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写作指导:谈议论文展开议论的角度与技巧

发布时间:2021-01-25


写作指导:谈议论文展开议论的角度与技巧
连绵的山岭横亘千里,气势磅礴,很美!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更美!无论是横看成岭,还是纵观成峰,总归都很美,同样,议论文展开议论时也有纵横之美,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
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不同角度之间是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种议论方式往往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还能使议论气韵酣畅,如重浪排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文章说服力,也能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一)因果探究法
这里的“因”是指证明论点的理由(分论点),“果”就是要证明的中心论点。此法是指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果)之后,在议论说理的过程中,从“为什么”的角度来阐明理由,设立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去探究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
优秀范文
不做“低头族”

放眼当下,手机已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机、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不断地被侵蚀、被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所以,请不要再做“低头族”。
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手机,长期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
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过度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甚至有

1

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地进行阅读、浏览。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而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信息填充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
当低下头的时候,我们再也看不到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绿树的葱茏、鲜花的绚烂;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自然的伟大、宇宙的神秘、人文的崇高。让我们丢开手中的手机,不做“低头族”,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
点评
本文说理非常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过分依赖手机的危害,论证全面且科学;二是本文采用“因果分析法”安排论证思路。如本论部分设置了“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三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健康、交际、思考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手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从不同侧面阐明了“不做‘低头族’”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利用手机,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能让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令人信服。
(二)概念阐释法
这是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文章中心论点里的关键语句,将其内涵属性或思想意义进行揭示与阐发,进而分解成并列的几个方面,从中提炼出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分别加以阐释和论证,横向展开议论。比如苏文洋《人与自然》,开篇设疑之后,提出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起码要做到“不欺天”,然后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不欺负老天,二是不欺骗老天。通过列举房山区、青龙湖镇的崇青水库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不欺天”的重要性。
优秀范文
适可而止

2

适可而止的意思是说凡事做到恰当的程度就停下来,做过头就不好了。生活需要我们掌握一种平衡艺术,一种恰当的距离感。正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凡事恰到好处就要收手,否则过犹不及。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智慧。范蠡出身贫贱,因为不满楚国的政治黑暗,投奔当时的越王勾践。后来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成了吴王夫差的阶下囚,范蠡一直追随勾践左右,帮助勾践谋划复国大计。经过一番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勾践韬光养晦,趁机打败吴王,复国成功。范蠡也因此功成名就。但是范蠡没有被眼前的名利冲昏头脑,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在事业到达巅峰的时候,急流勇退,携西施泛舟太湖之上,好不惬意。他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后来还成为儒商鼻祖,为世人所称誉。范蠡可谓深谙适可而止之道的聪明人。与之相对的就是大臣文种,他过于贪恋名利,结果落得一个被赐死的悲剧下场。可见,适可而止,我们的人生才能优雅地转身。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在人际交往中太过热情会让人无所适从,太过冷淡又会让人无法接近,这就需要我们在交往时做到适可而止。比如在一些宴会场合,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友好,会给来宾敬酒,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断地劝酒、敬酒,只会让对方感到很不适应,增加对方的心理负担,有人甚至因此饮酒过多出现不适被送进医院,好事变坏事。如果适可而止,既表明心意,又让对方心里舒服,这就是交往的艺术了。在与别国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也遵循着这一宗旨,既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又不搞政治结盟,适可而止,这样就能维持一种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实乃政治交往的艺术。
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性的姿态。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游戏日益风靡。作为一种生活调节和身心放松的方式,玩游戏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青少年深陷游戏世界无法自拔,造成学业荒废,身体受损,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社会问题,这样就不可取了。任何事情一旦失去节制,往往就变成坏事。理性的生活取决于我们自我的调节和把控。适可而止,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平稳。
适可而止,人生之花才能香远益清、芬芳动人。 点评
文章开篇阐释题目,并在引用古人言论的基础上明确中心论点,总启下文。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分论点形式,较为新颖突出。具体说来。就是以“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智慧”“适可而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性的姿态”作为三个分论点,来展开并列式的论述,
3

