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经典诗词的词语注释及整篇翻译

发布时间:2023-02-04 10:53:00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经典诗词的词语注释及整篇翻译1、滥竽充数——《韩非子》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1: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2、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3、廪:粮食仓库。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道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2、自相矛盾——《韩非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1、鬻(yù):卖。2、誉:夸耀。3、陷:刺透。4、或曰:有的人说。5、莫不:没有不。6、以:用。7、俄而:然后。8、莫能——没有什么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称赞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
武器都刺不破它。”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道理: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3、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2、走:跑,逃跑。3、折:折断。4、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5冀:希望。6、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道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4、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1、匡衡:西汉经学家。2、不逮:指烛光照不到。3、穿壁:在墙上打洞。4、邑人:谓同县的人。5大姓:大户人家。6文不识:姓名。7、与:给。8、佣作:被雇佣劳作。9偿:报酬。10、怪:感到奇怪。11、遍:尽12、资:借。13、遂:终于。14大学:大学问家。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让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经典诗词的词语注释及整篇翻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