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全世界的中国人后裔之摩尔多瓦华人

发布时间:2017-03-31 11:18:11

摩尔多瓦的“中国村“

摩尔多瓦概况

摩尔多瓦共和国位于东欧地区,是个夹在乌克兰西南部和罗马尼亚东北部之间的内陆国家,面积3万3846平方公里,人口约360万,首都基希讷乌市。国名摩尔多瓦一说来源于molid,意为松树,另一说来源于斯拉夫语mol,是黑色土地的意思,因为当地和乌克兰、俄罗斯南部共同位于世界著名的黑土带上。

摩尔多瓦风景秀丽,环境恬谧,城市建筑错落有致,百姓生活舒适安逸。在这里,你能找到最朴实的居民、最真诚的伙伴。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摩尔多瓦保留着大量苏联时期的印记,如火车站停靠着的绿皮列车,公寓楼里随处可见的苏联式电梯。

摩尔多瓦人能歌善舞,可以说“舞蹈是摩尔多瓦人的灵魂”。每逢重大节日,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民族服装,上街跳舞唱歌欢庆。几个世纪以来,摩尔多瓦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成年男子穿白长衫和白裤子,外套呢制西装背心,着短羊皮袄,头戴小羊皮帽,脚蹬自制皮靴,腰间束宽腰带。妇女则头扎大方巾,上身穿白底彩绣衫衣,外套过膝宽下摆裙,裙外扎毛料或亚麻布围裙。

摩尔多瓦的 “中国村”

鲜为人知的是,摩尔多瓦还有一个“中国村”。这个村庄位于基希讷乌市以北46公里处的奥尔海域附近,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位中国人,名叫张青山。 1901年他在中国为两位俄罗斯战俘带路,随着他们乘马车过了边境,为其中一位带他到了曾经属于前苏联的摩尔多瓦。他后来娶了一位摩尔多瓦姑娘,他们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位中国人的后裔已经到了第五代。 
       1992年,我刚到摩尔多瓦时,偶然听说,在中西部某地,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中国村”。从此,我就特别注意寻访它。一天,使馆接到一位熟悉“中国村”的不知名朋友的电话,说愿意带我们去认识这个“中国村”。 
     我们从首都基希讷乌出发,一直向北行驶,朝奥尔赫 伊城方向前进。仅有4万多居民的奥尔赫伊城是摩尔多瓦 最古老文明的所在地,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区。这里有2000多年前达契亚人(罗马尼亚民族的老祖宗)兴建的堡垒遗迹;有15世纪为躲避异族入侵的战祸,在陡峭山崖上修建的“山洞教堂”;有500年前奥斯曼帝国入侵 
者修建的桑拿浴池遗迹。古代,这里密林覆盖,丘陵起伏 。今天,这里是全国最具民族特色的风景绮丽的地区。 
     在柏油路的尽头,一条乡间土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山 陵环抱的名叫“卢卡谢鸟加”的村子,这就是“中国村” 。和整个摩尔多瓦这个樱花和葡萄酒飘香的国度一样,卢卡谢鸟加也到处都是盛开的樱花和精心栽培的葡萄藤架。 
     同宗血缘的亲情,使“中国村”的村民们见到我们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整个山村都沸腾起来。由于引路人的预 先通报,这个大家族的一部分人早已聚集在家境较殷实、院落较宽敞的第三代孙子米海伊家。这是一幢典型的摩尔 多瓦农舍,三大间屋子里都铺着地毯,院子里还有一幢旁 屋和地窖,屋后自留地上各种作物应有尽有。我们到后, 人越聚越多,远在奥尔赫伊城里工作的亲眷也闻讯赶来同 我们见面。一间大屋实在挤不下,许多人只好站在外厅。第二代仅剩下的71岁儿子罗曼、64岁女儿瓦西里察和 大儿媳妇都到全了。胸前挂满军功章的罗曼骄傲地告诉我 ,二战中他曾参加攻克柏林战役,回乡后一直担任生产队 长。屋里早已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佳肴美酒,精明能干的 家庭主妇自制的熏鱼、腌肉、奶酪夹心青椒,都十分可口 。家酿的葡萄酒大罐大罐地上席。除了自制的食品,还有 买来的暖棚黄瓜、西红柿、白兰地酒。在摩尔多瓦居民生 活普遍贫困的今天,如此款待使我们十分过意不去。主人 拿出一大摞照片,一个个地给我们介绍在世的和不在世的 家族成员,其中还有唯一的一张中国老祖宗的小照片。 
     中国老祖宗是如何踏遍千山万水,来到这块遥远而陌 生的土地的?这自然地成了我们的中心话题。据第二代仅 剩下的儿子罗曼回忆,他从父亲那儿听说,这是一段纯属 偶然的传奇故事。这位中国老人的中国名字叫张春山(译 音),幼时家住长城脚下。1900年,年仅12岁的张 春山因考试成绩不好,怕被学校关禁闭,从家里逃了出来 。路上遇到两个逃离出来的原籍摩尔多瓦的俄国士兵俘 ,要张春山给他们带路。这样,他们就一起坐马车往北行 走。张春山在车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等到一觉醒来,已经过了国界,再也回不了家了。这样,在1901年,两 个摩尔多瓦人把他带到了这里。其中之一把他收为养子, 扶养长大,给他娶了媳妇,生了三男一女。1968年, 81岁的张春山去世。如今,张春山这条根繁衍的大家族 ,已经传到第五代。年已55岁的大孙女刘霞,已儿孙满 堂。第五代最小的曾孙刚年满10个月。今天,这个20 0多人的大家族中,各行各业都有。孙子米海伊是生产队 的拖拉机手,他的大儿子是牙科大夫,二儿子在罗马尼亚 学林业,已经和一位罗马尼亚姑娘结婚。米海伊42岁的 弟弟瓦列里是“中国村”所在乡的副乡长,负责土地管理 工作。大孙女刘霞的两个女儿都是护士,另一个孙女是奥 尔赫伊城的检察官。 
     从米海伊家出来,主人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村子。 这个同摩尔多瓦族混居的村子,管理得十分整洁有序。已 故大儿子家,墙上挂着他生前的大照片,胸前也挂满了军 功章。参观完第四代外甥女娜塔莎当卫生员的村小学以后 ,她又请我们到她家里做客。她的家在一个小山坡上,她 和当司机的丈夫把家庭装备得十分完善,壁炉、电视、电 冰箱样样俱全,地上铺满了地毯。好客的主人又请我们落 座,以自制的点心、葡萄酒和咖啡招待我们。 
     最后我们告别时,已经变得十分熟悉和亲近的“中国 村”的亲人们又把我们团团围住,无尽的亲情汇成一句话 :“再来啊!”大家依依不舍地围在我们汽车的前后左右,直到我们的车徐徐启动,才让出一条路来。我们的车已 远去,他们还在朝我们不断地挥手。张春山带来的中国血 统虽已同摩尔多瓦血统融会在一起,但他们对中国的亲情 ,却永远不会消失。张春山老人去世前,魂牵梦绕的就是 对中国故乡的思念,他是带着返回故乡、再看一眼中国 乡的不了情,闭上眼睛的。两年后,当我们重访“中国村”时,张春山的儿子罗曼已经去世。第二代唯一还在世的 女儿瓦西里察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所希冀的就是能够回中 国去看一看。

寻找全世界的中国人后裔之摩尔多瓦华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