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救人质

发布时间:2019-08-17 08:16:09

科学解救人质

作者:阿碧

来源:《检察风云》2010年第18

        2010826日为香港全港哀悼日,香港下半旗哀悼在菲律宾的人质劫持事件中遇难的8名香港同胞。菲律宾则把25日设为全国哀悼日,悼念遇难的香港游客。

        823日上午10时许,被革职的菲律宾原高级警官,55岁的罗兰多·门多萨成为了劫持者。他手持一把M16突击步枪,在首都马尼拉闹市区劫持了一辆载有21名香港游客和4名菲律宾人的康泰旅游客车。门多萨希望借此复职,但是当局未能满足他的要求。经过数小时的谈判之后,菲律宾特警晚间先后展开两次突袭,门多萨遭击毙,但也有8名香港游客在枪战中不幸身亡,6名游客受伤。

        在这起人质事件中,无论是民间人士还是专家学者,对菲律宾警方对人质的解救过程颇有微词。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菲律宾警方迟迟不采取行动?”“为何枪手会突然间射杀人质?”“遇害者有多少是被枪手杀害,又有多少是中了菲警的流弹?”……康泰旅行团在马尼拉遭挟持事件以流血收场后,无数的疑问这几日一直在香港人的脑海中萦绕。这次很不成功的人质营救过程,如同一本反面教材,启迪我们进行反思:假如菲律宾人质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能否迅速拿出行动的预案、能否迅即组织专业力量突击抢险?在面对被劫持的人质和劫持者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解救人质,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质的安全。

        

        营救方式要合理

        

        劫持人质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暴力手段控制一人或多人的人身自由,并以处死、伤害或折磨被控制者相挟持,强迫第三方或被控制者本人满足其某种要求的犯罪案件。劫持人质案件是绑架案件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极端的犯罪表现形式。因其具有突发性、公开性、暴力性和对峙性等特点,所以如何有效处置这类案件对于世界各地的警方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在人质事件发生之后,劫持者一般都会要求和政府或警方谈判。通常来说,劫犯已经站到了社会对立面,仇视社会以及自卑情绪都会比较明显;在力量对比上,劫持者是以个人之力正面对抗代表国家力量的警察,明显处于劣势。所以一旦正面对峙局面形成,劫持者就犹如困兽。一方面,合理的谈判容易攻破劫持者脆弱的心理防线,举械投降;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举措会导致劫持者情绪激动而产生对抗,从而杀害人质。

科学解救人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