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杜甫《释闷》原文及翻译 赏析

发布时间:2021-05-02

【诗歌鉴赏】杜甫《释闷》原文及翻译 赏析

杜甫《释闷》原文及翻译 赏析 杜甫《释闷》原文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杜甫《释闷》翻译
、自公元七五五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此凡十年。
2、咸京,即指长安。秦都咸阳,在京师(长安)附近,故变言咸京以便押韵。公元七六三年十月,吐蕃入长安。
3、此二句用典。《庄子?徐无鬼篇》:“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失道,即迷失道路。代宗出奔陕州,是为了避吐蕃之乱,不同于黄帝之访道,故曰“非关”。《晋书》卷六《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内向,帝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据同书《王敦传》,于湖即芜湖),阴察敦营垒。敦使五骑追帝,帝亦驰去。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而止不追。”(又见《世说新语?假谲篇》)代宗奔陕,有似于晋明帝之微服出行;但晋明帝尚有准备,有目的,代宗则只为逃难,因事起仓卒,故曰“忽是”。这两句用的都是反衬的手法。 4、此二句婉而多讽。下二句正言致“升平”之道。
5、减轻剥削,是致升平的第一件事。辙,车行之迹。曹植诗:“改辙登高岗。”这里借言改变旧政,施行新政。
6、诛锄宵小,是致升平的第二件事。嬖孽,指宦官程元振。《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元振专权,人畏之甚于李辅国。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代宗)狼狈出幸。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请)斩元振,上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故曰“能全生”。责代宗之护恶。

7、江,指嘉陵江。诛求应当改辙,却偏未改辙;嬖孽不应全生,却偏能全生,国事竟是这样出人意料之外,所以说“错料事”。这当然是在说反话,所以终不免有“不见风尘清”的慨叹。 杜甫《释闷》赏析
《释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诗云“十年”,从公元七五五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算起,此诗当作于公元七六四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释闷,犹排闷。即所谓的“排闷强裁诗”。杜甫又有《遣闷》《拨闷》等诗。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庆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上八乱极思治之机,下四忧时虑患之意。《杜臆》:此为代宗不诛程元振而作。吐蕃入寇,逼乘舆,毒生民,祸皆起于程元振。所望一时君臣,翻然悔悟。当柳伉疏入,但削官放归,此诗所以有劈孽全生之叹也。岂知嬖孽不除,则兵不得解。兵不能解,则诛求仍不得息。其事之舛谬,真出于意料之外矣。然则风尘亦何由清,而太平将何时见乎。通篇一气转下,皆作怪叹之词。
【杜甫的诗词全集 68首诗全集下载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诗歌鉴赏】杜甫《释闷》原文及翻译 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