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专题诗歌

发布时间:2020-03-24 09:00:48

微型专题诗歌鉴赏

提示:三、四两题,请学生疏通大意后试着自己命题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诗,完成后面题目。

寄韩潮州愈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读懂诗歌

1.联系注释,了解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2.逐联分析,把握大意

首联:我的心早与您同乘兰舟,水宿风餐,一直流到岭南韩江潮水的尽头了。 抒发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颔联:你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到京师(“华岳”指代长安),我怎能不内心共鸣,驰书慰问?当出关驿马驰过泷流,谪贬中的友就可得到片纸慰藉了。

颈联: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途中景况)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到任后的景况)

尾联:瘴气总有一天会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月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楼上。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3.明确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想象

颈联 想象韩愈路途中的境况,想象韩愈到达潮州后的境况,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与思念。

尾联 想象瘴气吹尽、月明西楼之景,寄寓了作者希望韩愈冤情大白于天下的情感。

还有这首诗中的好多意象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对照。“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都写路途之状。“一夕瘴烟风卷尽”对应“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

问题:

(1)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主要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2010二模,2011二模

(2)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作简要赏析。

(3)赏析诗歌的尾联(思考2012诗歌)

(4)作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和诗,请简析这首诗与韩诗的相关之处。

答案:

(1)①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②担忧挂念韩愈的深沉的关切心情,③希望洗清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的美好祝愿。(答案有无问题?2011二模

(2) “悬”字描绘山高路险的画面;“浸”字写潮州地卑湮湿。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2010一模)

(3)尾联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①“隔岭篇章”即指韩愈《左迁》一诗,借其诗直抒别后景况。②“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与韩愈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呼应。表达对友人境遇的深切关怀和同情。③“一夕瘴烟风卷尽”正好与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之意相反,寄寓美好的憧憬。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冯延巳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读懂诗歌

1.词的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从中可以看出哪些内容?

芳草、长川、柳、危桥、路、归鸿、行人、碧山。行人与归鸿与送别有关,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令与地点:春季郊外的一座桥下的柳荫中。行人去处:碧山边。

2.“风微烟淡雨萧然”写了哪几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风小云散雨声消逝,一片寂静的雨后景象。(有没有问题?变题:2010江苏)

3.“隔岸马嘶何处”这个“马嘶”“何处”是什么意思?在词中有何作用?

隔岸的马鸣划破长空。但是看不到鸣叫的马儿在何处。诗人还是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空荡之中意境由静态转为动态,引出对隔岸行人的思念,进一步催发了不舍之情。

4.“九回肠”是什么意思?词中作者借此表达什么内容?

“九回肠”,一般指小路或内心。《报任安书》中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一句。词中一语双关,一是诗人想象骑着嘶鸣的马儿的人,在九曲羊肠的山路上奔驰;另一方面,写词人的凄婉之情,犹如九曲羊肠,在脏腑中起伏跌宕,难以言状。

5.对“双脸泪,夕阳天”进行描绘,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人在雨后夕阳下,双脸垂泪,泣不成声,表达了内心深处不忍离别的极度悲伤。

6.从词的内容看,这是一首 送别诗 ,主要抒发了离别伤感情怀之情。

问题:

(1)词的上阕起笔两句写景有何作用?

(2) 在整首词中,人的感情是逐步深化的,请分析说明诗人的感情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下阕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案:

(1)①交代离别季节,是芳草萋萋、绿柳成荫的春季。②交代离别地点,是在绿草如茵的郊外的一座桥下的柳荫中。③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为后文抒发伤离惜别情怀起到反衬作用(乐景反衬哀情)。

(2)①离别时刻的不舍。②在行人离开之后的寂寞。③在清冷的环境中听到隔岸嘶嘶马叫声时的惆怅不堪。④在行人走远之后的内心极度伤感。(学生能写出送别人之人的情感变化状况即可得分)

(3)视听结合。雨后寂静之景与马嘶之声,马嘶划破寂静,意境由静态转为动态,表达了当时诗人由暂时的寂寞宁静又变为惆怅感伤的感情,体现了诗人在送别之时复杂、脆弱、敏感而多变的内心世界。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 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①云和:古代乐器的代称。②昭阳:汉成帝宠赵飞燕,为其建昭阳宫。后来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成为后宫正宫。

1.“西宫夜静百花香”交代了哪些内容?

