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不雅公共场合请尊重自己和他人

发布时间:2018-06-30 04:14:21

行为不雅:公共场合请尊重自己和他人

1 乘坐交通工具不宜拥挤

  乘坐交通工具出门是最平常的事情。遵守交通秩序,排队上车,礼让老人和孕妇,这些连小学生都懂的基本公共道德却被许多人忽视。

  经常见到公共汽车一到站,许多人拼命挤,上车抢座位。这是对他人极大的不尊重和不关心,是不文明的表现。即使你挤上车给自己的朋友占了座位,朋友也不会对你的举动表示感激,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公共道德、没有修养的举动。所以,乘坐交通工具不宜拥挤。

  2 公共场所不宜脱鞋

  公共场所不宜吸烟,不宜大声喧哗,不宜乱扔果皮纸屑,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识。但在公共场所却经常遇到有人脱鞋的现象,这是非常不雅观的举动。

  公共场所本来就人多空气差,禁止吸烟就是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同样道理,在公共场所脱鞋既影响空气质量,又不雅观。特别是乘坐火车时,把鞋脱了,伸出双脚放在对面座位上,更是对别的旅客极大的不尊重,尤其是一些乘客的袜子臭味熏天时将更糟糕。另外,乘坐小轿车时脱鞋也会使车内较小空间充满脚臭味,影响朋友或同事的心情。所以,应时刻注意,不要做出这种不文明的举动。

  3 电话交谈不宜无表情

  电讯服务已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话也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电话交谈切忌无表情。

  用适中、清晰、柔和的声音进行电话交谈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你微笑着进行电话交谈,虽然对方看不到你的笑容,却能感觉到你真诚的微笑并深深被你的热情所感动。出于礼貌,打电话时不能喊叫或高声说话,特别是接到不是找自己的电话时,千万不要只说一句不在我不是就挂断电话,这是非常失礼的举动。最好是用清晰、柔和并带有表情的语气询问对方:我可以帮你留言吗?这会显得更有人情味。

  4 公共场所不宜接听手机

  无论在会议室、教室、电影院或是饭店,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大声接听手机都是不礼 貌的,可惜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经常见到有人在公共汽车上、饭店里、甚至在音乐演出现场大声接听或打出手机,似乎天下惟我独尊,一副十足霸道相。这是对大家的极不尊重,是没有教养、充满虚荣的表现。如果需要接听或打出电话,最好换个僻静的地方。假如没有必要的话,在公共场合最好关掉自己的手机和传呼机。

  5 与人外出乘车不宜忽视礼节

  乘坐公共汽车不宜拥挤是一种礼貌,让座位给老弱病残或孕妇也是有修养的表现。那么 乘轿车外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果和公司领导一行三人乘轿车外出,按外资企业的有关礼节,应把安全系数最高的司机后面的位置留给职位最高的领导,其次是旁边座位,再次是司机旁,这种排序法在国内也逐渐得到应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礼节和习惯则认为司机旁的位置是最好的,既视野开阔,又便于给司机安排工作。

  轿车停稳后,应首先下车帮贵宾或领导开门,并应用手搭在车门上方,以免车顶碰贵宾或领导头部,同时帮领导或朋友接过手中物品,这些礼节在乘车时是不宜忽视的。

  6 别人的电话号码不宜记在手上

  在与人交往中,经常会需要临时记一下别人的电话号码或简单的事情,由于一时找不到纸,不少人会把电话号码、别的什么内容甚至人名都写在自己的手上,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虽然方便,却有失礼貌和不讲卫生。

  有时也会看到,为了很快记下别人的名字或电话号码,有人随手拿出一张纸币或别人的名片在上面乱写乱画,这也是不礼貌的做法,尤其不应该当着对方的面这样做。

  找张纸应该是不太难办的事情,关键是如何看待与人交往的礼仪问题。

  7 女士优先不宜只停留在口头上

  女士优先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交原则,这不仅仅是顺序上的优先,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尊重女性和照顾女性的原则。我国,虽然人们认识并接受了这一社交原则,但在许多地方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女士优先表现在各个方面,要实践这个社交原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乘公交车时不要与女士抢座位,而且应主动让座给身旁的女士;买完东西后,应主动帮女士拿东西;乘坐汽车时,应先给女士开门,等女士上车后自己再上车,下车时当然也应该帮女士开门;乘电梯时,请女士在前,男士紧随其后;进入会场或娱乐场所时,女士先行,男士跟在其后负责检票或出示证件;外出旅行,男士负责联系旅馆、买车票;安排饮食,女士应受到特别照顾。总之,不遵守女士优先原则的人是没有礼貌的人,遵守这个原则则展示了男士的修养和风度。

