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字词归类、课文理解系统复习

发布时间:2019-12-15 10:13:43

《醉翁亭记》字词归类、课文理解复习

一.词多义: 

1.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到,临溪而鱼。 

2.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        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4.乐:以„„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欢乐,名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6.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7. 谓:称,太守自谓也。         通“为”,是,太守谓谁?

8.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二.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7.鸣声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8.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9.佳木秀而繁阴(秀:形容词作动词,树木萌发滋长) 

三.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3.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4.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5.射者中  古义:投壶 今义:射箭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

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⑴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5、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至于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西南,望琅琊水声,用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东,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3.品析有误的一项。                        (  )

  A.第一大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4.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段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先写环滁,又写其西南诸峰琅琊酿泉,写到醉翁亭,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的.
B. 首段还介绍了醉翁亭的得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古流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 第二段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乐亦无穷也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D.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先从听觉的角度,写水声潺潺,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泻出于两峰之间,静的峰与动的水相映成趣,更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5.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文以环滁皆山五字领起,先将滁州美好秀丽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层层推进,托出主景醉翁亭,给人以引人入胜之感.
B.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先写四时景物的不同,再写早晚的阴晴变幻,语言精练,令人神往.
C. 第三段写滁人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由景及人,写出了在太守治下政治的清明,也勾勒出了太守醉在其中,乐在其中的形象.
D. 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融叙事、议论和抒情为一体.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6.对课文第三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 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醉翁亭记》字词归类、课文理解系统复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