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8-31 08:37:37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

第一篇: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个人简介: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22年生于福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国际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40项和各种荣誉30多项。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翻译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出中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进行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的肝癌切除手术;率先提出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再行手术切除的“二期手术”概念等,以这些创造性的贡献和成就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的杰出人物。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编者按: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在与吴老接触半个月后撰写的这篇人物传记,把吴孟超院士放在中国历史上苍生大医的背景中去考量,追溯他的性格、心志、学识在20世纪的祖国如何形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人物,吴孟超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他是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杰出院士,是拥有55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时值建党90周年,我们特首发此文以飨读者。第一章这是个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零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的外科医生。这年他38岁。至今,他已经做了

1.4万余例肝脏手术,这是个世无其匹的数据。令人惊叹的数据还有: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 8.5%,有近30%的患者已活过了10年。迄今,如果肝癌手术后复发,人们更觉得不好办了。在他这里,经他初次手术和复发后再手术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最长者已有45年,今已82岁,仍然健在。这些成就对于人类与肝癌的搏斗,无疑是巨大鼓舞。他有一双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显得精致而灵巧。他青年时期曾“下放”到黄土高原去搞医疗,也经历过知识分子都要参加的劳动,那是个讲究手里有老茧才光荣的年代,他劳动时总戴着手套,防止长茧。这在那时,不免要给他带来麻烦,但他觉得他这双手不是他自己的,是上苍给他要他给病人做手术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那双比女人的手更加细皮嫩肉的手。没有一点儿茧的手,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病人肝脏内部的微妙信息……人们通常以为打开腹腔做手术,是看着做的,其实不尽然。有些肿瘤长在肝叶重叠的深处,眼睛看不见。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他的手指上长着眼睛。因为他做手术有时并不看腹腔,而是举头或闭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内探索……谁也看不见那手在里面做什么,却见他忽然就把肿瘤摘出来了。他今年已90高龄,仍然在做手术,最多时一天要做3台。这是真的,我目睹了他仍在主刀手术的全过程。他平日握笔的手有些儿微微颤抖,但只要一握住手术刀就不抖了。我还注意到他握笔的姿势就像握手术刀,笔杆是直立的,写字像要刻字似的。每个人不管长大后做什么,总是先学会写字的,用硬笔写字的现代人,握笔姿势一生都不会改变。可是,这个外科医生,从小就习惯了的握笔姿势竟然被他日后握手术刀的姿势改变了。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历程才可能改变?这个非常杰出的人,叫吴孟超。第二章吴孟超3岁还不会走路,长大后身高只有