  8 打电话时四不宜

  就像接听电话需要礼貌和耐心一样,给别人打电话也需要留意不宜出现的几种行为:

  一是边吃东西边打电话;二是边打电话边与旁边的人开玩笑;三是过早或过晚给别人打电话;四是不管对方有没有时间,只管自己说个没完没了。

  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尊重他,从而留下不好的印象。

  9 任何场合都不宜随地吐痰或扔垃圾

  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能充分体现出他的气质和文化素养,无论在什么场合,不管人多人少,自己都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修养。慎独是立身的准则,即使在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也应该谨守美德。

  随地吐痰或随手扔垃圾是最应该受到谴责的不文明举止。吐痰最容易传播细菌而危害人体健康,随手扔垃圾既影响环境卫生,又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假如你非要吐痰不可,最好离开公共场所。垃圾最好装入垃圾袋中统一处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身穿昂贵的服装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外表光鲜却行为粗鄙的人是最不受欢迎的。

  10 招待客人不宜礼节太多

  招待客人做到自然、得体、大方是十分重要的。主人除衣着整齐外,还应向招待客人的其他人员介绍一下客人的基本情况和招待客人的简单礼仪及程序,但礼节不宜太多。

  敬酒是餐桌上常有的招待客人的礼节,但有人不善饮酒,频繁敬酒反而使客人难堪。即使有人能饮几杯酒,但轮番敬酒也容易使客人难以招架,更何况酒多误事。

  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掌握一个原则,这就是让客人感到十分愉快、舒服并感觉受到重视。过多的礼节只能让客人接受主人程序的安排,反会使客人感到拘束,甚至会使客人不知所措,这不利于双方的感情交流。

  11 到别人家做客不宜两手空空

  到别人家做客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此之前,主人已经做了充分安排,包括室内外卫生、餐饮水果等等都会精心准备的。因此,两手空空前去做客起码是对主人精心准备和劳动的不尊重。

  最常见的小礼物可以是主人家小孩喜欢的玩具;如果没有小孩,你可以选择性地带水果或鲜花。当然,假如你是公司经理或饭店老板,最好带点自己的产品或新推出的拿手好菜,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假如你是记者或编辑,带份近期的报纸、期刊或书籍更容易拉近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假如你最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给主人捎份礼品,哪怕很小,也会让主人感到十分高兴。

  12 到别人家做客不宜随便带人

  到别人家做客随便多带人不但会给主人带来想不到的麻烦,而且还会影响彼此交流的气氛,特别是带陌生人到别人家做客更会让主人感到意外和不安。因此,到别人家做客时不宜随便带人。

  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带别人前往时,应事先通知主人,使其有所准备。征得主人同意再带人前往是比较合适的。因此,既不要随便带人到朋友家做客,也不要不请自来,以免给人家增添许多麻烦。当然,非常要好的同学、同事、战友或亲戚,有时为了给主人一个意外的惊喜,突然多带一个人前往会更好地活跃气氛,这需要因人因事而宜。

  13 做客不宜太拘束

  客随主便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礼节,即客人应服从主人的安排,该进行什么活动就进行什么活动,客人不要轻易自作主张。其实,完全听从主人的安排就显得过于拘束和客气了。为了活跃气氛,增进彼此交流,在别人家做客不宜太拘束。

  在别人家做客时,自己应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尽量改变客人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家庭成员之一。如帮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为自己及主人倒茶,谈论一些主人关心的有关身体方面、子女上学或就业方面的话题,并尽力为其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难等等,都会使交往气氛轻松而愉快。

  14 借东西不宜久拖不还

  欠债还钱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明知故犯,借别人的钱或其他东 西久拖不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借别人的东西应及时归还,不能及时归还的应主动向对方讲明理由,求得对方原谅和允许后再延期使用。否则,你不可能再这样顺利地借用别人的东西,因为你既不守信用,也不懂得礼貌。

  向别人借钱是很平常的事,但借钱不要勉强别人,借钱时应说明用途和归还日期,并认真写个字据。能借钱给自己使用的人肯定与自己关系不错,但也不能因此就久拖不还。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感情,使关系变坏。所以,无论借别人什么东西,都不宜久拖不还。

