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发布时间:2020-08-19 02:15:14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文学院最近举办了论文写作辅导系列讲座。讲座共分四个专题:论文如何选题论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如何安排论文结构论文语言及学术规范

根据本院2007级学生在讲座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学院整理、收集了《深圳大学文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北京、上海、四川等全国知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供专业学生参考。

深圳大学文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指导初探

构筑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简论金波的儿童诗歌创作

莫里哀《达尔杜弗》的喜剧效果初探

卸下被强加的责任——《上山采蘼芜》与《圣经》不孕女性形象分析

唐前弃妇诗研究——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心

试论《苍蝇》中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现代人生存困惑的启示

从亦舒的小说看其儿童观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苦难少年形象简析

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

古代汉语常用词教学探索 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一、二为例

论曹操人物形象的演变

先锋派戏剧的文学性

论陶渊明辞赋

经典与现代的对话——小学语文人教版与苏教版教科书之比较

初中语文作文教师评语浅析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及其运用浅谈

一个当代女性作家的精神历程——论张洁的女性小说书写

童话中狼形象转变的文化及审美分析

在传统文化中挣扎的悲喜人生——论《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以情格理,生死以之——浅析《牡丹亭》“至情”观

古代汉语常用词形义解析——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三)(四)为例

论岑参豪迈诗风

寻找爱情与婚姻的平衡点——解读《安娜·卡列宁娜》的四种婚姻与爱情

试论《左传》的梦叙述方式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意境比较

明暗显幽魂——论李贺的批判怀疑精神

电影《音乐之声》的教育理念解读

寻找河里岸上的秘密——对苏童《河岸》的焦点透视

论《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的悲剧成因

论《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道德价值观

宋代女性词作中“簾意象分析

试论唐代边塞诗中的“苦”

试论宋词中的“凭栏”意象

清代女词人吴藻词作中的“愁”情探析

论唐代李杨爱情题材诗及相关意象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还乡》解读

在城市里诞生——浅谈刘以鬯实验小说与城市文化

论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当下语文教学利弊研究——以人教社新旧两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论鲁迅“绝望”与“希望”的产生——以《呐喊》为例

论池莉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所以》为例

论《朝花夕拾》中的童趣

在双重玩味中完成批判——王小波杂文审美分析

论佛学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

论《山海经》“蛇”艺术形象及原型意义

理性是关键——从《傲慢与偏见》中解读简·奥斯丁的婚恋观

叶圣陶童话创作的灵魂——亦真亦善亦美

试析古代诗歌中的青鸟意象

《诗经》中递进盘升艺术手法的分析

城市情结的背后——路遥《人生》、六六《蜗居》人物命运之比较

憧憬与无奈的双重梦魇——李傻傻及其作品评析

论玄学对嵇康的影响

《世说新语》中少儿早慧现象初探

J.K.杰罗姆《三人同舟》及《懒人懒思录》中看英国式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

欲望都市的情爱漩涡——欧阳静茹小说创作初探

张爱玲《小团圆》的女性形象探析

后殖民视角下看《飘》中的黑人形象

论汪曾祺对女性形象美的抒写——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例

论柳永词的创作成就与艺术风格

论王朔小说中的亲情描写

潮汕方言构词方式初探

论白先勇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色

小学语文合作型课外阅读教学初探

人类中心主义下的悲剧——从生态的视角看《儿子与情人》

两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中女主角的对比分析

从教学内容编排特点探讨教师教学主动性——以初二教材与教学实录为例

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

阴阳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曹丕、刘勰为例

论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简析《搜神后记》中的动物形象及动物观

放逐与拯救——论严歌苓笔下的女知青形象

“三言”与《十日谈》商人形象之比较

论林白散文主题

心灵的拯救——论《罪与罚》中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自杀

曹文轩:对传统与新写实的扬弃——从《细米》说开去

小学“儿童小说”教学初探——让“儿童小说”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牧歌的情调 隐伏的悲痛——沈从文《边城》探析

浅析蒂姆伯顿的电影风格

父子词人二晏比较论

试析“恶之花”现象——以伏脱冷和卡门为例

论《狼图腾》中狼的文学形象

论海岩小说的叙事技巧

浅论王维绝句的艺术特色

童话中的死亡

女人的“骨头”——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角度解读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

