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6-04-06 07:21:52

1.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由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

十分重视外国文学的研究介绍。他们的目的一半是为了介绍外国的文艺以促进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半是为了介绍世界的现代思想。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代表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2.创造社(名词解释)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前期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影响:创造社办刊物,出丛书,推动文学创作,借鉴世界文学的最新潮流,加速新文学的现代化。前期提倡浪漫主义文学,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加强了中国新文学的反封建情绪。后期则转向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文学,影响深远。

3.新月社

新月社是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的文学团体。

新月社名称以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命名。

新月社的成立,造就了一批着重现代格律诗的新月派诗人,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月派在提倡现代诗歌格律化的同时,强调对诗歌语言词汇的运用,在诗歌创作中体现文学美的意境,因此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

代表刊物: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镌》、《剧刊》;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

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4.语丝社

1924年底自1930年初,历时约五年多时间,得名于《语丝》周刊,围绕着鲁迅和周作人,在“语丝社”的旗号下聚集了一批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作家和学者,其中既有“五四”时期的文坛老将,亦有1920年代中期于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

倡导“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实际上继承了《新青年》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鞭挞社会丑恶与黑暗的精神传统。

5.问题小说(名词解释)

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6.孙犁的《荷花淀》写于1944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影响当代颇为深远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除了孙犁,还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7.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横跨现当代的文学流派,产生于40年代,形成于50年代中期,其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代表作有 《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此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号重点

1.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

2.人生派写实小说: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名词解释)

3.乡土写实派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黄金》(朴实沉着细密的写实手法)

废名:《菱荡》;《竹林的故事》(静美朴讷的田园风格)

彭家煌:《怂恿》;《茶杯里的风波》(稳健质朴的笔力,结构单纯,描写深婉)

台静农:《拜堂》;《烛焰》(善于剪裁,笔墨经济,笔调冷隽浑厚)

蹇先艾:《水葬》;《盐巴客》(格调阴沉压抑)

许钦文:《石宕》;《鼻涕阿二》(感情郁结,落笔深沉)

许杰:《惨雾》(视野开阔,笔墨纵横,元气淋漓,好胜斗狠的民风)

4.“自叙传”抒情小说:它是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私小说”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体式,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小说发展开了重要的源头。(抒情小说的先行者――民初“诗僧”苏曼殊,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旧形式始创了近世的浪漫主义)

5.前期新月派:指1927年以前,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为使新诗走向规范化,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强调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6.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为标志,主要以徐志摩为核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前后期新月派一致之处在于其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诗感”更趋近现代派了。

7.社会剖析小说:三十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一类小说以矛盾为主要代表。

8.左翼文学:三十年代的文学领域,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与当时的京派和海派文学基本形成鼎足之势。它与政治的关系尤为紧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文学和现实的密切关系,推崇揭露与批判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鲁迅等人的加盟使之从幼嫩发展到相对成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矛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及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流。

——发展历程(简答)

左翼文学的前期:主要以蒋光慈及“左联”五烈士中的柔石、殷夫和胡也频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发展期:主要以鲁迅、矛盾、丁玲等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后期:主要以东北作家群和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及叶紫等为代表

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田野的风》

柔石:《二月》;《三姊妹》;《为奴隶的母亲》

殷夫:《我们》;《别了,哥哥》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前面》

鲁迅:《二心集》等;《故事新编》

丁玲:《水》;《母亲》

矛盾:《蚀》;《子夜》;《春蚕》

萧红:《生死场》; 《呼兰河传》;《马伯乐》

张天翼: 《包氏父子》; 《华威先生》

沙汀: 《在祠堂里》; 《代理县长》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 《黄昏》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山峡中》

叶紫:《丰收》;《山村一夜》;《星》

9.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在五四时期的各文学领域中,与当时的新诗歌、杂文和白话小说相比,话剧是成熟最晚的,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它被称为“文明戏”或“新剧”。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始于1907年成立的春柳社,1921年后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弊病,于是有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的提倡和“小剧场”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田汉、丁西林等早期剧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没能根本上改变话剧“舶来品”的特点。(简答)

10.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在剧作中,他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的创作类似诗人写诗,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如创作《雷雨》是先有了一点情节人物和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而《日出》是先想到了几句诗:“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要睡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往往成为他剧作的标志。

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他常常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去想象和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造成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其“生命三部曲”就是最好的明证。

时空感不确定,常带有偶然性或传奇色彩。尤其是《雷雨》和《原野》,情节大起大落,人物性格激烈而极端,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近于诗意化。

11.曹禺本人及其剧作曾受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有: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少年和青年时代深受“圣经文学”影响,其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劝善惩恶”,前期作品特别明显,如《雷雨》是表现“迷惘人生的罪与罚”;《日出》是表现“灵魂的毁灭与再生”;《原野》是表现“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北京人》是表现对“原始人性的呼唤”,并且他还坚持保留《雷雨》的序幕和尾声,表现了强烈的原罪情结与忏悔意识

