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发布时间:2016-09-27 14:04:57

《春江花月夜》教案

太湖高级中学语文 戴延芳

一、教材依据(章节 复印材料)

《春江花月夜》选自苏教版的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唐诗宋词选读》是在1.25年必修基础上,针对对唐宋诗词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开设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精选的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发精神的陶冶

设计思想:指导思想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等

一、教学目标

赏析意象,把握情感,品味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吟诵过程中,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立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诗人内在的情思。

难点:赏析诗歌景、情、理相融的手法,尤以哲理性的突破为重点。

三、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古今评说及作者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有位诗人只留下了两首诗歌,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他也因这一首诗,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名垂后世。他就是曾以“文辞俊秀”而名显长安的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相传创自陈后主,原为宫体短制。但张若虚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樊篱,依题创作成了长篇歌行。

(二) 听配乐课文朗读,跟读,自由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并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

(三) 研读诗歌

1、诗题《春江花月夜》共五字,代表了五种事物,请同学依次找出与此对应的诗句。

在此过程中解答学生疑问,初步解决字词句理解上的障碍。

2、问:这五种事物中,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

讨论明确:

全诗扣准五个字来写:

“春”——春天是温馨的季节,着一“春”字,使一切都染上了春天的色彩。春江、春花、春月、春夜都充满了春的生机,春的温暖。

“江”——这是诗人独立之处,月夜粼粼的春江水,汩汩东流,引发诗人无尽的想象和联想。

“花”——无花不成春,在这到处涌动着生命力季节,花朵是美丽生命的最佳代表。

“月”——月色是夜晚最佳的化妆师,它为所有景物提供了一种色调,一种氛围。春夜,所有事物都包容在月的光色之中,似白非白,似明非明,清晰而又朦胧。

“夜”——在这静谧的时刻,似乎万籁俱寄,但又勃发着神秘的力量。使人觉得在江水之中,花木后面有着琢磨不透的事物存在。因而这是触发诗人情思窈藐之时。

这五样事物互相作用,构成诗歌诗画般的意境。但又以“月”为重点,“春”、“江”、“花”、“夜”都是围绕着月作陪衬。

3、再次朗读诗歌,要求理清诗歌的思路,并品位诗意。

参考: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转韵,共有9韵。就其内容和结构,可解读为分别以8句、8句、4句、8句、8句为一个层次。

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景象。

1)前8句:诗人独立江畔,面对从海上缓缓升起的一轮明月,展开了遐想。脚下的春江因潮长而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那从东方海面上升起的明月,大概也和海水一样,出生自浩瀚的海洋。

诗人想象这江流曲折地饶过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木上,好象落了一层洁白的霜霰。皎洁的月光下,人们却感觉不到它霜在飘飞;落在江中渚洲的白沙上,使白沙都隐去了它的踪迹。

问:诗人在第二句中描写月亮从海上升起,为何用“生”而不用“升”?

讨论明确:两个动词都能模拟出一种动态过程,让人想象月亮缓缓升起的景象。然而“生”字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想象,明月与潮水似乎都具有生命,它们追逐嬉戏,共生共长。只这一字,使春夜暗含的无穷生机呼之欲出,整句诗都有了生命力。

问:“月下花林皆似霰”句中“霰”是一个非常好的比喻,有谁能说说它的秒处?

讨论明确:“霰”是小冰粒,这一比喻不仅突出月光下花林都被浸染上乳白之色,而且凸显了花叶透明晶莹的光泽,有一举两得之美。

问:有人说“不觉飞”和“看不见”把无形的月光写活了,同学们感觉如何?

讨论明确:古人认为霜是天上落下的,就象雪一样,所以用飞霜。因为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反而不能察觉了;洁白的月光下,江滩的白砂也让人难以分辨。这两句,把月光的色泽通过比较而更加深入人心,因此确实可用“写活”来形容。

板书分析——作者驰骋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写了:

春江月夜美景——月自海生/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

2同学们朗读8句,看看这8句写的是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此时,江天一色,干净得一丝尘埃都没有。月光荡涤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变成梦幻一般的神话境界。这清明澄澈的宇宙天地,独自徘徊的明月,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深思和遐想:人生短暂,代代无穷,江月永恒,年年相似。江畔上最初看到月亮的是谁?江月又是在何时拂照人间?这是天真而稚气的疑问,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但是古代诗人往让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的拘束。李白,苏轼也有类似的追问:李白说“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或许,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这种好奇,这种一问到底的劲头是人类的天性吧。

问:有的版本作“江月年年望相似”,“只”与“望”,一字之差,表意却很不相同,请同学说说你对这两个字的看法。

讨论明确:“望”字写出了望月的动作神态,也让人能隐隐体会到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 “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岁岁只是如此。“只”字通常都带有一些否定的意味。

问:短暂的人生与永恒的自然景物相比,诗人得出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人生感慨呢?

