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

发布时间:2019-05-26 11:36:59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细节描写、对比写法的运用

2、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根据特定情境写一段心理描写,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并对人物谈看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学习重点:

1、掌握细节描写、对比写法的运用

2、体会主人公的心理。

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根据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写心理片段。

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幻灯片、希沃授课助手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飞翔的翅膀,是前进的号角,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可是,很多孩子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2、复习:

孔子曾经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开端: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低价购买。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三、教学流程:

(一)速读课文2——6段: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边读边圈点勾画,把感受写在文段旁边。

提示:可以从细节描写方面欣赏。(课前做几张学生可能喜欢的段落的幻灯片,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与学生的回答对号)

1、学生回顾人物细节描写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明确:生动形象地写…内容,表现人物…心理,塑造…性格,表达作者…感情,为…做铺垫,突出中心。

2、精句赏析

1.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儿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赏析: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清兵卫熟练的技巧和独特的创造力,表现清兵卫聪明智慧、做事认真、对葫芦的痴迷 。

2.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还是忍不住地笑。

赏析: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清兵卫把一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表现清兵卫痴迷葫芦,这件趣事令人忍俊不禁,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3).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赏析: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清兵卫常常上街看葫芦,喜欢收拾葫芦,藏葫芦,挂葫芦,表现了他对葫芦的痴迷。

(二)学生听朗读音频(7——20),思考: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样看待清兵卫的爱好?

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的眼光的矛盾。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做铺垫。

(三)1、分角色朗读发展、高潮部分,(和学生讨论不同角色的读法,读后问他们更喜欢哪个角色)

2、小组讨论:“0.1元=50元=600元”, 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有什么作用?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小结:强烈的对比突出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确实有非凡的鉴赏力,嘲讽了大人的愚蠢、蛮横和自以为是。

3、作者善于以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子描写的传神之处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明确:惊愕、害怕、伤心、欲哭无泪。

(2)、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明确:痛苦无奈。

(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明确: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敢反抗

4、(1)写作训练:

1——3组的同学分别为这三句写三段话,来表现清兵卫此刻的心理活动。

(前三组每组选出一篇代表作品交到前面,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给全班同学)

(2)4、5组的同学派代表到黑板前总结人物形象,组内成员补充。

5、表达训练:

你想对清兵卫说:

你想对父亲说:

4、总结语: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应该相信梦想的价值,并且坚持住自己的梦想,同时要尊重他人的个性,但是你有追求爱好的自由,却没有沉迷的权利。

送给学生们两句话:

你要对自己严格,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要对别人宽容,因为别人和你是不一样的。

5、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人做某事的过程。

《清兵卫与葫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