浅论麦家的《暗算》、《风声》以及谍战作品的兴起

论《尘埃落定》的多重主题——一个批判性总结与反思

浅论杜牧诗中的“酒”之意象

莫里哀和拜伦笔下的唐璜形象比较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

西汉镜铭初窥

《骆驼祥子》中的“残缺家庭”现象

《边城》:黑暗世界中的理想社会

浅析《只争朝夕》中的威尔赫姆

论张艺谋电影文化的接受

关于《兔子,跑吧》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动物庄园》中的革命者形象及奥威尔的创作心理

对《喜福会》中的华裔后代文化身份构建的探讨

浅析《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家族情结

诗歌出了问题,还是读者出了问题?——以“梨花体”事件为例谈先锋诗歌的创作与接受

玄学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

浅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空白”

自由、他人、选择——从《禁闭》中的地狱、镜子、门的运用分析萨特哲学思想

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

浅论潘尼的思想与人生观

《老子》“有”“无”研究

黄子华的栋笃笑中的语言与文化初探

试论《银河英雄传说》对《三国演义》的借鉴继承与发展

《文心雕龙》“风骨”说辩疑

梦的放逐——试论《长恨歌》中空间意象与小说叙事的关系

一叶一世界——叶梦散文研究

灰姑娘故事在中日韩三国的流传变异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边缘人

《庄子》寓言中的畸人形象探微

史诗般的女人传奇——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写作技巧

茨威格与《昨日的世界》——兼茨威格自杀的原因

《牡丹亭》梦意向浅析

试论孔子诗教观的美学内涵

浅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思想及其与命运观的联系

浅析高启梅花诗中的美学意识及其精神意蕴

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论狄更斯小说的“环境描写”——以《远大前程》为例谈作品的批判精神

被放逐的格雷戈尔

论陶渊明诗歌的植物意象

探析白先勇小说的宿命论思想

外国留学生汉字习得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国古代笑话的民族特性——兼论西方幽默

新兴话语音演变初探

都市欲海中焦躁的灵魂——缪永小说女权意识浅论

元杂剧公案剧探析

成长之旅——马克吐温笔下的顽童形象分析

平添佳色夕颜花——解读《源氏物语》李夕颜形象所体现的物哀美

浅论嵇康诗歌“游”的境界

张小娴小说初探

浅谈利奥塔的后现代崇高美学

柳永词的模糊特质探析

略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成因

原罪与救赎——浅论虹影的小说

铁凝小说中的人性化审视倾向——以《玫瑰门》和《大浴女》为例

《退职夫人自传》综论

论迟子建《茫茫前程》的性别意识

浅析宋词中的桂花意象

浅谈《西游记》中的国王形象

浅谈严歌苓《少女小渔》

《桃花扇》“反大团圆结局”现象的原因初探

游离在爱情门外的女人——论亦舒笔下都市女性的爱情和事业

从《咏怀诗》看阮籍理想人格的追求

解读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记忆与遗忘的主题——以《笑忘录》与《无知》为例

浅谈吴文英与李清照依旧悼亡词的异同

浅论曹操诗歌的体式与题材——兼论其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

孟郊与李贺诗歌比较研究

浅论《庄子·外物》中的“两陷”“两忘”

亦舒小说的性别意识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五十年

论《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意识——与《爱玛》中的爱玛比较

释放的女性欲望——林白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思考

陈子昂诗歌美学“比兴”意义之演化

浅析韩语字音、词与汉语南方方言的关系

无法征服的虚荣于难以改变的贫穷——十九世纪法国文学里的女性形象分析

与“住”关联的韩汉谚语比较

欲望与恐惧——论西方经典吸血鬼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意义

悲悯情怀的诗意表达——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的艺术创作特色

韩国汉语阅读材料汉字研究

游走在历史中的苦行者——张翎长篇小说《金山》的创作题材及主要人物形象特色

人生进程的慢性破坏——论当代文学写作中的后极权主义语境

浅论《看不见的城市》中隐现的公共空间问题

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中的“疯狂”表现

玛格丽特·杜拉斯对安妮宝贝的创作影响研究

西汉前期文学作品中的孔门弟子形象

论安哲罗普洛斯《永恒与一天》中的旅行主题

《文选·班固两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儒林外史》中的银子“形象”