点明季节,点明时间。营造香气袭人的氛围。

是什么惹起了春恨?恨的是什么内容?

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触发她的春怨(春恨)。恨有花香却又不见春景。

2.第三句哪两个动词展现了少女的什么活动?

抱、见。抱着乐器却不弹奏,只是望着月亮出神。表达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3.“昭阳”在这里有什么言外之意?“隐”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昭阳宫是后宫正宫,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西宫与昭阳宫本来就距离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只能望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隐”字既写出树影的朦胧,又曲折地表现了女子愿望的渺茫。

4.诗歌中的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这首诗里展现了她的哪些动作与心理活动?

有音乐素养而又百无聊赖、无限幽怨的宫中女子。夜不能寐,欲卷珠帘又止,只闻花香不见春景惹出绵长春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却还是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

(请学生自己命制题目)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读懂诗歌

1.上阕中写景的诗句有哪些?写的是哪里的景?找出其中的意象,并指出景色的特点。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过维扬(扬州)时扬州所见之景。(联系下阕)

沙、草、天、路。辽远、凄迷,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表达作者惆怅、悲凉的心情。

2.结合上阕内容,体会作者的“徒感慨、漫悲凉”的原因。

因为作者目睹扬州劫后的荒凉破败之景,痛悼国家不幸,又想到千年的兴亡,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

3.“徒”“漫”两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徒:白白地,漫:随意,无来由。表现了作者目睹扬州破败之景的惆怅悲凉心情以及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4.下阕分为几层?请分别概括主要内容。

两层。先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再点到维扬,表达自己经过此地所生发的无奈而怅惘的感情。

5.少年时主要有哪些志向?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降服叛贼(伏中行)驰骋沙场杀敌,立下报国誓言。用典

6.“欲上治安双阙远”是什么意思?

“治安”,指自己的治国之策。双阙,指代朝廷。指自己有报国之意而统治者不纳忠言。

7.为什么作者过维扬会空怅望?

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看到维扬之状,联想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指责批判统治者不纳忠言。

8.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09一模,10二模)

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请学生自己命制题目)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①

刘禹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尚,尚且”“”“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

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每点2.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句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分)

参考答案: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荷、风不得分)

11二模,三模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10江苏卷)

 “户”、“家”(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家家户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4分)

 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绿,“山”翠绿。用女性的“青罗带”、“碧玉簪”作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诗人将荒蛮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11卷江苏)

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答对1点1分,答对两点3分)

(2)这首词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长忆与别来;钓鱼舟与钓鱼竿;正清秋与水云寒。(3分,每点1分)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言之成理即可。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诗歌一、四两联虚实结合(1分);第一联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3分);第四联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2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4分)

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每点1分,表达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南通市2012届高三语文一模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一点给1分,不加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拟人(1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烘托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风格豪迈而沉郁,主旨爱国激情,与辛词风格、主题逼近(风格、主旨各2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

赤壁之战  淝(肥)水之战【评分建议】2分。每空1分。

(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

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

(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4分)

“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评分建议】4分。每层1分。答对四层即可。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柳宗元

无限居人 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 ,一夜春寒满下厅

  [注]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下厅:客舍。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一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3分)

  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不与世俗同流的苦闷之情。用典。(《楚 辞· 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首句“独醒”二字是柳宗元以屈原自喻) 

  (3)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怜寂寞”“一夜春寒”呢?(3分)

在贬抑之后,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到朝廷重用,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援手是寸步难行的。而他被贬永州十年,就一直没有遇到给他以援手的朋友。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分)

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1分)(如果学生从情与景的关系作答,可酌情给分。)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3分)

“犹”应理解为“还,仍然” 。(1分)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1分)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1分) “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分)

“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1分)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1分)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

⑵“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1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

⑶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

微型专题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