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发布时间:2019-07-05 20:20:20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市二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08-3-13

第一部分:阅读 7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16)

小溪巴赫

肖复兴

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的、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曝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萧斯塔克维奇……无数后代音乐家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音乐家们用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B7A6C1H7,将这四个音符连缀起来就是巴赫名字的音乐专称),用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也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当世事沧桑,春秋代序,高山夷为平地,江河顿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却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听巴赫的音乐,你的眼前永远流淌着这样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巴赫的音乐(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1、 巴赫的名曲有 等。(2分)

2、 解释下列词语(2分)

一曝十寒: 静谧:

3、 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和含义:(3分)

4、 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写出了巴赫音乐的什么特点?(2分)

5、 怎样理解“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这句话?(2分)

6、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怎样的小溪?(2分)

7、鉴赏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4题。(21)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别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先生取个题目,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8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2)

9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

答:

10、阿这首曲子被命名为《二泉映月》的原因是什么?(分条说明)(3)

11最后一自然段中的“《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小泽征尔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按要求填空回答。(2)

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和□□。

12这篇散文多处出现“泉水”,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6)

①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②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

③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④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句和第 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

句和第 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

13仿照下面的文字,另写一个句子。(3)

例句:琴声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

仿句: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A.“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文章用“演奏”而不用“欣赏”是因为去演奏它,会更深刻地理解乐曲。

B.杨荫浏和阿炳之间“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这是因为钟子期对俞伯牙不能像杨荫浏对阿炳那样“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

C.文章主要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情节详细地描述了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三、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4分)

人间鲁迅

林贤智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利、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躺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成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体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15、“铺垫与厚饰”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2分)

“铺垫”是 “厚饰”是

16、文中最能表现鲁迅“单身鏖战”的句子是:2分)

17、为什么说“鲁迅是巨人”,请简要回答:3分)

18、“宗教式的膜拜”在文中具体指的是:2分)

19、题目“人间鲁迅”阐明了作者的观点,结合全文,写出作者要表明的观点。2分)

20、联系你了解的鲁迅先生的生平,谈谈你对末段中“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这两句话的理解?(不超过40字)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9)

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材;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决定抽空去看看。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水渠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

这个小故事极感人。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生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罚,背井离乡,充军万里,凄凉之至。然而,他却依然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大度,何等清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了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

林则徐的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了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连降五级,竞有许多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小渠可以作证。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的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追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

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渠,它是地道的""渠。

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般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字。

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个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做接受一次沁人肺腑的人生洗礼吧。

21、 文中与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呼应的一句是:(2分)

22、作者为什么说这条小渠"不是什么''渠,而是地道的''"(4)

23、对本文评析恰当的两项是(6)

A.本文开头提到的"传奇英雄"指的是侠肝义胆,武功过人,铁骨柔肠的英雄好汉。

B""原先对林则徐知之不详,见了这条渠,才对他崇敬起来。

C"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大度,何等潇洒""潇洒"一词的意思是不拘世俗,风流倜傥。

D.林则徐不但富有献身精神,而且具有科学头脑。

E.这条水渠不仅造福一方,而且可以成为净化人们心灵世界的镜子。

F.全文感情深挚,气势酣畅,一唱三叹,缠绵悱恻。

24、文中画线句用了排比手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2)

25、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A、照应开头 B、直抒胸臆 C、画龙点晴 D、深化主题

26、作者对林则徐的认识"有一个突变",从全文看,这个"突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第二部分:写作 30分)

以“聆听”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16)

1、(2分)2、(2分)参见课本,略

3、(3分)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巴赫比作小溪,高度评价其音乐和人品永远传扬,影响人们。

4、(2分)一听到就会立即在内心引起剧烈的反响和震动。

5、(2分)其音乐作品和人格精神会永远镌刻在人们心里和历史中,对人们产生永久的影响。

6、(2分)不为人重视却依然流淌,其流不绝。

7、(3分)运用通感(或比喻)的手法,以诉诸视觉的月光来形容诉诸听觉的音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巴赫由于的纯洁通透、脱俗绝尘,突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4题。(21)

82分)听《二泉映月》 (感受《二泉映月》)

92分)因为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

103分)曲子是回旋曲调;能感受到音乐家心灵的律动和对生命的热爱;曲中淡淡的哀伤如泉水轻咽。

112分)“虔敬(崇敬)”“感激”。

126分)①③,《二泉映月》的旋律(乐曲);②④,《二泉映月》。

133分)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给分。

143分)C

三、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4分)

15、(2分) 过分抬高 美化

16、(2分)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 17、(3分) 伟大的人格、思想; 韧性的战斗;辉煌的功绩。

18、(2分) 建造纪念物,把鲁迅当神来供奉

19、(2分) 鲁迅是人而不是神

20、(3分) 扣“真正的巨人、时间的深度、最有分量的东西 ”展开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9)

21(2)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

22(4)这条渠虽然是官修的渠,但更是林则徐为百姓修的渠。(2) 它体现了林则徐的大写的""的风格和精神。(2)

23(6) D E

2、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或焚烧。24(2)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 赞美了林则徐独特的人格力量。(1)

缺点:不仅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25(2) B

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图像放大。26(3)见到水渠之前,对林则徐是一般的崇敬(1) 见到水渠之后,从林则徐身上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

答:如水资源缺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品种咖快灭绝,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11、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答: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取出铁钉后,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那部分变红了。

6、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

答: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7、月球的明亮部分,上半月朝西,下半月朝东。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