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诀窍,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发布时间:2023-03-12 15:19:03


做人的诀窍,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激流则隐,治平则出。社会复杂多变,谁都无法随心所欲,所以,适当了解和运用捭阖术是很有必要的。环境有利时,就积极进攻,环境不利时,就要闭藏自己,等待时机。
韬光养晦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俗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所以我们做事时一定要适可而止。
鬼谷子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这道出了智者做人的诀窍——隐藏不露。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鬼谷子认为:“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意思是,当世道不需要改造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改造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武侠书中,剑客的最高境界便是杀人于无形,他们极会隐藏自己,因此出手时,往往不会让任何人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智者,也是真正的高手。
01韬光养晦这个词的最早来源是《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讲的是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论辈分,是穆宗后面3个皇帝——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但年龄却比敬宗和文宗还小一岁。
中唐时的政治,朝中党争不断,内廷宦官把持,宗室斗争形势复杂。唐朝历史上2著名政治事件——甘露寺之变和牛李党争,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李怡为人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慧(不聪明)”。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就更加谨言慎行,韬光养晦以避其祸。所以,文宗、武宗常在宴饮集会之时,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尤其是武宗,为人豪气,尤为瞧不起李怡,对他不甚礼遇。李怡封号光王,是唐穆宗封的,但文宗武宗都不以封号称之,而呼其谓为“光叔”,这是极其蔑视的一种做法。
会昌六年,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认为李怡较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这时,人们才发现了李忱的“隐德”。
同年三月,武宗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是为唐宣宗。
他爱读《贞观政要》,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把死于甘露之变的,除郑注、李训之外全部昭雪。对内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因此,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而同代人则称他为“小太宗”。

做人的诀窍,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