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雪中失炭的悲哀_伤感散文

发布时间:2021-04-01

雪中悍刀行|雪中失炭的悲哀_伤感散文
近来常想起小时候的事,也总想提起这些事。人说这样不好,是衰老的表现。我将信将疑,就算是吧,那为什么人一到老就要怀旧呢?我不得而知,或许其背后有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的某种需求基因在操纵吧。
西方有种观点,不想过去,不想将来,就抓住现在,享受每一天。我看这样执著的结果,人类绝对要使走向灭亡。
小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处处节俭,小孩子难得吃到糖果之类的食物。偶尔能吃到糖果,简直就是莫大的享受,每每要含在口中,闭上眼慢慢品味,惟恐它溶化得太快。那时候,就是得到也不会很多,更舍不得全吃掉,还要留在口袋里,尽可能地多享用几天。有时候,还主动跟小伙伴分享,不管心里怎么舍不得,也要显出慷慨的样子。偶尔丢失一块糖果,那可心疼得不得了,要懊悔好长一阵子。或许,我喜欢吃甜食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经济困难的那段日子,正是我长身体的时期,即使“低指标,瓜菜代”,也很难吃上一顿饱饭。吃饱饭在当时简直是奢望了。那年冬天,我冒着寒风,去十几里外的农家菜园拣拾菜叶。北京的风很大,干菜叶子大部分被刮没了,需要用脚趟开冻土才能拣到,要装满一麻袋,需要一整天。中午,就在菜地里吃些掺了干菜的干粮。农民见了,
1
指着我拣拾的菜叶子问我:“是喂猪么?”我点头称是,心里却淌着泪。回家后,妈妈把这些烂菜叶洗净、煮烂,搀些玉米面,做成菜团子,这就是我们的当家饭。因为干菜不容易煮烂,火炉上总蹲着一锅干菜,家里每天都有熬煮干菜的气味。那时候,浪费粮食普遍被认为是犯罪,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打那时候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决不浪费点滴粮食,每每看到饭馆里倒掉的剩菜剩饭,心里好生心疼。
小时候喜欢读书,而借到书的地方很少,因而就饥不择食,抓到什么看什么。我最喜欢的名言,就是高尔基说过的话:“我爱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书难,也使我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凡我读过的书,决不会破损,甚至有半点脏和旧。写写划划什么的,更是不允许的,读到哪里,不能折角,不做任何记号,该读哪页了,下次准能找到。后来有了一点收入,大部分都买了书。文革中被抄去过,后来还回来,丢了许多。最怕的是有人来借书,因为借而不还好象成了通例,不知这是怎么形成的。有时候,你去讨还也讨不回,你自己倒成了“小气”、“失礼”。殊不知对有些人而言,书这个东西的确是与垃圾、废纸可以划等号的,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说“爱书如命”可是毫不夸张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这样的境界是令人向往的,而我的童年、少年以至青年,都没有遇上。幼小时候,得到一块糖、吃上一顿饱饭、借到一本好书,对我来说,都是雪中送炭了。

2
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繁荣了,物质食粮对我来说,不再那么珍贵,不再是“雪中送炭”,渐渐成了“锦上添花”。出版业、信息业的发达,得到一本书也不难,可是得到一本好书却仍然不容易,对我来说,还是“雪中送炭”。
但是,仍然有这么一样东西,无论什么时候得到它,都珍贵,这就是真情。
人到暮年,大多都会很超脱,对什么都看得淡些了。那是因为,他已经在生活的泥沼里摸爬滚打过了,宠辱得失不再那么要紧。曾经很宝贵的,都可以挥之即去,只有真情除外。
人到暮年,尤其看重的是亲情、友情、爱情等,也算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吧。情之所钟,正在暮年。倘失去真情,其悲哀宛如“雪中失炭”,这么说还不为太过吧!
3

雪中悍刀行-雪中失炭的悲哀_伤感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