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欧阳修及影响下的创作

发布时间:2020-05-20 11:36:59

欧阳修及影响下的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及其散文成就

诗文革新北宋庆历前后,以欧阳修为首,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发起了一场变革诗文的运动。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对险怪艰涩的“太学体”痛加排抑。他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他们为北宋诗文的发展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1.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主张文道并重,并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3.取法韩愈文的文从字顺;对杨亿等人骈体文的“雄文博学,笔力有余”颇为赞赏。

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

1.理论上的建树,明确提出了诗文革新的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诗穷而后工。

2.运用主持礼部考试的行政手段,打击了当时险怪艰涩的文风,提拔了一大批后学之士。

3.团结和造就了一批作家,组建起壮大的诗文革新队伍。

4.实践上的典范,以优秀的创作实绩推动了诗文革新的发展。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一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另有一类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叙事、议论、抒情高度融合,感情色彩很强。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3.革新散文,使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

a.改造骈赋、律赋,去除排偶、限韵的规定,以单笔散体创造了文赋。

b.革新四六体,参用散体单行笔法,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注入新的活力。

4.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的特色:

1.多数作品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2.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议论往往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3.将李白诗的清新流畅与其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风格流丽宛转。

梅尧臣诗的特色: 

1.多数诗歌反映时政和民生疾苦,尖锐揭露社会民生。

2.题材走向日常生活琐事,写得饶有兴味,开拓了宋诗题材。

3.追求“平淡”: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4.时有词句枯涩、缺乏韵味之失。

苏舜钦诗的特色:

1.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多写雄奇阔大之景,赞美自然界的壮伟力量。

2.诗风直率自然,意境开阔,风格雄豪奔放。

3.有些作品略欠推敲、剪裁,不够含蓄、精练,畅尽而伤直露。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

1.文学观点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

2.多数散文直接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3.短文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呈现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

4.缺点: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对艺术感染力重视不够。

曾巩的散文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风格平正周详。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

王荆公体首见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主要是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尤指其写景抒情的绝句,“雅丽精绝,脱尘流俗”,“选语用字,间不容发”,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体现了宋诗独特的艺术成就。

1.早期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亦有思亲怀友的名作,咏史诗写得最为出色,对历史人物、事件表达新颖的看法,并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情。

2.后期诗歌以写景抒情的绝句最有代表性,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王令诗以抨击时弊、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主要内容,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充满浪漫色彩,但语句粗豪生硬,意蕴发露无余,代表作有长篇五古《梦蝗》《暑旱苦热》。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欧阳修及影响下的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