1.62米,学医后申请当外科医生就因个子矮曾被拒绝。没有人会想到,这个3周岁后才终于站起来的孩子,将来会海内外走得那么远,会攀登到人类肝脏外科领域几乎是独步最高峰。他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后垄村,小村山清水秀,但田地少,种粮不够吃,他的父亲在他3岁那年就“下南洋”谋出路去了。日后吴孟超回顾,他3岁还不会走路,因严重营养不良所致。“我的妈妈是童养媳。”这也是家里太穷的一个证据。我由此想,吴孟超生在贫穷的农村,先天严重不足,对今天所有成长中的孩子,尤其是穷乡僻壤的孩子,都是很大的鼓舞!因而,比他的杰出成就更值得追溯的大约是:这个昔日先天不足的孩子,怎样成为中国当代医学界的一位巨人!第三章吴孟超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九。中国在商周时期就把农历七月定为秋季的第一个月,称之孟秋。吴孟超生于七月,小时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初中后,给自己改名为孟超。这是我所看到——从他内心发出的第一个渴望自强的信号。此后的吴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环境对他的束缚,包括父母的爱与期望交织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对他的束缚。17岁,他就经历了一次重要超越。他5岁时随母亲去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家里穷,父母只供得起这个矮小的孩子读书,起初是期望他学了知识将来能有饭吃。不料他书念得非常好,读完初中,当地没高中,父母决心送他去英国继续读书,这时是指望他将来长了学问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可是,吴孟超却坚持要回国。这是1940年,中国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蹂躏。吴孟超17岁半,为什么要离别父母弟妹回国?这是个值得追思的问题。他在马来西亚上的学校是当地华侨办的,叫“光华学校”,取的是光耀中华的意思。校名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孙中山还写了一副对联:“求知求义最重实践,做事做人全凭真诚。”此联成了这所学校的校训。知识不仅有助于一个人谋生,知识里是有一个日益增长的大世界的。祖国正被侵略,学校里的课程也变了,华侨教师给学生们讲祖国、讲正义、讲国内的英勇抗战,讲得热泪盈眶。青年是有热血的,青年吴孟超是初中的班长,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个家,更有祖国,一个宽广辽阔的很大的祖国!他在实现着人生中极其重大的一个超越,从关心自己的家到关心祖国!他的热血和情感在为此激动,他已经无法服从父亲的愿望,无法仅仅为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处境而去英国读书……他深知父母在五六个孩子中只培养他一人读书,自己肩负着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坚持要回国……回国能干什么,去打仗,还是去读书?国内还有平静的课堂吗?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国。19401月,他是与6位同学一起回国的,可见那个年代怀有一腔报国热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吴孟超成为吴孟超,必还有他个人的因素。第四章但是,现在我们还无法放下大环境来寻索吴孟超的个人因素。“九州遍洒黎元血”,国内大环境是这样猛烈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华北确实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均南迁,众师生徒步数千里汇集云南**,组成西南联大。“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的校歌就是这样唱的。日军的飞机炮舰是科技所支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在强烈呼唤着中国读书人学科技,南中国汇聚着中国教育最杰出的教授群体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吴孟超与同学们回国到达**,一入境就接触到一个为救国而拼命教学的环境。这是前所未有的为拯救祖国而汇聚到一起拼命教书读书的惊涛骇浪!吴孟超成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这里读高中,此后与许多怀抱工业救国理想的同学一样,想考工学院。这期间他与吴佩煜发生了恋爱,吴佩煜来自杭州。他们是在频繁躲避日机轰炸的日子里萌生爱情的,到处可见被日机炸死炸伤的躯体,还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吴佩煜的理想是学医,并影响了吴孟超,两人一同考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无论学工还是学医,都有很多学生,吴孟超如何能脱颖而出?我们似乎应该来研究一下这位个体了。第五章但是,还有一个外因不能忽视。吴孟超说他深受裘法祖教授的影响和指导。裘法祖1914年生于杭州,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在二战中曾挽救无数德国人的生命。裘法祖的手术做得非常快捷流利,“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乃至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对他敬佩不已,誉之“当代中国外科之父”。1947年吴孟超首次听到裘法祖讲课,心受震撼,这成为他选择当外科医生的重要因素。可他医学院毕业后申请做外科医生被拒绝,以致毕业后即失业。这年正是1949年,他27岁。8月,解放军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向社会招聘医生,吴孟超去应聘,仍报外科,遇到这所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任郑宝琦。郑宝琦1946年曾赴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进修。郑宝琦当场录取了吴孟超。因郑宝琦从吴孟超的眼神中,从他回答问题的简明扼要中,看到了一种沉稳、坚定的气质。郑宝琦回顾说,他当时想,自己要的是这种气质,而不是身材。所以,郑宝琦的慧眼识人,也是不能忽略的。然而外科的分支有很多,吴孟超如何瞄准了肝脏手术?这仍然得益于裘法祖的指引。今天回望吴孟超的道路,似乎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心中是要有自己敬仰的高山流水的。裘法祖确实是外科界的高山流水。在二战中的德国,他曾经“从头到脚什么手术都做”,因轰炸造成的创伤可伤及任何部位。这使裘法祖对各种外科手术都了解。1956年吴孟超正考虑自己究竟该向外科的哪个专业发展,他去向裘法祖请教。导师告诉他,现在世界上医学发展很快,但肝脏外科还是薄弱学科,中国在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裘法祖建议吴孟超去做这个难题。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建议。因肝脏血管非常密集,无法解决止血问题,就无法避免患者流血不止而死,因此肝脏被视为手术禁区。导师的建议,基于对吴孟超的了解和信任。今天看来,吴孟超听从了导师的指路,无疑是他通往未来极重要的选择。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据2017年的一个统计数字,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