镜城中的幻影之花——浅析西方女性电影中的女性生存状态

《汉书·扬雄传》颜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自我的现身与隐逸——浅析阮籍和陶渊明的诗歌

论余华小说先锋与传统的融合

浅析香港怀旧电影中的上海想象

当拿单与魏徽相遇——对希伯来传统与儒释道传统中“进谏者”的跨文本阅读

文化夹缝中的人性守望--抗凝中短篇小说初解读

婉顺外衣下的深闺呐喊--浅析凌淑华笔下的女性

浅析捷川龙之介小说中的利己主义

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之初探

论《废都》的性别意识

《楚辞·九歌》玉器考

《文选·吴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张艺谋《活着》的电影思维

翠绿镶黄琉璃碗蜜炼鹤顶红--看李碧华笔下的爱情

浅析萨特独幕剧《禁闭》的主题--从“缺失的镜子”简析“他人就是地狱”的主题

宽严驭力须交勉,教养宜民务使全——谈康熙帝的吏治诗

父权制文化的全面反叛者——论欧里庇得斯笔下的梅地亚形象

论男权制社会制度下苔丝悲剧的必然性

从《中国话的文法》中量词的研究看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与分级

深圳粤语声调系统的初探

由《老子》在先秦两汉之传播看先秦老学的包容性

米夏的沉沦与汉娜的救赎——从《朗读者》两代人的对比看德国知识分子的软弱

在性别对视中升华——龙应台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解析

从《第二性》看女人如何沦为“他者”的地位

阮籍作品意向的分析

浅谈《庄子》中的艺术形象

宫崎骏动画电影简析

张岱笔下的城市风情

《潮汕话名词特点初探》

用服饰塑造人物——浅析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

美狄亚的复仇原型在中外文学中的不同演绎

对大陆移民心理世界的探究——澳华作家黄惟群作品解读

阴阳交界处的家语者——家园体验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

《汉书》颜师古注通假字训释考论——以《古代汉语》所选篇章为例

《文选·魏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孔雀》与《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的互文阅读

莲心与女人心——宋前及宋代诗词中的莲心意象探析

国内外汉语水平考试对比研究

浅析网络文学的独特性

《汉书·司马相如》颜师古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解读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侠形象

明代中后期文坛“中山狼”题材创作热探讨

试论唐诗“咏蝉三绝”

《围城》现代化背景探析

《三国演义》襄阳隐士微探

浅析《花间集》中的“梦”意象

始向花间自在啼——《花间集》鸟意象探析

《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成因探究

“颠覆”与“道德”的碰撞——论《创世记》他玛与《孀姝殊遇》刘三秀的抉择

臆想世界的美化回归——从《边疆》看残雪叙事艺术的转变

论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婚恋观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写虎类题材

古代汉语常用词形义解析——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五)为例

试论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曹植黄初后诗歌的隐喻特征——以《七哀》、《种葛篇》、《吁嗟篇》和《美女篇》为中心

拿破仑对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

中西方婚变复仇女性形象研究——以《美狄亚》《老妇还乡》《聊斋志异·细侯》霍小玉传》为例

双面人性的审判救赎——《赎罪》与《红字》赎罪形象的对比分析

俄国文学中的法国风情——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病态社会病态的人——浅析《拉摩的侄儿》与《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

现代汉语短语分析问题初探——以五部高校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为例

权威原则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探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主流

电白黎话语言特点浅析

论元稹悼亡诗的艺术

浅析花间词中的“月”意象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政治意识与历史叙事

电白县沙琅客家方言语音特点浅析

试论陶渊明作品的绘画美

那时的爱恋——评王安忆小说“三恋”

“三言”中的离婚现象

论《呼啸山庄》中的爱情与仇恨

《文选·东京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文选·西京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

李白、苏轼诗中“月”意象之比较

论史铁生创作中的悲悯情怀

何处容我身——白先勇《孽子》中自我认同的重构

围城中的女人——论王海鸰“婚姻三部曲”中所体现出的当代女性的婚恋观

《庄子》中飞禽意象的哲学意蕴浅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

说明:

1.所列选题均由××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一、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普通话语音研究

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形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八、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九、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全面考核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系毕业生必须在汉语言文字学、教材教法或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或外国文学)三类选题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撰写论文。学生可以在本参考范围内选择题目,更提倡自定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一、语言文字学