希腊悲剧的影响:“命运悲剧”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雷雨》,母女两代人的命运巧合令人难忘;《原野》中的复仇精神也显然受到《美狄亚》的影响,并且在结构设计与叙述方式上也向希腊古典悲剧汲取了不少经验。

莎士比亚的影响:莎翁的“性格悲剧”对其描写变异复杂的人性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莎翁的诗人气质和用诗体写成的戏剧,对他也是致命的诱惑。

易卜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悲剧”的挖掘上,学会了关注社会问题和妇女问题。

奥尼尔的影响:《原野》无论情节还是手法直接受《琼斯王》的影响。

契诃夫的影响:使曹禺剧作从“戏剧化的戏剧”到“生活化的戏剧”,《北京人》和《家》是代表。

12.京派是三十年代一个独特的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文学流派,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的审美原则,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朱光潜及冯至、汪曾祺等。

13.京派文学

其总的创作特点是: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远避政治与商业的创作态度;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样式。

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有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周作人实际主编的《骆驼草》;沈从文及萧乾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郑振铎等主编的《文学季刊》;卞之琳、巴金、沈从文等主编的《水星》文学月刊;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月刊等。

京派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

周作人:《谈龙集》;《谈虎集》;《知堂文集》;《苦茶随笔》

废名:《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湘行散记》

萧乾:《蚕》;《篱下集》;《栗子》;《梦之谷》

芦焚:《谷》;《果园城记》;《无名氏》;《百顺街》

朱光潜:《诗论》等

14.“大河小说”是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长篇小说的重要体制,由巴尔扎克率先实践,被众多法国作家钟爱,代表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此类小说的特点是,多卷体,长篇幅,描写年代长,人物多,背景广阔,容量极大,重风俗民情,最适合于历史叙事,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再现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全貌。(名词解释)

15.李劼人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的艺术特性

专注于时代的转捩点,注重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的挖掘,使其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具有了“大河小说”的风貌。

小说的史诗性质与富于地方色彩的世态风俗展现结合紧密,手法上融合了中西文学之长,有自然主义倾向。

人物塑造上与当时的革命时尚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其主要人物大多为民间亦正亦邪的“圆形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注重其复杂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刻画,颇为生动传神。

语言上十分注意通俗白话文与川西方言的调和运用,加强了小说的地域性与生动性。

16.海派是三十年代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初期的张资平、叶灵凤等新海派到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的海派(新感觉派)甚至还下联到四十年代的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依托着现代市场的运作,以自觉的先锋意识和现代技法描摹着都市文明,力求艺术的“变”与“新”。

海派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

张资平:《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时代姑娘》

施蜇存:《在巴黎大戏院》;《将军底头》;《梅雨之夕》

穆时英:《公墓》;《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流言》;《半生缘》

17.海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

在三十年代的上海,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其现代消费文化环境也迅速形成,这一切都在热烈呼唤着与之相应的新文学样式的出现,海派文学作出了最快的呼应。

它开风气之先,以带有市场性的、先锋性的文化思维方式,把外来思潮一股脑儿直接引进来,为我们原有的中国文化增加了许多新元素,其艺术技法的“变”与“新”在文学现代化的转型上也是有其特殊贡献的。

18.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海派的创作特点

他们着重展示现代都市十里洋场的声色景观,以此充当对整个世界的感觉方式,对时代生活的描写常常带有鲜明的流派印记。

其敏感不仅表现在对现代生活形态的感受上,还在于对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上,他们往往以艺术技巧的鲜辣著称。

其文体试验重在现代都市的声色感觉,重在性心理的发掘上。

19.现代派诗歌一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只是一种生硬的移植和非本土化的创作);二是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中国特色的现代派诗歌的真正起点,有表现朦胧诗美的纯诗化倾向);三是40年代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为代表的新现代派诗歌(注重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派技巧的深度融合,是真正具有中国性格的、成熟的现代派诗歌)。

20.早期现代派诗歌

“纯诗”的概念,最早是因反对胡适的诗歌散文化论调,而由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正式提出来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认为诗与散文分属不同领域,界限应当分明,主张把纯粹的表现世界给诗,人间生活让给散文;二是诗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应与散文不同,诗具有“暗示”、“朦胧”及“新奇”的特质,最忌说明。它的提出标志着一种诗歌观念的改变,即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这种外在“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内在“表现”功能。这种内转欲以“象征”为联结点来达到融合中西诗歌的理想。

21.(名词解释)

九叶诗派:4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九叶诗派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并有效地融合到这一背景当中的。代表诗人主要有九位:穆旦、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杭约赫、陈敬容、辛笛,他们在艾略特、叶芝等欧美现代诗人的影响下,用强劲的生命力和主体意识连接起现实人生和诗歌艺术,在艺术表达上注重用知性思辨来表现感性认识,诗风含蓄深沉、凝重蕴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成熟。

