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8-02 13:33:19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注意的是多音字。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tā/tà mí/ mǐ qiāo/ qiǎoB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fū/ fú jū tì/chóuC 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jué mò/ mó liǎo/ liáoD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kuàng/ guǎng piāo/ biāo chóu/ zhù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要注意把握同音字、形近字等。A项,“竖”应改为“树”C项,“溜”应改为“馏”D项,“练”应改为“炼”。

3.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4)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报君黄金台上义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4.答案 1)①示例:在龙虎山伏魔之殿,洪太尉不听劝阻,执意找开封条和大锁,放倒石碑,掘动石龟,致使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出世。

②示例:唐僧师徒四人路经万寿山五庄观,徒弟偷吃了观里的人参果,悟空又推倒了人参果树,师徒被扣留,两番逃走都被抓回。悟空请来观音菩萨,医活果树。师徒继续西行。

2)①示例:格列佛刚到大人国,被一位农夫利用,巡回表演挣钱。农夫的女儿心疼格列佛,成为他的葛兰达利赤(小保姆),并一路照顾。格列佛到皇宫得宠后,仍请她做小保姆,不忍分离。②示例:阿瘳沙染坏了外祖父的桌布,因此挨打,小茨冈替他挡鞭子,阿瘳沙很感激他。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解答时,需熟悉名著内容,扣住关键点来作答。两道题都是要求复述故事,要按照“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将故事叙述完整。如选“龙虎山伏魔之殿”这个故事,要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点明故事的主人公“洪太尉”,并交代清楚洪太尉的所作所为。

5.答案 ①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 ②(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与连贯,解答时,要结合横线前后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进而填写上与前后文意相一致的语句。联系第一处横线后面的“?”及一连三个“靠的是……”可分析:该处应填写的是对民谣歌曲走红原因的询问;联系第二处横线后面的“真实写照”“真实流露”可判断,该处横线上要填写的是民谣歌曲走红原因的分析,即靠的是真实。

word/media/image1_1.png

6.答案 1)《二十四节气》图由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两边的四幅有关节气的插图构成。中间的时间表将一年划分24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节气。两边的四幅插图依次画出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或时令(物候)特征。

2)示例:“二十四节气”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对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仍有实用价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进行图文转换时,关注画面,也不可放过图画中的文字;在进行语言表述时,要把握住题干的要求,有的放矢,追求语言的准确与精炼。1)题可按照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来介绍,即先介绍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然后介绍两边的四幅插图。将画面内容介绍清楚。(2)题可扣住材料一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这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没有应答,她正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7.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分)

7.答案 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抗争的痕迹”这个短语的含义,结合对其含义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人物相应的事迹并进行概括。联系本文内容看,“抗争的痕迹”指的是岳老师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仍关爱小病号的事迹,也指小病号在生病的情况下仍有所追求的事迹。文中的岳老师自己身患重病,并且多年没当过老师了,却不嫌麻烦,精心教导小病号学习;在小病号遇到挫折、不愿继续学习时,岳老师没有嫌弃,又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病号;在小病号要转院治疗时,岳老师又不辞劳苦地为小病号编写了教材。这些都是岳老师留下的“抗争的痕迹”。在岳老师的带动下,小病号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终于在临别时背出了曾经被难为住的诗句,这正是小病号留下的“抗争的痕迹”。

8.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8.答案 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答时,要把握题目的要求,锁定问题所涉及的段落,精心读,细分析,巧概括。岳老师第一次“大哭”是在第④段,当小病号说:“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时岳老师大哭,为小病号病重而伤心,又为自己不能理解孩子而自责。第二次“大哭”是在第⑩段,离别时,小病号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倍感欣慰,同时也因与小病号的分离而伤心,于是“大哭”。

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9.答案 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括号中的内容是要求,也是提示,要注意把握。A句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展开赏析,首先明确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这句话中的中“苍白”“红晕”是人物的脸色变化,写的是神态,“苍白”是因为岳老师身体有病,“红晕”则写出了岳老师内心因激动或喜悦而产生的神态变化结合上下文可看出,正是因为可以教小病号学习,才使岳老师的脸色发生了变化,有了“红晕”。 B句提示“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这句话中“一输完”“马上”“就”等词语写出了人物迫不及待的心情联系上下文看,岳老师迫不及待要做的事情时教小病号学习,写出了岳老师要利用一切时间、争分夺秒为小病号上课的心理活动。

10.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10.答案 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解析 本题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要从充当文章线索、交代主要内容、点明主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展开分析。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作为题目,以诗句为题,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文章内容看,这句诗是岳老师对小病号进行的教学内容,贯穿全文,充当文章线索。这句诗又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以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很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纸质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华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4分)