1、反义词分类的逻辑基础

2、形容词的限制功能和修饰功能研究

3、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相声中的运用

4、现代汉语复句的逻辑分析

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6、论辩与批判性思维

7、叙事文本的叙事逻辑分析(可选择一个文本分析)

8、幽默中的逻辑问题

9、广告语中的逻辑错误分析

10、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逻辑问题研究

11、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

12、“才”与“就”

13、“还”与“更”

14、谈谈古人的姓氏名字号

15、《红楼梦》语言现象分析

16、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17、论地名中的文化蕴涵

18、论取名艺术

19、论广告语

20、网络用语浅析

21、《水浒传》中语言现象分析

22、上海店名考

23、中学文言文的注释

24、谈谈新词新语

25、汉英语言比较

26、论比较句

27、从流行语透视社会心态

二、教材教法与写作

1.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2.新生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3.新锐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4.当代乡土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5.当代游记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6.当代女性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7.当代随笔写作特色研究

8.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研究

9.对“美文”“不美”教学现象的思考

10.新课标与高中语文教材

11.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教材

12.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研究

13.初中语文阅读课的研究

14.高中语文写作课的研究

15.初中语文写作课的研究

16.关于高中阶段语文考评的研究

17.关于初中阶段语文考评的研究

18.关于高中阶段语文课的书面练习

19.关于初中阶段语文课的书面练习

20.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目

21.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

22.语文高考阅卷研究

23.师范生毕业实习常见问题研究

24.从实习效果看师范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文艺理论

1、文学的形象与意象

2、形象思维之我见

3、类型化人物与典型化人物

4、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5、文学的叙事方法研究

6、文学创作的发生学研究

7、神话与神话思维

8、隐喻与艺术思维

9、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0、精神分析与作家

11、大众文学与大众文化

12、文化市场与现代社会

13、文化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14、知识分子与文学

15、关于崇高、悲剧、喜剧

16、中西美学研究

四、古代文学

1、古代神话研究

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

3、《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

4、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

5、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

6、唐宋八大家简论

7、宋诗与宋词

8、江西诗派评述

9、欧阳修散文风格论

10、公安派与竟陵派的比较

11、两本文学史(游编和章编)对辛弃疾的评价

12、李清照的词和词论

13、《沧浪诗话》的主旨与影响

14、元散曲分析

15、元杂剧的艺术

16、明代长篇小说中评价

17、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

18、论清诗四种韵派

五、现当代文学

1、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2、论苏曼殊的言情小说

3、论《阿Q正传》的艺术结构

4、论胡适《尝试集》在新诗发展上的地位和意义

5、论老舍的短篇幽默讽刺小说

6、《骆驼祥子》研究

7、《茶馆》的语言艺术

8、林语堂研究

9、周作人研究

10、鲁迅小说研究

11、鲁迅杂文研究

12、郭沫若诗歌与时代精神

13、赵树理小说对现代中国小说艺术的贡献

14、张爱玲小说对洋场人性的开拓

15、闻一多、徐志摩比较研究

16、论张资平的爱情小说

17、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研究

18、延安文学研究

19、田汉及其剧作

20、夏衍及其剧作

21、高行健研究

22、周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23、沈从文论

24、茅盾论

25、论“荷花淀派”

26、论“山药蛋派”与民间文学

27、论彭瑞高

28、论汪曾琪

29、“寻根小说”论

30、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31、余华论

32、朦胧诗研究

33、样板戏研究

34、都市小说研究

35、毛泽东诗词研究

36、王小波研究

37、白先勇论

38、台湾政治小说研究

39、网络小说得失谈

40、新生代诗歌的美学追求

六、外国文学

1、《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风格比较

2、论《俄狄浦斯王》与古希腊命运观

3、论《神曲》中的象征手法

4、《十日谈》与人文主义

5、论《堂吉诃德》的讽刺意义

6、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7、论《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手法

8、《伪君子》与古典主义“三一律”

9、《鲁滨逊漂流记》与近代市民文化

10、论《浮士德》与浮士德精神

11、《抒情歌谣集》与浪漫主义诗论

12、论《草叶集》中的自我形象

13、论《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法

14、《红与黑》与个人奋斗

15、论《双城记》的人道主义原则

16、《简·爱》与女性尊严

17、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的女性观

18、论《罪与罚》中的“罪”与“罚”