1.2亿,全球每年新发数十万名肝癌患者,约一半在中国。这意味着肝脏手术治疗有多么巨大的需要。由此溯到1959年,整个中国还在等待着能做肝脏外科手术的医生。一旦突破这个禁区,这就是必有大贡献的领域。第六章人有高志,当从基础做起。1956年的吴孟超去跑图书馆,据说几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书目录,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就这本“入门”,已万分珍贵。吴孟超拿着书去告诉导师,裘法祖则对他说:你尽快把它翻译成中文吧,让更多我国医生能看到。这是个重要情节。此前,吴孟超只想到阅读它,还没有想到翻译它。导师这话,不是一般的鼓励。裘法祖心里想着的不只是一个吴孟超,导师在想着中国的肝脏外科,导师心里装着中国无数的肝脏疾病患者。当年吴孟超

第二篇: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民族脊梁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人生如炬闵恩泽,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17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的多种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资源的加工利用。2017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践行信仰方永刚,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

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17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方永刚的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方永刚时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天地英雄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201711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歌。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12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剑英的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树仁立德钟期荣胡鸿烈,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5亿元。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钟期荣胡鸿烈的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义无反顾孟祥斌,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201711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12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孟祥斌199712月入伍,山东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不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心灵强者李丽,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丽的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扩大。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大医医心陈晓兰,坚守医德无私无畏的医生,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17年度“3?15质量先锋”。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陈晓兰的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有信延信谢延信,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谢延信的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真爱无疆罗映珍,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201710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 植物人 。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 你好 累了 等几个简单的字。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2017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1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授予罗映珍的颁奖词: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群体嫦娥一号研发团队,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彭长城)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大江后浪推前浪,丰田新穗赶旧穗。

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

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阎肃)