答案 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②宋末到明中叶之前,“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④如今,“宣纸”是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解答时要注意把握关键的词句扣住题干中的“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的要求,从文中找出表现时间节点的词语:“唐代”“宋末元初”“明朝中叶后”“及至清代”“如今”等,并联系文中的关键句,如“是以产地而称的”“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体会宣纸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

1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作比较。把单一用青檀皮造成的纸跟用青檀皮掺和沙田稻草造成的纸作比较,突出后者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首先要结合划线句的内容明确说明方法,然后联系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画线句比较了两种纸,即“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制成的宣纸和“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的纸”,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点,联系具体内容看,此处是为了突出说明,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宣纸具有“纸质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

1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相对”示例:“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的条件。

“崭露头角”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独特品质开始显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解析 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两种特点。联系句意看,“相对”限制了皖南山区社会状况的稳定,正是这种稳定,成就了造纸业快速发展。“崭露头角”一般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开始引人注目此处用来形容宣纸,是使用了拟人修辞,较为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因自身具有的优良品性而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共14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A项,听见/闻名B项,露出/在国外 C项,游动/游玩 D.环绕

答案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文语句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主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如“西南”名词用作状语应理解为“向西南”,“斗”名词用作状语理解为“像北斗星那样”,结合对关键词的把握来翻译语句。

16.语段(一)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

答案 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答时,可通过多读文章的方式抓住要点,进行回答。

题干已明确,小石潭水“清”的特点是“侧面写出”的,读第一段,抓住“”,能看到潭底是一块大石头,可看出水清;读第二段,抓住“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游在水中竟然“若空游无所依”,可看出水清;抓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光影在水中清晰可见,可看出水清。

答案 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抓住关键语句展开。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分析文段(一)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交代了诱发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直接原因是环境凄清。文段(二)中“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告诉我们柳宗元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即处在被贬之时;“涉履蛮瘴,崎岖堙厄”交代了柳宗元被贬之地的偏远与荒凉。这些都是使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分条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答案 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

解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戍边将士离家万里,满怀思乡之愁;“燕然”是山名,“勒”是在石头上刻字。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答案 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一个写景句,可从诗句中所选的景物入手,体会诗句所表现的边塞风光的独特,感受诗句借助景物所渲染的气氛,进而完成对诗句的赏析。

【真题解析】

第(1)题

审题:该题为半命题作文。“越来越 的我”中题目的关键词是“我”,即将“自我”作为写作的核心,进而关注“自我”的人生经历,关注“自我”的成长变化。补题时,要有考场作文的概念,可以补充为“勇敢”“懂事”“美好”“为他人着想”等

立意:结合所补充的题目,注意把握积极向上的大方向,朝着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方面展开行文,使自己在考场上一挥而就的是一篇富有励志色彩,充满昂扬向上精神的文章。

构思:面对这道半命题作文,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曾经“我”存在哪些性格上或生存能力方面的不足?经过了什么样的磨练?“我”提升到了怎样的水平?理清这几个问题,基本上也就搞清楚了选材和写作思路。“越来越”是一个富有动态变化的词组,写作时,要注意表现自己经历的成长变化。

选材:选材要注意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自己动手去做、去体验的过程与感爱,作文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心的感悟来源于生活,而亲自经历,则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在描述“越来越 ”的自我成长历程时,也要注意选取哪些能表现师长鼓励、同学帮助的事例,如此,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写作思路】

思路一:

采用倒叙手法,回忆曾经的自己是怎样的状态,然后描述现在成长后的自己,注意交代清楚从“原来的我”到“现在的我”变化的原因。

思路二:

运用《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歌词开篇,表达自己渴望“飞得高”、渴望成长的心理,接着写自己为“飞得高”所付出的努力,最后写自己目前达到的新高度。

思路三:

描述一个自己获奖或得到表扬后的场景,也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愉快的心情,然后娓娓道来自己获奖或得到表扬的一系列过程,最后点明自己“越来越 ”的变化。

第(2)题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属于思辨性命题。写材料作文,首先要抓住材料关键字,如本材料中的“

立意:结合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可提炼出“厚积而薄发”“以退为进”等观点。从这些观点出发,所写文章应充满了奋斗的力量和蓬勃向上的色彩,表现一种“低调的奢华”,即表达一种“不言弃、不放弃,在沉默中爆发”的主题。

构思:引用名言或歌词开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在主体部分安排详实的事例,借助这些事例,说明“厚积方能薄发”“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走得更快”等道理。

