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_柳永《雨霖铃》

发布时间:2023-02-19 19:24:39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起立)老师好!师:上下午的课,大家很容易犯困,我给大家放首歌,轻松一下,好不好?生:(欢呼)好!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师生听歌)师:邓丽君深情、甜美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生:柳永。师: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生:(听)师:(听)师:那么,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1:多情自古伤离别。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明确)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5:【整体感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下这句话。师: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1-
生:伤心,凄凉。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1(预设):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2(预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3(预设):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4(预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师:很好!大家的知识面很广。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师生:(齐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预设)我觉得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三、重点探究师:说得真好啊!说你是柳永的知音也不为过啊!那么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生:(读)师:(巡视点拨)好!大家读得很认真。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板书)师: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凄凉、沉寂。师: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生: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师: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2-

公开课_柳永《雨霖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