内容较为充实。结尾处以生动的比喻,重申“适可而止”这个中心,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浑然天成。同时,本文选取古今诸多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作事实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语言表达上,长短匀称,鲜活灵动,富有美感,十分耐读。
(三)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做”的角度,提炼几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这里的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即以中心论点为结果,找到几个并列的能达成这一结果的条件,以这些“条件”为分论点,分别加以论证。有了某个前提条件,才能更好地达到某个结果。
优秀范文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
李伟庆
世界不是一个模式,它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精彩。追求不一样的精彩,追求不一样的人生,让世界刮目相看,像勇跳龙门的鲤鱼,像逆流而上的小鱼,像展翅追风的雄鹰……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不能这样”,我们也可以探寻别样的精彩,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享受。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要求我们有创新精神。当“第一夫人”彭丽媛第一次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现在世界镜头前,她那稳重大气、端庄得体的服饰让世人瞩目。她的设计师马可也被世人熟知,马可和她的品牌设计无疑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创造的风采。马可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她让“秦俑”成为她的时装模特,她把中国的“泥土妆”搬到巴黎时装周,并把织布机运到皇宫后花园……在世人聚焦巴黎时装潮流时,马可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了中国时装的魅力。她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巧妙地运用中华文化创造有着“中国风格”的时装。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需要有敢于突破的品格。悬挂在美国白宫的名画《向正方形致敬》描绘的是许多套在一起的正方形,如果由外向内看,是从大正方形向小正方形传递并最终消亡的过程,但是换个角度,从小正方形向大正方形看,你就能感觉仿佛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突破旧有的规则,更精彩的人生就在前方等着你。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需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人生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美国14岁少年威尔森发明的价值几百美元的核武器检测仪取代了海关价值几十万美元的设备;另一个15岁的美国少年发明的癌症试纸价格只有3美元。他们在别人不信任或嘲笑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最终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精彩的人生。

4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思考不一样的人生,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事情可以变个样,万物可以更奇妙。拥有创新精神,突破陈规,坚持梦想,我们可以拥有不一样的精彩。
当一个奇思妙想出现在你脑海里时,别让它一闪而过,也许那将会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当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时,你就要努力打破突破常规;当你坚信自己是对的,那就坚持到底,不要被外物左右。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享受别样的风光。 点评
文章开头三言两语就引出“探寻别样的精彩,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享受”这一观点。接下来,作者把中心论点作为“结果”,然后提出形成这个结果的三个“条件”,即分论点一(追求不一样的精彩,要求我们有创新精神)、分论点二(追求不一样的精彩,需要敢于突破的品格)和分论点三(追求不一样的精彩,需要树立坚定的信念),运用举例论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有义理深透之效,令人信服。
纵向展开议论
辩论问题时依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逐层剖析,钻坚求通,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这要求我们学会纵向展开议论,安排好议论层次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容易快速形成清晰的思路,还能充分地调动作者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推进,使文章摇曳多姿,更具个性化色彩。
(一)分解中心论点,递进论述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①由小到大地安排所论述的范围,层与层之间构成递增关系;②先减去中心论点的部分内涵,然后再逐层增加所减去的内涵,使所论述对象的外延由大到小,内涵不断丰富;③在分层论述时,更换句式基本相同的每个分论点中的个别词句,使语意逐步加深,层与层之间形成递进关系。
优秀范文
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


5

十二年的学习生活中,语文课文上总少不了周树人——鲁迅先生的作品,当大家纷纷痛苦地表示“怕周树人”时,我却想疾呼:“社会需要‘周树人’,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
我们需要周树人的童真。当大家纷纷抱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玩得不亦乐乎时,或许我们该想起鲁迅先生津津乐道地与闰土在瓜田抓猹、跟着小伙伴去看社戏时的快乐,以及肆无忌惮地在百草园里与自然亲近的日子……这一切出于孩童的本真,天性的玩耍、探索与发现将童真融入了他的生命,因此,我们才能在他的文字里找到生命最初的美丽。
我们需要周树人的“辛辣”“冷眼”。当大家逐渐变得人云亦云、唯唯诺诺时,或许我们该想起鲁迅先生创作出的“孔乙己”“阿Q”“华老栓”等鲜活生动的形象,他以批判性的目光审视社会上种种丑陋不堪、滑稽可笑又可悲的众生百态,勇敢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将周树人的“冷眼”融入生命,我们会收获棱角分明的快意人生。
我们还需要周树人的拳拳爱国之情!当看到某些不怀好意的人打着“爱国”旗号而违法犯罪之时,或许我们该想起鲁迅先生的“以笔为戈”“弃医从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理性而不失热情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将周树人的“爱国忧民”融入生命,才能让生命彰显不平凡的光彩!
如此,你还会因“课业负担”而怕“周树人”吗?“周树人”能滋养、丰富我们的生命,“周树人”伴随我们十几年,我们还怕吗?不!我们应将“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的社会,一起走更多的“十几年”,在一代代人心中树起“周树人”这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继续坚定地前行! 点评
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社会需要‘周树人’”, 接着从“需要周树人的童真”“需要周树人的‘辛辣’‘冷眼’”“需要周树人的拳拳爱国之情”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最后得出要“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这一结论。在分层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将“周树人”的“童真”“冷眼”和“爱国忧民”置于当下的社会大背景中,两相对比,突出了将“周树人”融入生命的重要性,深化了中心和主题。行文中运用了排比段,语言精简流畅又温婉有力,有一种让人不得不信服的气势和力度。
(二)巧妙设问导思,逐层深入
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可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为展开分析说理打好基础。“为
6