少年壮志当拿云。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心中荡漾。辉辉中华,泱泱大国,开始展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与辉煌。(陈章良)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神话成真的设计者们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激情,飞扬着智慧,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70后、80后们证明他们已经接过承载着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剑指未来。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王晓晖)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间推移到公元2017年,嫦娥飞起,一个民族的心也一起飞腾。壮哉嫦娥,圆我中华千年飞天梦想;壮哉中华,崛起神州,飞腾世界。(纪宝成)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杜玉波)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简介和事迹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简介和事迹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个人简介阿里木,男,40岁,新疆维吾尔人。阿里木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参军入伍。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1997年供销社破产后,阿里木离开新疆走南闯北,2017年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他在毕节看见很多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给人生带来的晦暗。从2017年起,阿里木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个人事迹他历经8年,烤卖30万串羊肉串,攒下10多万元钱,全部用来捐款助学。他,就是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走出来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靠好心人帮助的百元本钱,历经8年之久,烤卖30万串羊肉串,攒10余万元资金,全部回报社会。我为之动容,他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巴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如是誉阿里木(上图。本报记者戴岚摄)。在新疆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盛典上,身披绶带、手执鲜花的阿里木,眼噙泪花,向人们挥手致意。标志性的络腮胡子,维吾尔族小花帽,憨厚的笑容……他还是那样善良和质朴。善良的阿里木“总是在最无助时,有好心人帮助”40年前,阿里木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1998年初夏,他怀揣着500元钱,开始了创业生涯。“其实,这也是我流浪生涯的开始!”忆起那一段段揪心的往事,阿里木有时哽咽得说不下去。然而,他更愿意讲述他遇到的好心人,他得到过的帮助。“总是在最无助时,有好心人帮助。”阿里木说。他感恩,乃至最终选择落脚在大西南的贵州毕节。人生地疏,身无分文,一位素不相识的刘姓大哥借给他100元。他在临街巷道里支起了烤羊肉串的摊点,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从此,阿里木在毕节落脚营生。这座城市带给了他温暖和信任,他决定用自己的勤劳回报这里的人民。勤劳的阿里木“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在毕节站稳了脚跟,阿里木想把生意做大,挣更多的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只身闯荡,历经艰辛,阿里木对文化教育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我读书不多,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和我一样。”如今已是毕节大方县羊场镇理化中心音乐老师的赵敏清晰地记得:2017年深秋,正在上大学二年级的她,因母亲去世学费没了着落。“听到老师喊我的名字,说有人要帮助我。我将信将疑地走出教室,见到一位素不相识的新疆大哥。他拿出500元交给我,说:‘希望能帮你渡过难关。’”赵敏接过钱,含泪向好心人深鞠一躬。阿里木愣住了:“我第一次感受到500元钱对于贫困学生的重要。”从此,阿里木在艰辛忙碌的烤羊肉串中,找到了付出的价值。201710月,阿里木拿着5000元钱,找到毕节学院,希望捐给学校的贫困学生。“那一大沓子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亚华说:“我的心情很沉重。社会上,日子比他过得宽裕的有的是,而阿里木是在倾其所有啊。”受阿里木精神的感染,毕节学院出资5000元,合计1万元,设立“阿里木助学金”。“因为我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最能体会得不到帮助的痛苦,我要让别人体会不到这种痛苦。”阿里木说。智慧的阿里木“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这些年,总共帮助过多少人,阿里木自己也说不清楚。20178月的一天,阿里木在烤卖羊肉串时无意中听说,长春堡镇有座小学,101个贫困学生连书包都买不起,上学时孩子们要抱着或用布兜子兜着书本。阿里木赶紧打听,得知那座学校叫干堰塘村小学。于是他买了101个崭新的书包,带上两个帮手,冒雨出发。由于山区不通车,他们在六七十度陡峭的山路上跋涉6个多小时,最终将101个书包送到贫困儿童手中。而他自己呢?一直租住在陈旧的砖木结构房子里,房间里仅有的几件简陋家具是房东留下的。客厅的台式电脑,是他最值钱的物件,也是他的最爱。吃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个馒头加一杯水,就能打发。这样的生活,阿里木觉得很满足:“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有人不解。阿里木反问:“有很多钱快乐吗?我不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这是阿里木常说的一句话。如今,阿里木回到家乡当上了“阿里木餐饮印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他开始谋划:帮助家乡的年轻人创业、安家,也让正宗的新疆羊肉串香飘内地;他琢磨着,用10年时间,在毕节建一所学校,让那里的留守儿童接受好的教育。第四篇:感动中国人物朱光亚个人简介及事迹感动中国人物朱光亚个人简介及事迹号称广州第一府的许家又送走一位杰出人物--朱光亚。中国共产党中央给予这位许家的女婿极高的评价。让我们许家的后代永远记住这位为人民、为我国核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前辈。许家杰出的前辈们不求名利、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以他们大无畏的精神,为中国的改革进步献出他们的毕生精力,有的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是我们这些后人永远的榜样。让我们细细读读他的一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722610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赴美深造研究核物理1950年发公开信毅然回国朱光亚19241225日出生,湖北武汉人,上中学时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时,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荪、吴有训、吴大猷等著名教授。1945715日,美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想搞原子弹,派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考察,每位科学家带两名年轻助手去深造。吴大猷带了朱光亚和李政道。19469月,22岁的朱光亚随考察组前往美国。但是,美国根本不开放原子能技术,考察组只好解散。朱光亚不改初衷,去了吴大猷的母校——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几年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从此,他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旅美留学生们为之欢欣鼓舞。从1949年年底开始,作为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中西部地区分会主席的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并送给美国各地区中国留学生传阅、讨论、联合署名。这封公开信刊登在《留美学生通讯》杂志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肩负核武器研制重任残纸片“拼出”中国原子弹1950年春,朱光亚毅然回国,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从事物理学基础教学工作。19551月,毛主席号召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朱光亚被召回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组建原子能专业,担负起了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1958年秋,苏联援建的核工业反应堆和加速器正式移交给中方使用。