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

发布时间:2023-10-26 14:44:26

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

春风又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一转眼,水乡平原已到处是一片金黄,一片碧绿。黄与绿交织成了一块无边的地毯,把水乡大地铺展得别样的鲜艳、精致。不过,在我的眼里,最怡人的还是家乡的芦苇滩,那里是我童年快乐的摇篮。
芦苇滩是小村四面几块面积很大的低洼地。暖风一吹,成片成片的芦芽冒出来,短短的、尖尖的,恰似一支支绿色的箭插满了河滩,置身其间,如入芒阵。各色的野花也挤满了滩边每一块空地,蓝星星、红灿灿,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争相斗艳。浅水滩边,一摊一摊乌黑的蝌蚪,晃动着浑圆的身子,拽着细长的尾巴拥挤成一团……
芦苇滩是孩子们天然的乐园。放学早归的孩子,跨上个大竹篮,打猪草、挑荠菜,三三两两,叽叽喳喳。碰巧有水牛吃草路过,便叫着、嚷着,争着爬上牛背。在小伙伴们前呼后拥下,得意地绕着滩边兜上一圈,欢乐的笑声刹时传遍了整个河滩。
几场暴雨过后,河水漫过了芦苇滩,四周的草地也浸在了水底,温柔了许多却越发鲜绿。赤脚踩上去,滑溜溜、凉丝丝,说不出的惬意。水,清凌凌的。涉着齐踝的凉水,沿着河滩一路狂奔,也没有一星浑浊的泥水泛起。满滩的芦苇不觉有一人高了,芦苇滩成了绿色的海洋。一阵微风从这边的苇丛轻轻拂过,那边的芦苇也漾起阵阵的绿波,如水的波痕,一波一波不断地荡漾开去,消失在无际的滩边……
孩子们一放暑假就忙碌起来。穿着短裤,背上自制的渔具,直奔芦苇滩而去。三五个人一群,拨开芦苇丛,涉入深水,安上渔具,四散了,又四面一齐涌来,叫着、笑着、闹着,不断地折腾着水面,惊吓得鱼虾四处逃窜,慌忙间钻进了孩子们的渔网里。胆小的女孩子一边在滩边看着、抿嘴笑着,一边不忘在水边的芦苇根下拣着田螺……
田螺可是水乡人下酒的好菜。拣上半篮,洗净了,剪去尾巴,倒进锅里。加少许辣酱,撒点盐巴和葱花,放点水炒几下,然后盖上,用猛火烧开即成。还未起锅,厨房里已经清香扑鼻。盛一碗,端上桌,用手捏上一只轻轻一吮,鲜美异常。嚼一口,满嘴生香。“铁锅腔,铜锅盖,里面藏着一碗好小菜,有人吃,没人盖。”这是水乡人人皆知的关于田螺的谜语,由此可以想象水乡人对田螺的钟爱了。
凉风起时,天格外的蓝。滩里的河水已干涸了,雪白的芦花也早已铺满了河滩,整个小村仿佛飘浮在一片银色的世界中。
上学途中,孩子们总爱钻进芦苇丛,捉一会儿迷藏。这边刚应了一声,那边人已经钻进了白茫茫的芦苇丛不见了踪影。寻了半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只见雪白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寻的人其实并不着急,干脆折下一段枯黄的芦苇,掏出削笔的小刀,一屁股坐下,做起芦笛来。不耐烦了,尖着嗓子大喊一声:“上——学——了——”。伴着这一声,芦苇丛一阵窸窣,躲藏的人四处探出脑袋,露着得意的坏笑,嘴上也已衔着刚做的芦笛,一
边呜呜地吹着,一边寻找着自己的书包。临了,每个人都忘不了折上一把芦花,一路肆意地吹着芦笛,挥舞着芦花,你追我赶地向学校奔去……
不等下第一场雪,芦苇已经收割成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似的草垛。从此,村子的上空不时地飘零着雪白的芦花,家家户户的炊烟也散发出芦苇焚烧后特有的清香。 天冷了,没有了孩子们的身影,芦苇滩寂寥了许多。是啊,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芦苇滩一定还是一样的喧闹,一样地滋生出童年无数的快乐……
根连着根,茎挤着茎,叶叠着叶。那片芦苇,都两三米高,密密匝匝,争先恐后地生长,拔节的声音清晰可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与天际接壤,与土地共生,与水面依存,那似乎能挤出汁液的浓烈的绿色将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分割开来。水面就掩映在繁茂的芦苇之中。水,因了芦苇的蓬勃而添了生气;芦苇,也因了水的滋养而愈发有了灵性。不知名的鸟儿,唧唧啾啾,鸣唱着“原生态”的歌曲,此起彼伏。几叶小舟,横于水面之上,头吻着湖水,尾泊在岸边,栉风沐雨,木头都是陈腐的颜色,宛若一件等待鉴赏的古董。鸭们在湖面嬉戏。有的三五成群,虽是结伴前行,却不争抢,像雁一样保持一定的阵势,动中保持着静的和谐;有的独自玩耍,或观赏风景,或把喙探入水中觅食,或怡然前行。水草丰美,许多已经从水中探出头来,许是怕被讥笑为招摇,所以只是贴着水面生长。偶有水蛇,探出头来,又迅即扎个猛子,扭着纤细的腰肢疾驶而去。小鱼小虾们或动或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游弋。
一切,都浑然天成,没有一点粉饰,不加任何雕琢。
船夫大约七十多岁,戴一顶斗笠,人很瘦弱,皮肤黝黑,青筋裸露。力气却很大,解开船尾的绳索,手持长长的竹竿,在岸上轻轻一点,小舟就离了岸。虽然不是生于水乡,船夫的样子还是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我忍不住地把手伸进水中,抚摸那些水草,感受初夏湖水的温度。我想到了童年,和伙伴们到村头的小河边“抢鱼”的景象:穿一件大裤衩,赤裸着上身,扛着头大身长的“抢网”,光着脚向着河的方向飞奔。水是浑浊的,鱼是活泼的,人是兴奋的。其实,我从小不喜欢吃鱼,我在意的,是“抢鱼”的快乐和成就感。只是,故乡那条小河是裸露的,而麻大湖,却有着茂盛的芦苇,身子也婀娜。驶过一道道弯,穿过一座座桥,身在芦苇中,人在水中游,似乎是一样的景色,感受却愈加不同。这里,似乎应该拍摄电影的,譬如《芦荡火种》《水乡人家》之类,否则,实在可惜了。 麻大湖的芦苇是最引人注目的。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了芦苇,麻大湖还能有这般的生气与魅力。就像这样一个天气,和几位文友同舟游湖,目光之所及,尽是芦苇的绿色。哪怕阳光炽热,空气纯净,湖水清澈,都不及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带来的冲击和想象。也难怪,穿越黄河,南行博兴,不就是来寻绿么?
在黄河口这块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非芦苇莫属。

描述芦苇的心情散文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