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鲁迅

发布时间:2020-04-01 06:29:52

 

一、重点难点
    1.重点:爱姑性格的特点及典型意义;精心提炼的故事情节。
    2.难点:爱姑斗争失败的原因。

二、背景材料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幼年曾受过诗书经传的传统教育。由于家道中落,体验到世态的炎凉,社会的黑暗。因常随母亲到农村外祖母家居住,接触了不少农民的生活。1989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触西方科学,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1902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医,后因决心改造国民精神,弃医从文,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
  1909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1912年应蔡元培的邀请,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佥事。5月,随临时政府迁居北京。19184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作品。五四运动前后,他积极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主将和旗手。他积极支持和组织语丝社未名社等进步文艺社团,培养青年作家。从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学校兼课。在女师大风潮五卅运动·一八惨案等重大斗争中,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进步活动。19268月被迫离开北京赴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19271月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10月,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他左翼十年的战斗生活。经过·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严酷的现实教育,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鲁迅的世界观产生了质的飞跃,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坚定的共产共主战士。1930年后,鲁迅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他不顾国民党政府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以及其他反动文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1019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鲁迅一生,创作近400万字,翻译500多万字,整理古籍近60万字,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的著作已经译成英、日、俄、法、德等50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卷本。1981年又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本。收入了鲁迅的创作、评论、文学史专著及全部书信、日记,并附有注释索引等。

三、作品串讲

三、内容分析
    小说写的是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偏僻农村的一场婚变事件。当时,辛亥革命反封建的思潮波及到农村,给了农民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权势、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力量依然强大。当时中国的农民,虽然萌发了矇眬的反抗意识,但既不自觉,更不彻底,他们仍然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受到封建意识的束缚。在婚姻问题上,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更是根深蒂固。本篇中农村妇女爱姑的离婚事件便发生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之下。围绕离婚事件,鲁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组有特色的人物,反映了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现实。
   
    1.层次剖析。
    本篇以爱姑的抗争和思想变化为主线,安排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前面已是魁星阁了。写在航船上庄木三父女和乡邻的对话,交代爱姑离婚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庄木三、爱姑和乡邻对待离婚事件的看法。在谈话中点出这次关于离婚的谈判有七大人出面。为下面的谈判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他跳上岸,爱姑跟着到结尾,写庄木三父女到慰老爷家,参加由七大人主持的离婚谈判。这部分对谈判中爱姑心理变化的层次描写得很清晰。展现了她从勇敢地申诉到惊疑、失望,最后接受裁决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也刻画出七大人等人物的丑态。
   
    2.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只是发生在半天内的事,却将一场闹了三年的离婚事件勾画了出来,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首先,小说通过农村妇女爱姑由抗争到失败的离婚悲剧,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场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封建权势和礼教依然统治着中国农村。具有一定反抗意识的爱姑,虽然非常勇敢地抵抗这场婚变,却依然把问题的最后解决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可见,封建的精神枷锁仍然束缚着广大农民的思想。
    其次,小说通过爱姑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爱姑不觉悟的弱点,写出了她身上沉重的精神重负,希望青年改革者从爱姑身上吸取教训。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曾说:反对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只有改革者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爱姑的悲剧告诉了人们这样的道理,改革者不彻底摆脱封建统治者的束缚,不打碎精神枷锁,抗争必然失败。
   
    3.人物形象。
    爱姑。她是个农村妇女,她的思想性格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她不甘心受屈辱、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要维护做人的权利。她大胆、泼辣、强悍、粗野、敢说敢骂。为离婚一事,她同夫家闹了三年。她敢于向官府诉说自己的冤屈和不幸,把乡绅慰老爷也不放在眼里。她对公公和丈夫不满,敢当众斥骂他们是老畜生小畜生。这种反抗性格,多少打上了那个时代反封建的印记。具有争取妇女解放,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但同时,爱姑的思想又远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她仍然戴着沉重的封建枷锁。爱姑不肯离婚本身,就反映封建的婚姻观在她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她认为自己属明媒正娶,即或丈夫在外不轨,两人之间不存在爱情,但也仍然期望维持这种婚姻关系。在这场婚变的谈判席上,爱姑对封建统治者仍抱有幻想,甚至奉若神明,视为公道的化身。所以爱姑本来是要将满腹冤屈向七大人申诉,希望得到他的裁决,得到公道。最后,她还是被统治者的威势所压倒,她的反抗精神在封建势力面前显得那样微弱,不堪一击。爱姑的抗争遭到失败,是迫于封建统治者的压服;但她却没有认识到,她所敬畏并抱有幻想的七大人之辈,恰恰是最大的敌对者、压迫者,而这正是爱姑的悲剧所在。   
    七大人。他是封建势力在农村的典型代表。浅薄、庸俗、装腔作势、老奸巨滑,是封建礼教的卫护者。他对这场婚变事件不问青红皂白和是非曲直,顽固地站在夫家的立场上,对爱姑进行利诱、威胁,说:总要和气些。他搬出来的那一招:要不然,公婆说走!就得走。无非是封建礼教的杀手锏。凭着他的地位、影响,他很快就制服了爱姑。在处理这场闹了三年的离婚谈判席上,他玩屁塞、打喷嚏,丑态百出,把事关重大的民事案视为儿戏。小说相当深刻地揭示出这个人物蔑视劳动人民的精神状态。
    小说中其他人物,如庄木三、八三、胖子,有的虽出场不多,也都刻画得很有深度。