19、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0、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派戏剧特征

中文03级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题目(补充)

(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除以下题目外,也可参考上面的选题,更提倡自己寻找有关的题目)

1.汉语和英语的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建议:凡对比研究,最好只做一个小的方面,不要面面俱到。)

2.汉语和英语的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

3.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

4.汉英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

5.汉语和韩语的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

6.汉语和韩语的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

7.汉语和韩语的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

8.汉韩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

9.汉语日语对比研究

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

1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1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1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15.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

16.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17.面向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

18.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或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XX作家(XX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

合成词“动++结构的归类问题

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

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

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

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的心得综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分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古代汉话“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小学汉字教学中现行汉字形体与“六书”造字法的关系及处理

古典诗文注释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

古典诗文白话译本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

古汉语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和判断

《史记》、《汉书》“高祖纪”的语文学比较研究

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常用语文工具书在释义上的比较研究

读《说文解字》X部(任选《说文》中的某一部)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禹《雷雨》的戏剧艺术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率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的《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棋笔下的昆明”)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鲁迅杂文的艺术性浅论

《呐喊》与《彷徨》之比较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形象

论鲁迅的抒情散文——关于《野草》和《朝花夕拾》

论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

读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

新诗歌运动的丰碑——《女神》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史、剧、诗的完美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

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繁星》、《春水》简论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朱自清和他的散文艺术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评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的思想倾向

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比较

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子夜》中的资产者形象

论《子夜》的人物刻划

论《子夜》的艺术结构

市民生活的画卷——论老舍三十年代的创作

论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与京味小说

老舍《茶馆》浅析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

《雷雨》戏剧冲突的艺术结构

论曹禹的悲剧艺术

曹禹创作的前后期比较

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简论

论《南行记》的审美特征

从莎菲到黑妮——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

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论闻一多对臧克家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艾青诗歌的意象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

对沈从文小说表现人性的思考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倾向

论陈奂生

析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人到中年》的艺术感染力量

贾平凹散文的美学探索

浅析巴金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黄宗英报告文学作品初探

析李瑛诗作艺术

贺敬之抒情短章的艺术特色

读舒婷的诗

冰心小诗研究

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故事新编》研究

“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腐蚀》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五·乡土小说研究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胡风的诗和诗论

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瞿秋白杂文论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试论高觉新形象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苏青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论徐志摩的诗

论闻一多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论穆旦的诗

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论沈从文的《边城》

萧军小说研究

论田汉的戏剧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丁玲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

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

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

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谈《诗经》中的婚嫁诗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论《水流》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论《诗经》的“思无邪”

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

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

《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

《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屈原的人格美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

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

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

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李白与民歌

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杜甫绝句的特点

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李贺诗的格调

杜牧七绝风格试议

苏、辛词风异同辨

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

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

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

苏东坡诗中的四川

王维诗歌的情、景、理

论唐代的边塞诗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

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

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

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自”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茶馆》简论

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金庸小说主题论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张平《抉择》的意义

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写作部分

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论小说的误乐性

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文学创作情感论

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围绕该问题查找资料,撰写提纲,题目可以适当修改,但必须是在同一个研究方向。

一、 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

1

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2

神话与中国文学

3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4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5

雅颂新论

6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7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8

《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9

《左传》的叙事艺术

10

《左传》﹑《国语》之比较

11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

12

《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13

《论语》的文学价值

14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5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16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7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18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19

论屈原创作的悲剧精神

20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21

赋体溯源

22

汉赋新论

23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24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

25

《史记》——“无韵之《离骚》”

26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27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

28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9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

30

《古诗十九首》综论

31

论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2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

33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34

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35

论左思及其《咏史》诗

36

论陶渊明的归隐诗

37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二)

38

谈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9

中国神话传说浅探

40

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41

《诗经》所反映的贵族妇女生活

42

《诗经》弃妇诗怨情探析

43

《诗经》情歌古朴的抒情方式

44

论《诗经》征戍诗的风格特征

45

《郑风》的思想价值新探

46

论“国风”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

47

春秋行人形象论析

48

试论《战国策》中策士的悲剧

49

《楚辞》和韦庄的诗歌创作

50

宏旨与心路:《离骚》的结构艺术

51

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

52

《九歌》主题新解

53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的文学性

54

《史记》人物传记中材料的选择、处理艺术初探

55

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

56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

57

《艳歌行》浅说

58

论建安士风之嬗变

59

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

60

浅谈建安文学的生命精神

61

浅析洛神形象:曹植对于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62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63

