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现代诗知识

发布时间:2015-12-14 15:11:43

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一)唐代的诗人、流派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二)唐诗的形式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古体诗就是我们所说的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

近体诗(今体诗)是指格律诗,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别: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句数;二押韵;三平仄;四对仗。

1、句数规定

古体诗句数没有规定,一首诗可以四句、五句,也可八句、十句乃至更长;诗句可以五言、七言,也可长短交错。近体诗句数有严格的规定,有三类:律诗、绝句和排律,各自又分五言和七言两种。律诗都是八句分四联,每联两句,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出句都是奇数句,对句都是偶数局。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交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绝句仅四句,有首尾两联组成,其他的同律诗。排律,十句以上的律诗叫排律,句数长短无规定,但大多用整数句。

2.对仗

对仗对古体诗没有要求,它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能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律诗一般要在颔联、颈联处对仗;绝句则比较自由;排律除首尾两联外,都要对仗。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几道)

  第一句,明月清泉松间石上,句式一致;

  第二句,属名词植物对,名词属器物对,不曾今始属人事对,属人伦对,属动词对;

  第三句,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属连绵词对。

3、押韵

古体诗押韵和近体诗押韵要求不同。古体诗较自由,可句句押、可隔句押,也可一韵到底或中间换韵;近体诗用韵严格,除首句可入韵或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且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宋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它产生于隋唐时期,盛于宋代。
  词又称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一)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再如《如梦令》、《念奴娇》等均是此种情况。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或用圆点把词牌和题目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罢了。

(二)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宋代词人之分派参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分婉约、豪放两派。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周邦彦、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姜夔、柳永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属婉约派。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其中李清照居婉约派宗主地位, 周邦彦是婉约派集大成者,秦观被称婉约派为之宗。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岳飞、辛弃疾、刘克庄、刘过、黄庭坚等人。词风豪放、旷达,内容广阔,想象奇特,语言挥洒自如,南宋后期词中注入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时代的最强音,汇为豪放自由一派。陆游乃集豪放、婉约于一身。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成家,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

(三)派代表作品

声声慢 李清照(婉约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豪放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写怀 岳飞(豪放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形象的特征。

()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答案D。此题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表达技巧的体味和分析。ABC三项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均正确。D项是考最后一节,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了。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唐诗宋词现代诗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