四、写作特点
    1.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鲁迅的小说,人物的语言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本篇刻画人物,交代情节,也大量运用了人物对话。船上关于离婚事件的交代,慰老爷家厅堂上关于离婚事件的谈判,都是通过人物对话展开的。通过这些对话,不但能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甚至能窥察到人物的心理状态。例如爱姑的语言,可谓闻其声、见其人。对丈夫、公公,她可以骂为小畜生老畜生;称父亲,她说老发昏了。在七大人面前,她敢于大骂夫家,而且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那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爱姑的反抗精神。而她的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我不喝了。存着,明年再来喝罢这样的话,又分明显示出她的幼稚、糊涂、不觉悟。
    其他人物,如七大人的老奸巨滑、八三的风见使舵、汪得贵的世故圆滑,都通过人物不多的语言,刻画得生动传神。
   
    2.细致的心理描写。
    本篇对爱姑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充分而且很有层次。先写了她在船上对谈判的幻想,继而写在谈判时的心理活动,由开始的寄希望到孤立、惊疑、失望,直至最后绝望而被压服。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层次生动地展现出人物思想的变化。例如在慰家厅堂上,七大人添了十块钱,要爱姑了结此事,爱姑的幻想顿时破灭。小说中这样写道: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原本帮他们的,七大人又不可靠,连尖下巴少年也低声下气地像一个瘪臭虫,还打顺风锣。但她在糊里糊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这里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得相当真实、细腻。她原本是准备奋斗到底的,没料到七大人一发话就打乱了她的思绪,使她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3.精心提炼的故事情节。
    以小见大,截取生活的横断面,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短篇小说的特点。本篇根据主题的需要,将爱姑的离婚悲剧,集中在半天之内的两个场面之中,即航船上、慰家厅堂中,并以航船上的对话作铺垫,通过厅堂上七大人处理离婚事件来塑造爱姑这一形象,表现出精湛的艺术功力。一场历时三年之久的婚变,浓缩在仅几小时中的船上、厅堂中,而且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近三年的争斗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可见作家提炼故事情节之匠心。
   
    4.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鲁迅常常用白描写细节,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本篇也是如此,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丰满、有力地表现了主题。例如爱姑一出场,便写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字,一个细节就写出这一农村妇女不拘礼节,又颇粗野的个性。又如小说曾两次写七大人拿着屁塞在鼻子旁摩擦,特别是七大人打喷嚏的细节,描绘得维肖维妙,极为传神,写出了这位大人养尊处优、矫揉造作的神态。作品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情、动作,笔墨都很精彩,稍加点染就给人深刻印象。如写庄木三吸烟:庄木三的烟早已吸到底,火逼得斗里的烟油吱吱地叫了,还吸着。这个细节表现了人物焦虑不安的心境。

五、参考资料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大学语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月版。
  2.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大学语文自学辅导》,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7月版。

 
    1.分析爱姑的思想性格,说明她的斗争为什么会失败?
    爱姑是个农村妇女,她的思想性格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她不甘心受屈辱,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大胆、泼辣、强悍、粗野、敢说敢骂。为离婚一事,她同夫家闹了三年,要维护做人的权利。她敢于向官府诉说自己的冤屈和不幸,把乡绅慰老爷也不放在眼里。她对公公和丈夫不满,敢当众斥骂他们是老畜生小畜生。这种反抗性格,多少打上了那个时代反封建的印记,具有争取妇女解放,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但同时,爱姑的思想又远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她仍然戴着沉重的封建枷锁。爱姑不肯离婚本身,就反映封建的婚姻观在她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她认为自己属明媒正娶,即或丈夫在外不轨,两人间不存在爱情,但也仍然期望维持这种婚姻关系。在这场婚变的谈判席上,爱姑对封建统治者仍抱有幻想,甚至奉若神明,视为公道的化身。所以爱姑本来是要把满腹冤屈向七大人申诉,希望得到他的裁决,得到公道。最后,她还是被统治者的威势所压倒,她的反抗精神在封建势力面前显得那样微弱,不堪一击。爱姑的抗争遭到失败,是迫于封建统治者的压服;但她却没有认识到,她所敬畏并抱有幻想的七大人之辈,恰恰是最大的敌对者、压迫者,而这正是爱姑的悲剧所在。
   
    2.本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辛亥革命的批判?
    小说写的是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偏僻农村的一场婚变事件。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对辛亥革命的批判,一是革命不彻底,二是广大农民们仍受封建思想束缚。当时,辛亥革命反封建的思潮波及到农村,给了农民一定的影响;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权势、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力量依然强大。当时中国的农民,虽然萌发了矇眬的反抗意识,但既不自觉,更不彻底,他们仍然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受到封建意识的束缚。在婚姻问题上,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更是根深蒂固。
   
    3.这篇小说在人物对话方面有何特色?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交代情节大量运用对话,且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如航船上关于离婚事件的交代,慰老爷家厅堂上关于离婚事件的谈判,都是通过人物对话展开的。通过这些对话,不仅能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甚至能窥察到人物的心理状态。爱姑的语言就很典型地体现了她的个性。对丈夫、公公,她可以骂为小畜生老畜生;称父亲,她说老发昏了。在七大人面前,她敢于大骂夫家,而且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那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爱姑的反抗精神。而她的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我不喝了。存着,明年再来喝罢,这样的话,又分明显示出她的幼稚、糊涂、不觉悟的特点。

离婚--鲁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