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老舍

发布时间:2020-01-06 22:49:44

我心目中的老舍

要想了解一个人,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本人进行亲密地沟通。但不幸的是,我没能和老舍先生出生在同一个时代,因而无法和他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那么我是怎么形成心目中老舍先生形象的呢?有句话说“文如其人” 虽然这句话对于有些人可能并不成立,因为也不排除那些弄虚作假,以“文”作为一种手段来谋取社会利益的人。但我从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没有真正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没有真正的情感体验为依托,是写不出那些感情细腻,引人深思的作品来的。于是,我就在阅读他的作品中慢慢形成了对他的印象。

从老舍先生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说老舍先生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出生于北京,更重要的是的作品中更能体现出他的北京人身份。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北京生活为背景,说的是一些北京人的故事,作品中的语言也具有北京地方语言特色。这些特点从《茶馆中就能体现出来。茶馆全剧就是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三个不同时期,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茶馆》的语言也多有北京地方语言的特色。如第一幕中,唐铁嘴要给王利发看手相的时候,王利发收回手去,说了句“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这个“甭”字就是北京的地方话语再比如第二幕中,巡警帮王利发打发走大兵之后,想向王利发捞点好处,王利发对巡警说:“您搜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这里儿化音的突出,也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茶馆》中还有很多京味十足的话语,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些北京地方话语的大量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北京地方语言的熟悉掌握。另外,除了《茶馆》这一部作品外,他的长篇大著《四世同堂》以及其它的很多作品讲的都是北京城里北京人的故事。这些作品里的场景、人物以及人物语言如果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是写不出来的。

老舍先生是一个平实的人,他关心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很多作品的取材都是来自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其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当属《骆驼祥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叙述的是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作为一个人力车夫,是社会底层人民的代表。老舍先生通过对祥子坎坷经历的叙述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时期,处在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状况。从最后祥子坠落的结局中,我们看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命运的思考,他认识到要想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现状。老舍先生之所以如此关心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也大多是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为题材,我想这与他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是一个平实的人,就像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所说的那样:“他是一个穷人”因为他是一个“穷人”,才造就了他平实的性格他才会接触社会底层人民,才会关心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人物命运,才会写出许许多多这样的作品来。

老舍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从他的《四世同堂》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四世同堂》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后的社会状况以及那个时期北平各个阶层不同人物命运的荣辱沉浮,生死存亡,描绘了一个处在日军残酷恐怖统治下的北平。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名族文化、名族精神的思考这些人物形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大祁瑞宣和老三祁瑞全。祁瑞宣是四世同堂里的长子,一家的顶梁柱,他接受过新式教育骨子里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但因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是一个想革命却不能革命的人。老舍先生对他内心的刻画也表现出了内心的极度矛盾,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对于我们名族文化提出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祁老太爷也以四世同堂为傲,但在“大家”都难保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小家”,这是老舍先生留给我们的思考。我想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已对这个思考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后来祁瑞宣的转变,开始为革命做一些实事,配合弟弟祁瑞全搞地下工作,这就是老舍先生给我们的回答。祁瑞全是一个革命践行者形象,为了投身革命,在哥哥的支持之下偷偷地离开了家,参加了革命。老舍先生通过对祁瑞宣这个形象的塑造,给了我们一个希望,说明我们的革命还是后继有人,还是有人肯为国家的生死存亡视死如归。这是老舍先生对我们名族精神的思考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老舍一个平实的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我心目中的老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