  15 用自助餐时不宜剩下饭菜

  自助这种新型就餐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社交或朋友聚会场合。良好的就餐环境,舒适方便的用餐方式和优质高效的餐厅服务受到大家普遍欢迎。但用自助餐时不宜剩下饭菜,这是人际交往中应特别注意的一项内容。

  自助餐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最常见的场面是:一哄而上抢食物,饭后剩下不少饭菜。前一种现象现在较少看到,但后一种情况还很常见。社交场合或朋友聚会时,吃自助餐要量少多次去取,不要一次取太多而剩下大量的饭菜。这容易给别人造成贪食、无教养等不良印象。

  16 集体用餐时不宜猜拳行令

  同学聚会、开业庆典、新婚大喜、逢年过节都会遇到集体用餐的场合,无论从社交礼仪还是卫生角度来讲,集体用餐时是不宜猜拳行令的。

  集体用餐时一般周围都有其他许多共同进餐的人,猜拳行令虽然能烘托气氛,但高亢的噪声既破坏温馨、和谐的用餐情绪,又影响其他人的交谈。说严重点,其实也是对周围人,特别是对老人、女士等不喝酒的人的不尊重。另外,从卫生角度讲,大声吆喝、猜拳行令未免会唾沫星子满天飞,肯定会污染桌面上的食物,这会给一些传染病造成流行的机会。因此,集体用餐时最好不要猜拳行令。

  17 共同用餐时不宜站起来取菜

  有句顺口溜叫做少喝酒多吃菜,取不到站起来。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从人际交往的礼仪来看,共同用餐时不宜站起来取饭菜。

  合适的用餐方式应该是去取最靠近自己的饭菜或物品,能转动桌面的餐桌,可以在转动桌面时,就近取物。无法转动桌面,又需要远处的东西或饭菜时,应该非常有礼貌地、轻声请旁边的人递过来。当然,旁边有服务人员的话,最好是让服务员来帮忙。自己站起来伸手到别人旁边取饭菜或物品确实有失风度,应当避免。

  18 餐后不宜当众剔牙

  用餐后大家可能都会遇到食物塞牙缝的现象,可有不少人会不假思索地顺手拿起餐桌上的牙签,当众剔起牙来。稍微讲究形象的人会用左手遮挡一下剔牙动作,有些干脆就毫无遮挡,而且会发出种种怪声,甚至当众把食物残渣吐出。无论如何,用餐后是不宜当众剔牙的。

  当今社会,共同用餐是人际交往的组成部分。餐桌上的言行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也直接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当众剔牙虽是小事,但更重要的是对大家不尊重和不礼貌的表现。因此,用餐后不宜当众剔牙。

  19 集体用餐四不宜

  集体用餐是很高兴、很快乐的聚会形式,但应注意以下四种不宜出现的行为:

  一是不宜吃得太快。吃饭要细嚼慢咽,边吃边照顾旁边的人一起用餐,特别要关照身边的老人、女士和小孩。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如急于发言,也要把口中的食物咽下去再说。

  二是吃饭不宜发出声响。咀嚼时双唇最好闭着,以免发出各种不雅的声音。

  三是不宜拒绝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朋友聚会,众口难调,上了一道自己不喜欢的菜,大不了自己不用,千万不可品头论足或拒绝这道菜上桌。

  四是不宜站起来就走。无论中途去卫生间或有其他事离开餐桌,都不能站起来就走,至少应向身边的人交待一下去向。当然,最好还是告诉主人。

  20.集体用餐不宜随便乱坐

  按照社交礼仪,集体用餐时,主人、客人的就餐位置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来讲,正对餐厅门口的位置属上座,有时餐厅工作人员会叠一个很高、很好看的餐巾造型摆放在该座位前以提示该位置是贵宾或客人的位置。依次其右边和左边可以有主陪和次要客人,再依次其两边又分其他陪客和客人。有时虽然没有贵宾和客人,但按年龄划分或按职务高低划分,座次也是这样排定的。

