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764545

参考答案《迢迢牵牛星》
一、解释翻译
1.皎皎形容很白很亮2.河汉女指织女星。3.河汉银河4.伸出
5.白皙的6.札扎指织机发出的响声
7.花纹8.掉落9.盈盈清澈的样子10.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1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牵牛星和织女星是多么遥远,是多么洁白明亮。二、填空选择
1.《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选的《文选》。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
2.这首诗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传说,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这是一种爱而受阻,相思不可得的离恨别愁
3.“皎皎”不仅写出星辰的清亮,也写出织女的娇美姿态。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因为织女相思成苦,所以织不出完整的布,“零如雨”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织女思而不得,爱而受阻的痛苦和悲伤。5.“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动静结合,形声结合,表现织女娇柔和勤苦。
6.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对织女这个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极富艺术感染力。
7.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泣涕零如雨”8.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迢迢牵牛星》描写物态、表达情思都十分贴切生动,诗中多用叠音词,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诗作富有音乐美。
B.《寒食》中诗人选取特权阶层在寒食节的典型生活图景进行描写,实则是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C.《十五夜望月》中字为题眼,整首诗也围绕"字展开,先是对月下清冷夜景进行描写,末句直抒胸臆。
D.这三首诗都是诗人们在中国传统节日时的所见所感,见的角度不同,所见之景不同,但都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千古佳作。三、简答
1.请分析“脉脉”这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在此形容的是织女和牛郎对视的样子。运用这个叠词一方面能传神而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态,另一方面放在句首使得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2.这首诗开头说“迢迢”,但后来说“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迢迢”是从诗人在地面仰望星空的角度来写到,因而十分遥远。后两句是从织女的视角和感受来写的,反衬出她思而不得、爱而受阻的痛苦。视角不同故而并不矛盾。

《寒食》
一、解释翻译
1.春城春天的京城2.御柳皇宫里的柳树3.汉宫指唐朝皇宫4.五侯指天子宠信之臣二、填空
1.本诗作者韩翃,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
2.《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3.“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话使用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写出整个长安城_春意盎然_,满城都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那么皇宫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4.本诗的主题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歌颂承平盛世
其二:讽刺当时权臣,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寂寥文人落寞

三、简答题
1.简析“日暮汉宫传蜡烛”的“传”妙在何处
“传”既富有动态,又意味着挨个赐予,表现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2.简析“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飞”妙在何处
“飞”既写出花的繁盛,又具有动态美,将春日长安城春意盎然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更显对长安春天景象的赞美之情

《十五夜望月》
一、解释翻译
1.中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白霜。2.中庭庭中,庭院中3.树栖鸦鸦鹊在树上栖息二、填空选择
1.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建。诗题中的“十五夜”具体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冷清(寂静、凄凉)的特点。
3.第一句诗中用“地白”二字写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令人想起李白在《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怀人的游子形象,前两句写景,但其中的“冷”这个字衬托出他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5.第一句能照应题目“月”的景物是“地白”,能通过听觉来察觉的景物是树栖鸦”。6.诗歌的最后一句使用的是疑问的语气,推己及人,把诗人对友人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7.这首诗表达诗人在中秋之夜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并推己及人,表达全天下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8..以下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为正确的选项有(BEF)(多项选择题)A.首句“树栖鸦”交代夜深人静,鸦雀无声,静谧中透出一片萧瑟死寂
B.次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让人从桂花联想到月中之桂。此句暗写望月,是全句亮点C.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描绘八月十五,月色皎洁明朗,令人心境开阔;D.末句一个“落”字,以静衬动,仿佛心中思绪随着一轮明月,一并散入人间E.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个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
F.最后一句不直接写诗人望月之情,而是反写秋思之“落”,无形的秋思化为有形的重物,凸显秋思的深沉、凝重。三、简答
1.请体会“落”字的表达效果,将“落”改为“在”好不好
“落”在此处解释为“飘落”或“洒落”,将无形的“秋思”写成有形之物,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凸显秋思的深沉、凝重。仿佛“秋思是随着月光一齐洒落人间一样。与前句的“望”形成呼应。如果改用“在”就显得平淡寡味。2.有人说《十五夜望月》最后一句用问号更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赞成。最后一句用问号表达疑问的语气:不知秋思会落在谁家诗人并非真不知道思念谁,是写极了秋思的浩茫,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相比之下,用句号就显得平静、少有波澜了。
马诗
一、填空题1.字词解释
1)燕山这里指_燕然山_,即___边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钩___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__3)何当___何日,何时_____________4)金络脑_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
2.李贺,字__长吉________(初///晚)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诗鬼____”之称。3.诗歌第一、二句描绘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描绘了_空旷荒凉___(填写一个四字形容词)的“大漠”和_高拔险峻(填写一个四字形容词)的燕山。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