讨论明确: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人类的生命则是绵延久长的。因而“代代无穷已”的人类生命得以和“年年只相似” 的自然明月共存。人生虽然短暂,但人类则可以代代繁衍。

作为个体,人生悲喜,丰富而生动;生命庄严,诗人把深情的目光投向了可恋慕的人生,尽管它是极为短暂的。我们从略带否定的“只”字,感受到了诗人并不羡慕那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自然,而是积极地肯定短暂而丰富的人生。因而,诗人看着月下江水东流,思绪回到现实人生:诗人看到江月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它是在等待谁的出现呢?什么时候江水才把他送来呢?在短暂人生中,最让人珍惜的应是情义,对爱情的歌咏更是自古有之,缠绵悱恻离情无疑又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下面我们将看到诗人描写的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板书分析——江畔月下沉思——追溯生命起源/追问宇宙开端/人生易老 代代无穷/江月永恒 有情何待?

3)请同学朗读下面4句,看看这四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整首诗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参考意见:关于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以下诗句开始转入写思妇,有人认为下面诗句都是写游子,也有人认为这些诗句兼写思妇和游子。解读本来是一个极个性化的过程,因人而异。在此,我们阅读这四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浮云远去,在古典诗词中历来是游子远游的象征;“青枫浦上不胜愁”,写在告别的地点,仍然有人不胜哀愁,而这个人当然就是思妇了;“谁家今夜扁舟子”,在扁舟之中,自是白云一般远去的游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楼上自然是那个深陷无边相思中的思妇了。这四句,交错着写了在相思煎熬中的游子和思妇。“你”一句,“我”一句,如电影镜头一般切换,又象蒙太奇般叠加,互相不舍,互相恋慕,唯其如此,才叫缠绵,才能悱恻而动人。

板书分析——明月似乎有情有意而牵惹情思,引发诗人的联想:

游子思家/ 思妇怀人

4)以下的16句中8句集中写思妇,8句集中写游子,和上面的四句交错对应。请同学好好朗读这16句,看看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人间最为动人的感情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动人的诗句。

讨论明确:在这16句中,诗人分别刻画了两个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彼此间的真情。

8句,写思妇在妆楼之上,对此亘古之月,思念远离之人。他人诗句中说明月多情,给人带来的更多是安慰,而此处,我们看到的是思妇因为明月的多情而不胜其扰:月光笼罩妆楼,这千里共望的明月啊,怎能不让人想起远离的人?这样的夜晚,你在哪里,是否如我一般地苦苦思念?可惜月亮是不会回答的,它的徘徊不去只是徒增了人的烦恼。更恼人的是它如水的光华映照在我的妆镜台上,那里已经积起的细尘,提醒我已经多日无心梳洗了。放下珠帘还是无法挡住月光水一般泻进来,它无处不在,捣衣砧上拂去还来。此时我们抬头共望明月,然而长路遥遥,无法彼此倾诉。真希望能够身化月光,千里相随,不离不弃。但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擅长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的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其实明月本无所谓多情与否,多情的只是人自己。陷身与苦苦思念中的人,无论什么,都会牵惹起情思。埋怨明月多情扰人,实在很没道理,但是却让人觉得这才是多情而可爱的女子啊!这8句把思妇的心理活动描摹得细腻传神,哀婉动人,不可多得。

8句从游子的角度写相思。其中也少不了月光的搀和。“斜月”、“落月”的陪伴下,游子彻夜难眠,忧思难忘的情状如在眼前:昨夜梦中花落闲潭,春光老去。江水流春,流去的是自然春光,更是自己的人生春光。春天过半,但人还原隔天涯。披衣出门,仰望头上的明月,不知道有没有人乘月而归呢?落月融融,洒落江边大树之上,我满腔的情思也随月光洒落在上面了吧!

在这最后的8句里面,我们能看到天下游子的无奈,天下游子的相思,当然,也有站在江边的诗人的共同感受。

4、在此基础上梳理诗歌结构,总结诗歌艺术特色:

A.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B.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C.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四) 贯穿全文的是一字,在诗中,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

补充阅读古典诗歌中关于的意象,并做简要评析,进一步认识本诗中“月”的意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问: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属于那一种呢?

讨论明确:当月亮刚自江面升起时(1——8句),是空间意象;当诗人仰望明月追问

它的今昔时(9——16),它是时间意象;当它寄托了游子与思妇的情思时(17——36),它又成为了情感意象。如水的月光,构成了本诗优美、宁谧、温馨、深邃的意境。

(五) 本课总结

《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从月生到月落,春江月夜的美景,由此而触发的江畔月下的沉思,以及因月而起的情思。全诗围绕皎皎明月,把“景”“理”“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韵味悠长。读来真是美的享受。

(六) 板书设计:

(七) 随堂训练或作课后作业:

请阅读“思妇怀人”的诗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文字来完成这幅美丽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