  假如有女客人或女士在场,一般也应该让女士在靠上座的位置落坐,按女士优先的原则 ,也应等女士坐下后男士再坐下。

  21.用餐遇到意外时不宜大惊小怪

  集体用餐或请朋友用自助餐或在家庭用餐时,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菜汤洒了自己一身,饭中有石子,或玻璃器皿不慎摔碎等等。这时,最需要冷静,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饭菜中出现石子实在是令人恼火的事情,但大吵大闹只会扰乱聚会和用餐的气氛,忿然离开更扫大家的兴。换一个办法,请饭店经理过来,平心静气与之协商,相信能处理得更好。其他意外也应该如此处理,因为谁都不是故意的,有风度、懂礼貌的人总是受人尊敬的。

  22 用餐时不宜当众擤鼻涕

  有些人际交往的礼仪其实很简单,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例如,用餐时不宜当众擤鼻涕、咳嗽或剔牙,虽然很容易做到,但日常生活中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用餐时咕噜咕噜的喝汤声、刺耳的擤鼻或咳嗽声与轻松愉快的用餐气氛是格格不入的。假如鼻子确实奇痒难耐,最好用双手或餐巾纸轻揉几下,千万不要打喷嚏,因为打喷嚏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远比咳嗽或擤鼻子要厉害得多。如果这样做仍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有麻烦一下自己,离开餐桌到洗手间或其他无人的地方处理一下了。当众做这些动作实在不雅而且没有礼貌。

  23 用餐时不宜随便乱丢东西

  用餐时吃剩的骨头怎么办?用过的餐巾纸怎么处理?用过的牙签放在什么地方?用过的布巾怎么办?这些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回答,但在实际社交场合真的都能做到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餐桌周围地面上一片狼藉,有骨头、烟头、餐巾纸,也有牙签,有时还痰迹斑斑。难道周围没有空盘、烟灰缸、废物箱和痰盂吗?但还有一些人会把他们用过的牙签、餐巾纸或吸剩下的烟头丢在餐厅花瓶、沙发后或其他地方。这样做会给别人打扫卫生带来不便,更表明自己的无礼和没有教养。因此,用餐时不宜随便乱丢东西。

  24 社交场合不宜缺少礼貌用语

  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包括:谢谢对不起别客气没关系等等。在人际交往中,用这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并非只是客套,正确地运用这些语言,还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然而,许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特别是比较熟悉的家人和朋友之间,更容易忽略这一点。而在西方国家,无论别人为你做了什么,哪怕是自己的家人,都会说声谢谢。适当的礼貌用语会使对方备感温暖。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

  25 社交场合不宜乱打手势

  手势是表达个人意图的另一种形式。发言要举手,是上小学时首先要学会的手势。在人多的地方要引起别人注意,只要频频挥手就能达到目的。可见手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如OK姿势,是用食指和拇指环形指圈表示字母,三个手指伸直代表,意思是同意很好形手势是把食指和中指伸开,其余三个手指弯曲,是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所以这个手势表示胜利。竖起大拇指当然是很棒干得好的意思。

  在社交场合不宜使用带有侮辱含义的手势,如中指单独朝上伸出,是全球臭名昭著的下流手势;小指伸出是小人的含义;五指伸出,手掌朝下,有乌龟的含义,这些都应注意避免。另外,与人讲话时频频使用毫无意义的手势,一会儿握拳,一会儿拍手,一会儿又指指点点,虽然看上去很气派,但给人的印象是指手画脚,虚张声势,也应该注意纠正。

  26 与人交谈时站姿不宜松松垮垮

  正确的站立姿势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假如在别人面前站姿松松垮垮,即使穿着昂贵、漂亮的衣服,也会给人留下不可信任的感觉。这对女士来说很重要,对男士也不例外。

  女士在人际交往中合适的站姿是抬头挺胸,腹部收紧,肩稍后垂,前腿轻着地,身体重心稍偏后腿上,双脚应摆成像字母的形态,让人看起来舒服、大方,表现出镇定、典雅和泰然自若的心态。男士的正确站姿应该是挺胸抬头,腹部微收,两腿自然分开以不超过肩宽为宜,背部挺直,脸上自然流露笑容,这种站姿会令你更具魅力,看起来挺拔而自信,更有安全感。