九叶诗派形成的缘由及别称:九叶诗派的的得名主要是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之前这一流派在40年代前期,他们是各自发展的,到40年代后期,才开始较多地在《中国新诗》等刊物上聚集,由于对诗与现实的关系和诗歌艺术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当一致的看法,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它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

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在创作中,这一流派将关注外在现实与探索内在自我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达到了现代性的思想深度。为避免创作中可能出现的感伤的个人化抒情和直露的政治说教倾向,他们提出了“感性与知性融合”及“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

22.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及艺术上的创新

穆旦诗歌的现代性体现在:他以时代良心的代表和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身份,以独具的玄学气质、独特的生存体验、痛切深邃的情感和自觉的诗心去感受世界,去深掘历史和现实背后的阴谋与黑暗,拷问着僵化朽烂的社会、残酷的生存状态和扭曲变态的灵魂。他将个体置于社会与自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圆满与残缺、历史与现实、丰富与乌有等多重对立冲突的意象和观念中,使其诗歌内涵充满了富有现代意味的强劲张力。

另一方面,他放弃了中国诗歌传统所追求的和谐圆融中正之美,追求诗思、诗艺上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用身体思想”的感性化特征及扭曲、多节、个性化语言上,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叛逆性和异质性。

23.(简答题)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脉络:鲁迅的深刻——老舍的温厚——张天翼的俏皮——沙汀的沉郁——钱钟书的机敏

24.七月派:是抗战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它因胡风等编辑的杂志《七月》而得名,这一派以《七月》、《希望》、《诗垦地》《七月诗丛》等刊物为其创作阵地,主要创作诗歌和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步的一个文学流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同时又由于战争的因素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这一派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偏重表现以痛苦为基调的情绪世界以及对力感的美学追求,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名词解释)

25.七月诗派是抗争时期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围绕着《七月》、《希望》、《诗垦地》、《七月诗丛》等刊物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人们对七月派中的诗歌一类的总称。其主要代表诗人还有田间、鲁藜、绿原、阿垅等,他们以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其主要的创作主张,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影响巨大。

七月派诗人群及其主要作品

艾青:《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

田间:《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

鲁藜:《醒来的时候》;《锻炼》

绿原:《童话》;《集合》

胡风:《为祖国而歌》

阿垅:《无弦琴》

26.路翎小说的现代性

对于人的现代心理开掘上,人复杂的社会性与自然人性和难以摆脱的兽性永远处于胶着状态,人灵魂的搏战往往会令人战栗;

善于把握大起大落的心理节奏,处理人物之间的心理感应的波澜,具有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气质,使中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其手中与世界潮流更接近。

_号重点

1.(名词解释)三十年代,作为独具风貌的文学群体——东北流亡作家群,以其强烈的民族图存意识及其创作实绩为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小说做出了特殊贡献,主要作者有二萧、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及罗烽等,尤其以萧红受人瞩目。1.东北青年作家2.故乡3.日本4.抗战人员

东北流亡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

骆宾基:《边陲线上》《北望园的春天》

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海的彼岸》

罗烽:《粮食》《归来》《莫云与韩尔谟少尉》

2.钱钟书作为一位学者型的讽刺小说家是40年代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无论在讽刺主题的现代性上(围城的象征性)还是讽刺小说的结构体式(大跨度的两点双线环形结构)及叙述风格和语言(旁支斜出的知性妙语)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与左翼的政治暴露性讽刺不同的是,他熔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使一种文人特有的机智讽刺得以确立,并在多层意蕴的展现上强化了小说的现代性质。

3.七月派小说是人们对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因胡风、艾青等创办《七月》周刊而得名的七月派中的小说类的总称。其小说前期带有报告文学家直面血肉人生的峻急,后期带有心灵解剖家揉搓人物有缺陷的心灵的强悍,始终贯注着浪漫诗人呼唤“人民原始强力”的主观战斗热情。

七月派小说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

丘东平:《通讯员》;《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曹白:《这里,生命也在呼吸》;《杨可中》;《呼吸》

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洼地上的“战役”》

彭柏山:《皮背心》;《一个义勇队员的前史》;《任务》

汸:《走夜路的人们》;阿垅:《闸北打了起来》《南京》

(简答题)

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

“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朝花夕拾》)

“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 (《野草》)

添加的名词解释:

爱美剧:19213月,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成立于上海,由沈雁冰等十三人发起,并发表宣言,明确了戏剧的“为人生”而创作的任务,5月,该社创办《戏剧》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性戏剧杂志。剧社抨击传统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针对戏剧商业化、庸俗化的弊病,大力倡导“非营业性质的,提倡艺术的新剧”,即陈大悲倡导“爱美剧”。辛亥革命以后洪深等人创办了“戏剧协社”等业余剧团,时称“ 爱美剧”,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穆时英、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

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文学复古流派。1922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南京大学梅光迪、吴宓、胡先骕。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认为文言优于白话,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南京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

甲寅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代表人物为章士钊。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发表了许多诬蔑爱国运动的言论。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