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18 04:08:44

第一章第1课 孔子与老子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解掌握】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方面及其地位。

综合运用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差异;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一.孔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的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 》一书中。

2.思想主张

(1)政治(核心):一是“ ”,其主要内容是“ ”,必须遵循“ ”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 ”,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另外,提倡“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 ①教育原则上:主张“ ”,使受教育者范围扩大;②教学方法上:主张“ ③学习方法上:针对学生特点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3.评价: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经后人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是 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 》(又称《老子》)一书中。

2.思想主张

(1)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屏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个方面,包含辩证法思想。

(2)政治:从“ ”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 ”,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 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1)其“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备考指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时应关注以下角度:

1知识角度

(1)掌握孔子和老子的具体思想主张。 (2)注意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内涵,认识其历史作用。 (3)将孔子的思想和古希腊人文思想比较,了解古代中西不同的文化特色。

2热点角度:联系当今科教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政热点,注意孔子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如孔子“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

【合作探究】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思考: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

1、 含义:仁者爱人;途径:忠恕之道;治国:为政以德。治国:为政以德。

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思考: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克己复礼”、“正名”。

3、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研究重心

孔子

儒家学派

提出”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

“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

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老子

道家学派

无为而治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并且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自助餐作业

1.右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 B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 山东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到曲阜参观,并欣然题词“温故创新”。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孔子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C.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C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D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6.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B )

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⑤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D )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请回答:

(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其核心主张是什么?

(2)早在春秋时期的儒家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现在党中央也提出了要坚持“以德治国”。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两者的区别呢?(选做题)

答案:

(1)孔子;“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 “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2) ①“德”的含义的不同:孔子所谓的“德”,就是符合奴隶社会等级秩序的“礼”的道德;而现在党中央提倡的“德”则是一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求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孔子提倡的“德治”是涵指道德在全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奠基性意义,它是统治的基础,国家统治是“以德为本”,而“法治”只是治理国家的一个辅助手段。而在当代中国,法制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和规范,德治只是被用为一种管理或治理的手段,是法制的必要补充。现在管理国家是在“以法为本”的前提下,提倡“守法为德”。

第一章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