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互助

发布时间:2023-03-13 18:36:53


道德讲堂——友善互助,与爱同行
文明是民族之魂,道德是立身之本。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行善积德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人们崇尚道德、赞颂道德、践行道德。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提倡友善仁爱,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友辅仁”的友善精神,倡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择友而善,择善而友”的做人准则。孔子特别强调“仁者爱人”的道德原则,要求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道德精神。可以说,友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之一。
环节一:开场三问——我待人友善吗?我乐于助人吗?我对弱者富有同情心吗?
环节二:唱道德歌曲
环节三:学道德模范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2]
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节俭的刘盛兰只能从集市上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这一捡就是将近18年。“那些东西其实都能吃;要是看


到有被丢了的鞋子,我就捡来缝缝再穿。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钱这方面,却最大方。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微薄的工资也让他在资助学生时力不从心。300块钱的工资没办法分50个人,我只好这个月寄给这个,下个月寄给那个,一个个的轮着给。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老人坚持拾荒十八年,以一己之力资助一百多人,充分体现了友善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自己很困难的时候,就希望有人能帮帮忙,所以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尽力帮帮他们。”在他眼里,人和人之间的状态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的,,自己帮助他人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而是一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在这方面,盛兰老人堪称榜样,我们应当从老人的行动中汲取营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培育友善的道德意识,学会宽容、关爱、互助,在传播善意的同时收获温情,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环节四:发心灵感悟
其一,友善要友好善良、富有爱心,友善是爱心的外化。责任心、义务感、同情心、怜悯心、善心、良心。
其二,友善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善之人不仅能够做出善良、奉献、热情、助人、忍让、感恩之举,而且能够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事换位思考,从而减少生活中的误解、矛盾和冲突。自己都不愿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人。

友善互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