阮籍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

64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理想及其幻灭

65

鲍照边塞诗论略

66

《世说新语》的成书与叙事

67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

68

陶渊明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二、 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一)

1

唐诗繁荣原因浅析

2

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3

谈谈初唐四杰在唐史上的重要地位

4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5

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

6

试论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荣的原因

7

王维的儒道情怀、佛性智慧与山水诗创作

8

试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9

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

10

试论长安十年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11

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

12

试比较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

13

李、杜优劣之我见

14

《长恨歌》主题新探

15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16

评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和新乐府诗

17

评韩﹑柳的古文理论

18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19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20

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

21

论杜牧的咏史诗

22

试论晚唐古文衰落的原因

23

试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24

温庭筠词简论

25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26

论婉约派词

27

论柳永词

28

试论苏轼的人生观

29

论苏轼的婉约词

30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31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32

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

33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表现形式和特点

34

论陆游诗歌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

35

论辛弃疾的用典

36

辛弃疾“以文为词”论

37

唐宋诗歌比较论

(二)

38

从陈子昂《感寓诗》中的意象看其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与革新

39

试论盛唐边塞诗的格调

40

论岑参边塞诗中的异域情调

41

论高岑体——以其边塞诗创作为中心

42

试论盛唐诗人的文化新志

43

试论王维山水诗歌中的禅趣

44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的差异性

45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46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47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48

“沉郁顿挫”论

49

韩愈、白居易文艺思想的相通点

50

自信·自适·自伤:柳宗元心路历程之解读

51

论唐代咏史诗的兴盛及其文化动因

52

晚唐社会和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论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

53

试析李商隐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54

韦庄词用典析论

55

花间词、南唐词比较论

56

从苏轼坎坷人生诠释其词的主体情性

57

柳永情词的独特魅力

58

旷达与乐观:透过苏轼的词看其人生态度

59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60

论陆游爱国诗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

61

陆游诗歌渊源论

62

论辛弃疾的用典

63

论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64

辛词的“境界”与“意象”

65

江西诗派理论主张的在评价

66

试论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

67

试论宋代话本小说

三、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

(一)

1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和贡献

3

评高明的《琵琶记》

4

关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5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或战争描写)的特点

6

诸葛亮(或其他人物)形象简论

7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探析

8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9

关于《水浒》的招安问题

10

论宋江(或其他人物)形象

11

《西游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12

谈喜剧人物猪八戒

13

试论《三言》中的小商贩形象

14

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义

15

试论《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及进步意义

16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17

简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18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与理想人格

19

谈《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

20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1

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22

试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

23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24

论《红楼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突破

25

试论《长生殿》的主题

26

《桃花扇》简论

27

李香

28

简论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

(二)

29

关汉卿杂剧的场面关目特色

30

明清时代杂剧观念的嬗变

31

莺莺与张生故事的演变

32

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与《三言》、《二拍》的财富观

33

试析《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34

杜丽娘的形象及其内涵

35

论关羽形象的演化

36

孙悟空形象的宗教文化意蕴

37

论清人对《花间词》的接受

38

试论《金瓶梅》的佛教主题

39

西门庆形象分析

40

《聊斋志异》的新型女性形象

41

《聊斋志异》对“人神恋”型故事的继承与创作

42

《聊斋志异》中的狐性、人性与神性

43

《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思想的剖析与评判

44

读书人的悲惨世界:《儒林外史》的思想性浅说

45

猪八戒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及佛学寓意

46

《牡丹亭》叙事结构的透视

47

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48

论《红楼梦》的婚姻道德观

49

《红楼梦》的多元意旨与情感

50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性格之我见

四、 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一)

1

左联的功绩与缺点综析

2

论“新月派”