选材:结合自己从书报或网络中搜集到的富有激励意义的事例来写,如“无臂钢琴王子”刘伟的事迹等,也可以关注身边人,选取那些在面对失败绝地反击的事例,以及在人生的低谷中坚持奋斗的事例来写。

【写作思路】

思路一:

引用名人名言开头,联系身边人在人生的低谷中坚持奋斗,终有所成的事例,表达在沉默中积蓄力量是为了飞得更高的道理。

思路二:

在文章开头安排题记,表明本文主旨;在文中引用众所周知的名人或伟人事例,使文章的主旨更为鲜明突出。

思路三:

深入生活,从自身或自己熟知的人物及其事例写起,表现平凡人身上所具有的动人力量:对待挫折的淡定,对待不幸的坦然,在沉默中坚持追求的可贵……

【范文】

越来越自如的我

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岁月的长河中,你丢掉了什么,又捡起了什么?

                                                                ——题记

  想起俩年前,我还只是个刚升入初中的小屁孩一个,如今,已是要面临人生第一大分界点的中招考试了,回想这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不禁微勾嘴角。

默默无闻似路人

   刚到七年级,一切都是陌生的模样,没有熟悉的老师,没有熟悉的同学,一切,都是新的。雀跃当中带着忐忑,我刚来这儿,同学都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我们能相处好吗?看着老师分配的同桌和后桌相谈甚欢,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她们竟是老同学,我更不安了。惶惶不安中过了半天,我竟没和班中任何一位同学搭话。在自己恨铁不成钢的自我“鞭策”后,我找到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好“下手”的对象,没错,我的同桌。我轻轻拍了下同桌的手臂:“你好,交个朋友怎么样?”等待那一秒,我似乎过了一年。同桌灵动的双眼眯成一个好看的弧度,似月牙般动人。便听到在我看来美妙似天籁的声音:“好啊!”于是,在眉飞色舞中,我迅速和我们那一“窝”打成了一片。可也仅仅限于我们几个,在班中,我没半点发言权。不是不懂,而是不敢,还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之类的。就这样,我在班中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当上了生活委员,但还是过足了一把路人的感觉,心里还是蛮happy的,毕竟我有我那一“窝”嘛。

翻身农奴把歌唱

   当第一次月考来临时,我心里也是懵的。唉!这怎么不按剧情走啊,怎么一个月一考试,太狠了吧?半抱怨半害怕地走进了考场,叙述考试风云不过是陈腔滥调,不说也罢!不说也罢!考试过后,老师非得拖一个星期再说,在没发布成绩期间,对我们狂轰滥炸,感觉考得很不好。可是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年级第四十四,虽然不是太好,但对于一个小学英语基础为零、数学渣渣的我,很好了好吧。本来班干学习就得努力,我的成绩也证明了我的实力。在班中说话,我也更有了底气。逐渐,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混了个脸熟,由于先天的逗比气质,我的人缘还不错,我的意见,大家基本都认同。嘿嘿,这也算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了,只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对此我深表无奈。

如鱼得水自逍遥

   转眼间,两年的生活已悄然结束,时间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向了2017年,我也升入了九年级。在开学第一天,就看见了一抹熟悉的身影,嘿嘿,没想到,我七年级的老班竟然九年级还教我。我自是欣喜不已,这意味着,我不用再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了。虽然被任命为我们班班长,我还是很高兴,毕竟我在以前玩得好的室友,竟也和我一个班。虽然是班长,可依旧不能阻挡我放飞自己的愿望。嗨,说我们班体育比赛会输,哼,那就拿个第一给你看看。嗨,说我们班学习不好,哼,那就给你拿个物理五连冠。嗨,说我们班同学卫生不行,哼,那就给你看看门前的双旗(纪律和卫生)。作为班长,其实我起的作用还可以,要低调嘛。如今,我的情绪一般可以控制好,不随意生气什么的,还是小菜一碟啦。

   在岁月流逝中,我丢掉青稚,更加自知;丢掉幼稚,更加稳重;丢掉彷徨,更加自如。

【名师点评】

选材:“我”作为学生,“我”的生活无非是考试和升学,作者在文中选取了自己初到中学的懵懂和月考前后的忐忑,将一个中学生青涩的初中生活表现得真实可感,真切地表现了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立意:作者将题目补充为“越来越自如的我”,意在表现自己褪去青涩和幼稚,进而变得自如而大方,立意富有正面的力量。

语言:文章的语言可圈可点,生动中多有幽默,如“数学渣渣”“狂轰滥炸”等,个性鲜明,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构:作者在文中安排有题记和小标题,这使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开头提问,结尾回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017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