  27 社交场合女士不宜随便弯腰捡东西

  社交场合,自己的东西不小心掉到地上是难免的事情,对男士来说,弯腰捡起来轻而易举,无伤大雅。但对女士来说,怎样去捡怎样弯腰是有些讲究的。

  按照一般做法,东西掉地上需要捡起来时,大家通常都是弯腰捡起,根本不会考虑还有其他更优雅的姿势。对女士来说,特别是夏天穿裙子时,弯腰捡地上的东西则非常不雅,有时甚至会跑光。因此,女士不宜弯腰捡地上的东西。可以非常礼貌地请男士帮忙,若要自己捡,应合并双膝,双腿微曲,身体微倾向一侧,臀部向下,上身保持直线,微侧身即可捡起。这种姿势典雅优美,你不妨一试。

  28 社交场合不宜出现的四种坐姿

  坐姿是人际交往时形态仪表的重要体现。美好而舒服的坐姿,会使你看起来很精神;不正确的坐姿,会使你看起来委靡不振。因此,人际交往时应特别注意自己的坐姿。

  不宜出现的四种坐姿:一是两腿分开,脚跟着地,脚尖朝上,两腿左右摇摆,显得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二是跷着二郎腿,不管周围有无他人,鞋子脱下,用手去摆弄自己的脚,显得放荡不羁、随随便便;三是讲台上或会台上就坐的女嘉宾,裙子短而双腿又合不拢,显得极不雅观;四是坐在凳子或沙发上,双腿不停乱抖,搞得人心烦意乱。这些姿势都是应该坚决纠正的。

  29 与人交谈时声调不宜太高

  与人交谈既有语言方面的技巧需要掌握,又有语调方面的技巧需要注意。漂亮而柔和的声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人交谈时声调不宜太高,这是秘诀之一。

  有资料表明,所有美国总统都要经过声调训练。训练的第一节课,就是把自己的声调尽量降低,有时尽管讲话声调已经很低了,但训练时仍然要求声调降低、再降低。这一点,在靳羽西《魅力何来》一书中有真实记载。

  高而尖的声调确实不如低沉的声调更有魅力,有时反而会被别人误认为虚张声势,故意做作。放低声调与人交谈,会显得更有修养,也更能博得大家的信任和尊敬。

  30.与人交谈时不宜口头语太多

  假如留意一下你身边人的讲话,你会发现有许多人在讲话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频频使用口头语,譬如:这个那么等等,不一而足。

  口头语太多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希望通过口头语调整一下思路,时间一久就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有些人在讲话时,故意使用口头语,以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其实大家并不欢迎这样的讲话。做一个有魅力的人,讲话必须条理清晰、干脆利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你要讲什么。讲话之前列个提纲是最好的准备,平时练习讲话节奏也是必需的。

  31 与不吸烟的人交往时不宜吸烟

  吸烟的危害人人皆知,吸烟导致癌症、心肺病、咽喉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吸烟有害健康成了全世界的共识,不少城市还专门制定了禁烟条例,可见吸烟的危害性不同一般。

  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的危害比直接吸烟还要大,特别是对不吸烟的女士、小孩儿的危害则更大。在美国,假如你在不可以吸烟的地方吸烟,肯定会有人制止你。在香港,公交汽车和许多公共场所均有吸烟罚款××港币的标志。对于女性来讲,吸烟并不是潇洒的体现。时间久了,不仅肺受到损害,而且皮肤也容易产生皱纹。因此,自己在吸烟的时候,请一定征求一下旁边人的意见,问大家是否介意你吸烟,这是基本的礼貌。

  32 人际交往时不宜单手接送名片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名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无论对待自己的熟人或是新认识的朋友,在接送名片时均不宜只使用一只手。

  在普通的交际场合,名片的使用大多是刚认识的新朋友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有人一边打手机一边接名片,或只用一只手递上自己的名片,显得十分随便和没有礼貌。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仪,无论送出自己的名片还是接别人的名片,都应该稍微躬身,双手接送,并随口说句感谢关照很高兴认识您之类的客气话。双手接送名片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33 接到名片不宜随便乱放

  别人把自己的名片恭恭敬敬送到你的面前,既希望成为你的朋友,更希望得到你的关照。作为人际交往的一般礼节,此时应该主动回送自己的名片给对方,同时认真阅读一下对方名片上的内容,关切地询问对方的单位、地址或电话等方面的问题,让对方感到你十分在意这张名片和他这个新结交的朋友。应该避免的是连看都不看对方的名片,顺手随便放在桌子上或口袋里就万事大吉了,更不应该把名片放在臀部裤袋或钱包中。

