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7 19:41:32

古诗中伤春悲秋的抒情方式
古诗是我国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在那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柔情。可以说古诗词的辉煌是我中华文化的瑰丽国宝,但面对如此之美的古诗,很多同学却望而生畏,更不要说去读、去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诗若茶,亦佳,亦品,则成味。”好诗词就像好茶一般,也要品读,优秀的诗词,还得有人会欣赏,这才能够使之成为佳品。可是品诗品什么呢?自春秋时期那位为万世景仰的儒学大师手拂长髯,吟哦出"诗言情"之后;东晋那位睿智的学者以秃毫枯锋在《文赋》中慎重地写下"诗缘情"之后,中国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似乎就与"抒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借着诗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感慨,那么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呢?这就要求我们明白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但今天我的这个讲座才四十五分钟,中国的古诗词又那么博大精深,我只能择取其中的一点才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的讲座主要对伤春悲秋这种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感进行说明。
“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文人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思想的火花。 一、伤春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诗词: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按说,在经历了一个天寒地冻、万物萧索的漫长冬季,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的到来无疑是让人欢欣的,杜甫就曾说“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天的明媚。但是更多的诗词中对春天的描写确实伤感的,比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在古代的大量诗词中我们看到不是欢娱明快,而是文人心中层层累积着的苦闷和愁绪。
为什么一个如此生机勃勃的季节,却让诗人如此伤感呢? 1.直接原因 美人迟暮式的伤感。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再美好的季节也阻挡不住时间,三个月后夏天会如期而至。这也就是说不管春天多美,终究会过去,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