3

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4

祥林嫂的艺术形象

5

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新探

6

《呐喊》《彷徨》比较谈

7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8

论《故事新编》的艺术风格

9

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0

论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11

论《女神》的史诗意义

12

《屈原》中屈原形象分析

13

论冰心作品中的“泛爱”思想

14

论莎菲形象的塑造

15

论叶绍钧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16

论《先生在难中》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17

郁达夫《沉沦》创作特色

18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19

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20

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21

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

22

吴荪甫形象分析

23

论《子夜》的结构艺术

24

《家》简论

25

论觉新性格的悲剧意义

26

论老舍小说创作的个性特色

27

论述老舍《茶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28

论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29

戴望舒诗作风格的嬗变

30

论何其芳诗歌﹑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

31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

32

周朴园形象分析

33

论《雷雨》的艺术成就

34

论夏衍的戏剧创作风格

35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

36

论《白毛女》的主题及民族风格

37

《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意义及民族风格

38

《荷花淀》的诗意美

39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40

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二)

41

“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的价值体认及其效应

42

左翼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43

论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研究方法

44

论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

45

鲁迅对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46

试论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

47

郭沫若早期的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48

论郭沫若史剧创作的悲剧精神

49

周作人、茅盾早期文学主张比较谈

50

试比较叶圣陶与冰心问题小说创作之异同

51

试论基督教对青少年时期的冰心及其创作的影响

52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和唐诗观

53

论徐志摩散文的“性灵”美

54

《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55

论“民族主义文学”与“战国策派”

56

胡风文艺思想及其论争

57

论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58

老舍国民性批判的思想的文化蕴涵

59

孙犁的民间立场与儒者情怀

60

孙犁小说中女性文学形象

61

从《雷雨》到《日出》:论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

62

沈从文小说的接受史论

63

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演进

64

谈《茶馆》的悲剧效果

五、 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

1

语文教师素质论

2

论“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3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4

语文教学目的谈

5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

6

语文教学中的辨证思维

7

中学语言教学应以积累为主

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9

谈“熟读而精思”

10

论阅读教学的几种基本课型

11

作文教学的命题艺术

12

练习设计的艺术

13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14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能力评价

15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16

农村中学生阅读状况及相应对策

17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及对策

18

散文教学的“整体感知与整体认读”

19

“教学民主”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0

新时期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

2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

22

如何处理中学语文教学的“教”与“学”

23

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

24

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

25

论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6

谈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27

要正确有效的发挥语文教材的思想性

28

语文背诵法的继承与创新

29

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反思

30

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谈

31

谈谈文言文的字词教学

32

语文教学风格要素论析

33

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经验

34

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35

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36

文学鉴赏: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37

让学生的个性各放异彩:对语文教学发展个性的思考和建议

38

论语文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39

语文教材处理原则例说

40

高考作文的命题的回顾与思考

41

语文中考命题趋势及启示

42

谈板书设计的内在依据和遵循的原则

43

在阅读教学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44

中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学法指导

45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46

论语文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47

语文教学与个性培养

48

谈语文教师的应变能力

49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50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课堂

51

组织课堂讨论的艺术

52

多媒体语文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53

创新:未来语文教育的生命

(二)

54

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质量评价策略

55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56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成

57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艺术

58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59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60

中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61

试论中学语文教师能力提高的对策

62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63

语文课导入方法大观

64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65

试析学生作文定势及突破

66

写作教学创新思维例说

67

作文教学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68

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69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

70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71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72

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73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74

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六、 方向:外国文学

(一)

1

《源氏物语》的艺术结构

2

印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

3

《圣经》文学研究

4

《一千零一夜》的东方艺术特色

5

泰戈尔《吉檀迦利》地思想和艺术

6

“川端文学”研究

7

《平家物语》的唯美情趣

8

日本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紫式部及其《源氏物语》

9

川端作品的儿童形象

10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审美取向

11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

12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

13

日本战后派文学兴衰原因之剖析

14

试论芥川龙之介《鼻子》的深层意蕴

15

《金阁寺》中人物关系探析

16

身体诉说与灵魂拯救:论大江健三郎的叙事美学

17

从唯美到颓废:《雪国》:远离都市的颓废

18

古希腊神话精神与《海边的卡夫卡》

19

魂归东方:论当代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小说《商道》

20

生命的永恒——激情与爱:简评泰戈尔散文诗集《吉檀迦利》

21

印度两大史诗研究

(二)

22

荷马史诗研究

23

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24

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精神

25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妇女形象

26

巴尔扎克小说中暴发户形象

27

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或《巴黎圣母院》)