  无论自己职位多高、公司规模多大,你都需要朋友的帮助。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会尊重别人的名誉和人格。随便乱放别人的名片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现,当然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34 写信用纸不宜随便

  当今时代,虽然通讯工具十分发达,如电话、电报、传真、电子函件等,但在有些时候 ,写信告诉别人一些事情还是必不可少的。

  写信应该选择正规的稿纸或专用信纸。现在市场上出售许多用于不同场合的信纸,如情侣信纸、商务信纸、贺喜信纸、交友信纸等等,不同场合、不同事情可以选择不同的信纸,千万不要信手拿来就写,搞不好会给别人造成误会。另外有种情况,不少人懒于买信纸,也懒于找信纸,随手拿张处方纸或介绍信一类的纸,在背面就开始给别人写信并直接寄出去,这种草率的行为是对别人的极大不尊重,至于能否达到写信的目的就可想而知了。

  35 送请柬时不宜唐突

  无论新婚典礼、开业典礼还是朋友聚会,送请柬是常有的事情。但给别人送请柬时不宜 太唐突。

  请柬送给对方大多是真诚希望对方能按请柬上的时间准时赴约,假如事先连个电话或口信都没有,难免使对方在时间安排上发生冲突。既达不到自己送请柬的目的,也使朋友感到难堪或措手不及。比较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在送请柬之前打个电话,询问对方是否能来?如果对方同意,再告诉其大概什么时间送去请柬。送请柬的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容易使对方忘记,过晚又有些失礼,最佳时间应是在活动正式举行的前3天或1周送给对方。

  36 收到请柬后不宜随意更改相应安排

  收到别人的请柬,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表明对方非常欢迎并十分期待你的光临。假如你有其他重要事情不能按时赴约,应该在请柬送达的当日,直接或电话告诉对方自己很遗憾不能前往,并请求谅解。如果自己收到请柬后没有拒绝参加此次活动,千万不要随意更改相应安排。

  譬如,请柬上明明只写了一柬一人,有的人却偏偏连招呼也不打,去的时候带了未被邀请的其他朋友,给对方的接待工作带来极大麻烦。再譬如,对方派人在门口等候你的光临,你却不知什么时候早早坐在了餐桌前,事先并没给对方通知一声。再譬如姗姗来迟却事先不打招呼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做法。

  37 收到信函后不宜回复太迟

  无论是收到普通信件还是收到电子函件,你都必须在24小时内给对方回复,有些比较麻烦的事情即使不会很快有什么结果,但至少也应在48小时内告诉对方目前和下一步的工作或打算。收到信函后迟迟不给对方回复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有时可能碰巧自己外出而没能及时收到朋友的信函,另一种可能是对方把自己的地址没有写清楚导致信函在路途中耽误时间太长。但无论什么原因,打开信函后应首先看明白对方在说些什么,然后及时回复对方,并一定告诉他们迟迟未回信的原因以请求对方谅解。假如时间太紧来不及书面回复,打个电话说明一下情况也是非常好的做法。

  38 收到别人礼物后不宜无动于衷

  逢年过节经常会收到贺卡、鲜花和不少礼物,这在人际交往中是常有的事,但收到别人 礼物后不宜无动于衷。

  礼物无论贵贱大小,都负载着丰富的感情。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此,收到别人礼物时应该及时致谢。当然,对别有用心的人或为确实违反原则的事而送来的礼物应当坚决拒绝。对于亲戚朋友送来的礼物,特别是托人给自己带来的礼物,收到后必须通过贺卡、信件或电话、电子函件表达谢意,内容多少、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心情,告诉对方我非常喜欢你送来的礼物,表明你是一个善于交际并注重礼貌的人。

  39 称呼他人不宜太随便

  恰当地称呼他人是人际交往的良好开端,而且能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随意称呼他人有时会引起许多不愉快。因此,应当特别注意。

  譬如,不宜在公共场所随便称呼一位女士为小姐。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有的女士年龄稍大,确实不能称呼小姐;二是因为小姐近几年来贬义大于褒义,称呼对方小姐会引起许多误会。所以,称呼他人不宜太随便。对有头衔的人称呼其头衔,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用于关系特别密切的同学或亲戚之间,在公众和社交场合,最好还是称呼其头衔更得体。对于知识分子,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或在职称前冠以姓氏,如教授、李医生等等。对于一般同志或朋友,称呼老师、师傅也可以。

行为不雅公共场合请尊重自己和他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