19596月,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我国的原子弹科研项目被迫停顿。195971日,35岁的朱光亚奉命调到二机部,承担起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担,同时负责点火等主要技术课题的攻关指导工作。朱光亚提出,就从苏联专家留下的“残缺碎片”研究起。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中国的原子弹理论设计终于有了重大突破。1964101615时整,随着“起爆”那一声铿锵的命令,大漠中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根据毛主席“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指示,朱光亚和同事们加快了研制速度。19676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虚怀若谷高尚品德捐出100万港元不让声张朱光亚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从不张扬个人,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他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这在中国工程科技界是有口皆碑的。这种缄默展示着这位老科学家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1996年初,解放军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他自然是必写对象之一。报请审批时,他二话不说,提笔就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在有关国防科技历史的文献中,都有他撰写的文章,但字里行间他都只谈别人和集体,从不谈自己。199610月,朱光亚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就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把奖金全部捐出去,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基金。在捐出了100万元港币之后,朱光亚又反复叮嘱周围的人不要把这件事张扬出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是在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也很少有人知道朱光亚捐款这件事,社会上就更是没人知道了。80岁高龄曾回汉解思乡之苦朱光亚祖籍武汉市汉南区,192412月出生于宜昌,后随父母迁回武汉。昨日,记者从汉南区有关部门了解到,7年前,为慰藉相思之苦,80岁高龄的朱老曾回过一次家乡。据介绍,朱光亚1931年后在汉口第一小学、圣保罗中学学习。1938年,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和两个哥哥被迫转移到四川。20171011日,被授予星弹元勋称号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朱光亚,回到了阔别七十余年的家乡汉南区。就在两个月后,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据有关人士回忆,7年前朱老的返乡之行,一方面是想趁能行走,看看家乡,以解思乡之苦,同时,也想在家乡收集一些资料,为自己撰写自传作准备。尽管老人当时已有80岁高龄,仍精神矍铄。那一年,朱老在武汉还短暂地居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汉南区向朱老赠送了该区标志性物品商周时期的青铜樽,以及凝聚汉南人五十多年奋斗历程的《聚焦汉南》一书。朱老对家乡深情款款。20173月,170万字的《汉南区志》作为全省第一部区志,由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朱光亚院士又欣然为故乡首部志书题词作序。目前,当地宣传部门正在编制反映朱光亚在家乡生活的书——《朱光亚与汉南》第五篇:2017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2017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进事迹】【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先进事迹】20日上午,在烟台福盛敬老院,招远义工联王少平会长和刘盛兰侄子刘建喜以及来自烟台、招远的20多个义工将代表刘盛兰老人领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奖杯、奖状、奖牌交给了刘老。记者了解到,10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仪式上,山东烟台拾荒助千名贫困孩子上学的91岁老人刘盛兰获得“消除贫困奖”中的“感动奖”。因为健康状况原因老人未能到场,由老人侄子刘建喜、以及招远义工联会长王少平代为领奖。领到奖杯后,王少平一行人马不停蹄返回烟台,并选择在今天将这属于刘盛兰老人的荣耀带给他,并对老人表示了祝贺。招远义工联的王少平会长告诉记者,刘老这次获得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亲自颁发的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他们也很高兴,这是招远人民的骄傲,在刘盛兰老人身上可以看到金都人民金子般的品质。王少平还介绍说,招远义工联已经启动了“盛兰助学”项目,会将刘老的爱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贫困的孩子获得上学的机会,有尊严的成长。【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3、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先进事迹】【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4、一秉至公: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先进事迹】【颁奖词】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5、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先进事迹】【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6、格桑花开: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先进事迹】【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7、秋兰为佩: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先进事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虽是垂暮之年,她仍是杏林馨香的兰,人间不老的松。大河网曾在去年用连续多篇报道力推胡佩兰老人的事迹,随后人民、光明、新华、新浪、腾讯、网易、等多家主流网站争相转载,97岁仁医胡佩兰感动全国网友,她也被网友称作医者仁心的典型代表。继入选感动中原人物之后,喜讯再次传来,“百岁仁医”胡佩兰入选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胡大妈候选感动中国人物了”,这个喜讯一下子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大妈20年来每周坚持出诊的地方传开了。118日,记者走进医院,病人并不算多, “大妈这次入选感动中国侯选人,我们得知后都很高兴,我觉得是胡大妈这种职业素养和精神感动了全国。”荆护士说。“我到这里时间不长,但是胡大妈每周雷打不动坐诊六天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光在家里不中啊,不做一点贡献,那咋能中,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现在能干多少干多少,大事干不了就干点小事。”在早前接受大河网专访时胡佩兰曾说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都高兴”。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一位正在输液的李女士说,“以前就从网上看到过胡老师的事儿,我觉得她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对社会做出这样的贡献,实在难能可贵。”百岁仁医胡佩兰,是大河网向全国网友带来的又一次感动。从最美乡村女老师,到最美女记者,再到百岁仁医胡佩兰,河南人正在一次次感动中国。【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8、寸草春晖: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先进事迹】【颁奖词】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9、克明俊德: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先进事迹】【颁奖词】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10、松筠之节: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先进事迹】【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范文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