什么”就是分析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怎么办”就是解决问题,即指出解决的办法,分析该如何去做。这种结构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但是在分析说理时,“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根据不同的论述中心,说理应有所侧重。比如韩愈的《师说》,文章首先说明“什么是师”,紧接着写“为什么要从师”,然后不再讲道理,而是联系实际,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说明“从师之必要”,最后归结全文,说明“圣者为师”的道理,实际回答了“怎样从师”的问题,并与开篇相呼应。 优秀范文
当代人应如何尽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礼仪之邦这一美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关键问题是要让每个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为什么要尽孝?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谈论尽孝的方式。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具有博爱思想的名言。它成为后世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但是实现这种理想的起点必须是“老吾老”“幼吾幼”。能够做到“老吾老”的人虽然不一定能够做到“老人之老”,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和自家其他老人都不能孝敬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老人之老”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大门口写上了一句醒目的标语:“请爱你的母亲吧!”有人提议将这句话换成“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口号,遭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坚决反对,他说,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不孝顺的人,不可能也没有资格去爱祖国、爱人民。
由此看来,孝顺父母、长辈,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人性、应尽的基本责任。这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更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因素。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提倡尽孝的同时,也应当反对“愚孝”。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孝文化”,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之中浸润得太久,不可避免的沾上了一些落后的东西。像古人所谓的“卧冰求鱼”“割股疗亲”的做法,就属于“愚孝”,不值得我们提倡和模仿。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点,采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来孝敬父母。譬如,在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父母物质生活已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就要多给父母精
7

神安慰,利用学习、工作之余,抽出闲暇陪伴父母,让父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能够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小而言之,这是对父母尽孝,大而言之,这也是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 点评
这篇议论文题目暗示文章重点,并借助开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礼仪之邦’这一美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语句,明确了中心论点:“当代人应该尽孝”,旗帜十分鲜明。主体部分恰当地引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和事例,并加以阐述分析,挖掘所引内容的意义,揭示了当代人们要尽孝的原因。同时作者指出应当反对“愚孝”,具有辩证的力量。最后谈论尽孝的方式,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实属难得。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文章恰当地引用古代孟子的名言并分析阐述,充分地论证了尽孝的重要性,又摆出苏霍姆林斯基的事例,十分鲜明深刻。而且,作者将“应当尽孝”和“应当反对‘愚孝’”进行详略有致的对比论证,凸显文章的深刻,使得文章事实确凿、说理严密,起到义理深透之效,令人信服。 (三)针对某种现象,步步推进
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可以采用“摆现象—析原因—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这样文章既思路明晰又说理深刻,十分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文章前四段在分析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后,先指出不能拿来的危害,接着点明拿来的含义,再分析“拿来主义”的方法:“占有,挑选。”文章逐步深入,说理由浅入深。 优秀范文
狼爸教育可休矣
程国庆
继“虎妈”之后,“中国狼爸”进入人们的视野,因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及其三个孩子考进北大的“显著”教育成果而备受关注。这种棍棒教育产生的效果,引来广大网友的围观和思考。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讨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但是如今的教育显然偏离这个轨道,“狼爸”棒打孩子实际上棒打的是现代教育,这种残酷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化呢?

8

我们的教育在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功利教育,是“成者英雄败者寇”的模式。所以无怪乎会催生如此之多的“虎妈”“狼爸”。如今许多孩子在升学压力的巨大阴影下,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之下,早已失去了青春应有的欢乐活泼。人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早早就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和幸福感,那么孩子即使学业成绩再优秀、前途再美好,内心也是一片荒芜。我想,这样的孩子也算不上是成功的。他们在感情和内心上的空白可能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
“狼爸”引来关注,主要是因为他的强力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给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提供了一种幻想、一种“借鉴”。但是这仅仅只是个案,不宜作为一种可供效仿的教育模式。因为每个孩子的心理结构、精神气质、兴趣能力都大不相同,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法未必适用于另外一个孩子。有很多孩子因为不堪忍受严厉的家庭教育而走上极端,我们应引以为戒。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难道教育仅仅是为了博取生存与发展的资本吗?这是极其片面、隘的。前几年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狗熊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个事件之前,刘海洋已经获得本校的研究生保送资格。他在学习方面应该够优秀了。但是在心理方面他又是有严重的缺陷的,这和其所受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
再者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的是要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圈养不如放养,顺乎孩子的天性,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顺利、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这是比考几个漂亮分数、上一所名牌大学更为重要的。
以摧残、损害孩子天性的狼爸教育可休矣,我们的社会呼唤更加人性化的家庭教育。 点评
俗话说:“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狼爸将其奉为圭臬并成功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学府。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深思,也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本质重新进行审视。其实联系现实教育状况,不难看出狼爸教育有着很大的弊端,对孩子的身心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在正面说理,反面举例进行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在文末发出呼吁:以摧残、损害孩子天性的狼爸教育可休矣,我们的社会呼唤更加人性化的家庭教育!可谓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9

高中作文 写作指导:谈议论文展开议论的角度与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