28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思想性和局限性

29

谈外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派”

30

屠格涅夫的讽刺艺术

31

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婚恋模式探析

32

论屠格涅夫作品中两性形象系列的差异

33

浅析安娜与繁漪的爱情悲剧

34

论《哈利·波特》的叙事话语

35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型初探

36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现代主义因素

37

使徒和圣愚:日瓦戈形象原型的跨文化研究

38

王座与投影:《白痴》与《变形记》的比较研究

39

爱在人间:读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40

古希腊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41

疯狂与节制:评《达罗卫夫人》中的克拉丽莎的形象

42

《达罗卫夫人》的并置结构及其

43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44

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发展

45

对物化世界的惊恐与反抗:卡夫卡《变形记》解读一种

46

“在他人的注视下”:昆德拉《不朽》的存在论解读

47

《复活》的文艺生态价值解析

48

论《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时空与客观时空

49

动物形象:小说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隅

50

失落的“黄金时代”: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51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与宫廷爱情

七、 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一)

1

当代文学思潮的多元化包括那些部分

2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思想与艺术风格

3

比较杨朔、秦牧散文风格异同

4

论述闻捷《天山牧歌》的艺术特色

5

从高行健的《绝对信号》看“探索戏剧”的艺术特点

6

以《春之声》、《蝴蝶》为例,论述王梦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7

论述高晓生栽种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和意义

8

以《棋王》为例,论述“寻根小说”的写作特点

9

以《烦恼人生》为例,论述“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10

论述王安忆小说风格的流变

11

以女性主义为理论视点,分析张洁小说的写作特点

12

论述张炜的《古船》的艺术成就

13

论述新时期报告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4

论述朦胧诗的创作特点和审美品格

15

论述舒婷的诗歌创作

(二)

16

“历史讲述”与“讲述历史”:在时间裹挟下的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

17

知青作家创作立场的演变与分化

18

一场叙事的革命:试论先锋小说创作中叙事特色

19

海子诗歌:痛苦的“心灵历险”

20

追问生存:余华小说主题新探析

21

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

22

浅谈王朔作品中的世俗性

23

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24

金庸小说的情节缺陷

25

解读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

26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27

论网络传播视野中的网络写作及其走向

28

大众文化对20世纪末文学创作的影响

29

探究大众传播笼罩下的当代文学变迁

八、 方向:现代汉语

(一)

1

普通话语音与陕西方言的对应规律

2

陕西方言词调查

3

论形声字

4

字、音节、语素、词的相互关系

5

词与词组的区别

6

多义词研究

7

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关系

8

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9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10

同义词的类型及其辨析

11

主语与谓语的关系

12

多附加成分的析句原则

13

宾语与补语的区分

14

谈连动句

15

论兼语句

16

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原则

17

单句与复句中较难区分的几组关系

18

复句关系的穷尽性考察

19

言语交际的结构与框架

20

谈谈修辞方式与修辞效果

21

词语的锤炼与修辞效果

22

比喻的基本类型与其变式

23

试谈一种新的修辞方式

24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25

社会用语规范状况调查

26

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

(二)

27

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

28

网络语言中另类“飞白”的语用分析

29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

30

广告“送”字句的象似、完形及信递

31

“吃”和“食堂”

32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借用

33

N1++N2结构歧义考察

34

从“V+什么+V”看汉语表达的礼貌级别

35

词语兼类的功能显示与深层语义分析

36

词汇短语的性质与语用、篇章功能

37

“名+(的)+动”定中结构中“的”隐现的语义解释

38

试析“像……似的”

39

后缀“子”的类型和意义

40

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分析

41

现代汉语“使”字句与一般兼语句的区别

42

论主谓结构中句首主语的认知语义基础

43

汉语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徐通锵“字本位”研究述评

九、 方向:古代汉语

1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2

形声字声符说略

3

形声字义符说略

4

古注与文献语言研究

5

说会意

6

说假借

7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8

同义词辨析问题

9

“相反为训”说质疑

10

形训、声训、义训之关系及应用

11

古汉语词汇考辨

12

兼类词研究

13

意动和使动

14

文言语法教学问题及其研究

15

古代汉语词汇教学问题及其研究

16

古典诗词教学问题及其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