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22 21:28:19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6分)

14 A(“触龙门”只是在表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2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3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15. 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多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解析】“雪声偏傍竹”一句所言雪落竹丛之声并非诗人梦中听闻之声。

15. 6分)【答案示例】①融情于景。(1分)以雪落竹林之声、残夜滴漏之声和孤灯断碎的灯花,渲染了冬夜冷寂凄寒的气氛,寄寓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思乡之情。(1分)

②虚实结合(虚写、想象)。(1分)在雪落竹林的飒飒声中,诗人梦到了家中的情景,一实一虚,强化了思乡之情。(1分)

视听结合。(1分)诗人梦醒后再难入眠,卧听漫漫长夜的滴漏之声,静看青灯照壁、灯芯燃烬,一闻一见,衬托出诗人因思乡而孤独寂寥的心境。(1分)



桂州腊月戎昱

译文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注释

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腊夜:除夕之夜。

赊:遥远。

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角:号角。分:区分。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

碎花:喻指灯花。北周庾信《灯赋》: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

骠(piào)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字,一个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之前冠一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就使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戎昱在唐代宗广德至大历(763—779)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这首诗就作于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飐(zhn):吹动。 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初到柳州,即登高遥望朋友们的贬所,抒发了自己难于明言的愁思。

B.颔联写诗人近处所见,疾风骤雨中的芙蓉与薜荔,它们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C.颈联又写远景,这是颔联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境况堪忧,朋友们又是如何呢?

D.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写自己虽牵挂好友望而不见,尚且可互通音信,聊以劝慰。

15.本诗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6分)

14.D.(诗人与友人共同被贬,滞一乡可见连音书都无法送到,更显沉郁悲慨。)

15.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俗飘逸。多用口语,直叙其事,通俗直白;后两句运用想象,让明月将自己的牵挂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飘逸潇洒。

本诗含蓄悲慨(沉郁顿挫)。中间两联比兴(借景抒情)的运用,委婉含蓄;尾联承前联的互访不易,更写音书难通,沉郁悲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 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 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5.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 C “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错。九死南荒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也见于言外。

15. 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夜雨述怀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王十朋(1112——1171):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曾因直言不讳批评朝政遭压制。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gāng):指银灯,古人认为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三、四句借庄生梦蝶杯弓蛇影的典故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夜半乍醒时的烦恼。

B.颈联照眼银釭自结花一句,描写灯芯结花的景象,以报喜的灯花反衬诗人内心无喜可报。

C.结尾两句直接表明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唤,触动乡思之情,突出表达自己实际愁苦的缘由。

D.本诗即景抒怀,通过深夜风雨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时的心境以及报国无门、有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