具有远见卓识又谈何容易呢?其获取的途径应当像《大学》所说的那样,要从认知事物开始。在诵读古代诗书时,要用哲理、事变、情感来推究判别它,那么前后向背、中间左右,
3


形形色色事物的不同表现,都可以推究认知,不会有丝毫疏漏而有悖于我们对事物的准确理解。如果以战法来比喻创作,那就能够做到进攻时无坚不摧,退守时横阵阻隔。如果舍弃了自我内心的才智、见识、胆量和独创力,整日徒劳地诵读古代诗文,那么最多只是学会了一些抄袭、倚仗、模仿、剽窃的办法,还自认为可以跻身于作者文坛,我却不敢有这样的认识。

节选二摘自《外篇》(上)原文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薄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广厦万间’之愿,苏轼师四海昆弟之言。凡如此类,皆应声而出。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见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人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zhì其陋必呈。其人既陋,其气必苶(nié,安能振其辞乎?故不取诸中心而浮慕著作,必无是理也。
译文
诗歌是发自作者的真情实感,不可以违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做诗,违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能写出诗歌。追求功名的人,决不能写出山泉青石般的淡泊平静的诗歌;举止轻浮的人,决不能写出敦厚、高雅的作品。所以陶渊明有很多发自内心的挚语,李白有传世的佳句,杜甫兴起了“广厦万间”的愿望,苏轼有向“四海之内同辈”学习的箴言。凡是此类话语,都是从发自内心的声音。作者的心像太
4


叶燮《原诗》原文(节选)、译文及 “胸襟”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