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相缪”的“缪”到底是不是通假

发布时间:2020-04-09 15:10:38

山川相缪到底是不是通假
作者:左高超 刘安龙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04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节选的苏轼作品《赤壁赋》中有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其中,关于字的解释是:,缠绕的意思,也就是说,是通假的关系。对此,笔者很是困惑。现将理由陈述于下,以请教于方家。

        首先,说是通假不符合通假的规则。何为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móumiùmiào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liáo。况且,从古至今,字也从未曾有过liáo音,因此,既不属于读音相同的一类,也不属于相近的一类。

        其次,将字认为是的通假字,无非是为了使山川相缪这个成语的解释更通顺、更易理解而已。然而,笔者认为不将缪字理解成通假似乎更符合作者的意图。

        在先秦时期,缪字的主要读音是móu缠绕的意思。先秦作品《礼记·檀弓下》中有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緻。其中,字就是用丝绸缠绕头部或颈脖的意思。

        《说文解字》对此字的解释是:缪,十束麻。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缠绵束缚的意思,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成语未雨绸缪的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绸缪,紧密缠缚的意思。

        由此可见,字无需理解成通假字,其本意就是缠绕的意思,放在山川相缪里也可以解释得通。相反,若是理解成字,反而不好。下面就让我们比较一下山川相缪山川相缭哪一个更好:山川相缪就是山与河流相互交错缠绕的意思,山川相缭则是山与河流相互缭绕的意思;而缭绕一词多用于抽象事物,比如歌声缭绕、炊烟缭绕、云雾缭绕等。因此,还是山川相缪更好一些。

“山川相缪”的“缪”到底是不是通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