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故事《猴子捞月亮》

发布时间:2018-06-30 01:11:21

大班绘本故事《猴子捞月亮

  大班的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也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所以我借助这个寓言故事,引起孩子对物体在水中成像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猴子捞月亮》故事:

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大班绘本故事《猴子捞月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