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4-06-27 10:41:36

11 敬畏自然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ù。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相形见chù(  )  精巧绝lún(  )

suì(  )

(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

A.神秘莫测 B.高深莫测 C.变幻莫测

(3)语段中画线句中的“死”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答案:(1)绌 伦 邃 (2)B (3)这里的“死”字具有特殊的含义,表面上看是死的,其实是有生命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C.2011年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这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解析:“沾沾自喜”是贬义词,与句意不符。

答案:A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

(2)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

(3)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

(4)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

(1)比喻 (2)拟人 (3)反问 (4)排比

4.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         。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的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答案:③①②

5.《敬畏自然》是一篇    (体裁),作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持观点是  

答案:议论性散文 人应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10题。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6.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什么?

解析:把握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联系前后文。

参考答案: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7.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寻找标志词或句子,理清层次,“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一句标志着这一段分为前后两层,再紧扣“无知”概括意思。

参考答案: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他们看来,人类智慧算不得什么。

8.“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意,并体会该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从这些现象给人类带给的严重后果分析含意,表达效果则从句子的语气及对人类的警示来答。

参考答案: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强烈,发人深省,能激起人们的忧患意识。

9.文章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这是作者的推论,“因为”后面阐述的就是理由。

参考答案: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10.从选文看,作者表明了自己什么观点?

解析:把握观点就是看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

参考答案: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类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

再提“敬畏自然”

刘华杰

2005年东南亚海啸过后,中国国内出现“敬畏自然”之争,参与者众,敬畏自然还被一些唯科学主义者扣上“反科学”的帽子。当年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讨论,现在倒是可以重议一下。

②日本这场海啸与东南亚那场灾难差不多,要论责任,大自然当然有责任(前提是把大自然设想为一个行为主体,我们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员。注意,在人类出现之前,大自然早就那样行事了),但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人类自己,居民的房子太靠近海岸,特别是没有留出10~20米的海拔高度。日本古人是知道海啸为何物的,是了解它的“习性”的,如今英文tsunami(海啸)一词就来自日文。以人之力,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真正对付海啸。如果现代人类对大自然有所敬畏,不去无谓地挑战大自然,不把县城建在板块边缘和大断层上,灾难发生时人员伤亡就会少很多。

③现在日本核电设施在自然灾害中出问题,再次提醒人们:世上没有纯粹的自然灾害,天灾和人祸总是搅在一起,而高科技与现代性加强了自然灾害的后果。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大型的建筑等,当然更包括“定时炸弹”核电站,这些高科技产物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远远大于灾害本身。

④人们经常问,什么能源是安全、清洁的?其实,一切都是相对的,只要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大,什么能源也不可能是完全安全、清洁的。核能是相对安全和清洁的,但也仅仅是相对,太阳能、水电也是如此。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相对的。实际上越“文明”,某些方面也越脆弱,这是辩证法。

⑤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国度,人们还习惯于认为科技进步可以提供更多更安全的能源。从局部来看,这话并不全错,但是从稍大一些的全局来看,情况会发生质变。单纯的科技进步,不但不能降低风险,还会加剧风险。最为典型的当然还属核电站,这一高科技所带给人们的利益就目前来说远小于它的危害。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全世界正在运行的各种类型的核电机组443,总装机容量为36 967.8万千瓦,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但是每年产生的大量核废料以及潜在的风险却危及整个地球的存在。

⑥东南亚海啸死亡20多万人,不是第一次,日本这次海啸伤亡多少还不清楚,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损失。世界各地无数海岸无数的货运码头、海滨旅游度假村、海景房,也可能受到大自然的洗劫。海啸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消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避开它,与自然对撞,损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⑦总之,人类不可以太嚣张,顺应大自然、主动规避风险是最明智的选择。忘乎所以,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要幻想大规模地改造大自然。大自然自身的演化是缓慢的(地震、火山喷发等是其平常行为的一部分),人的快速改变只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最后吃亏的还是人类自己。

⑧当然,这里没有反科学的意思。科技还需要研究,但目的要变一变。它不是用来攫取高额利润,不是用来消灭异己,而是真正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选自20114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11.第②段说“日本这场海啸与东南亚那场灾难差不多,要论责任,大自然当然有责任,但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人类自己”,阅读文段,说说人类自己有哪些责任。

解析:仔细阅读选文第②段,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1)居民的房子太靠近海岸,特别是没有留出10~20米的海拔高度。(2)明知海啸的危害,却无畏地挑战大自然,把县城建在板块边缘和大断层上。

12.请联系生活说明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抓住“文明”的引号,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做法来回答。

参考答案:例如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能源,砍伐树木,任意开采,破坏了植被,破坏了地形地貌,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泥石流等。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对地球的损害越严重,结果只能是给人类自己带来灾难。这种“文明”,只是一种盲目,一种愚蠢,一种短视,离真正的文明相差甚远。

13.课文《敬畏自然》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请找出选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参考答案:人类不可以太嚣张,顺应大自然、主动规避风险是最明智的选择。忘乎所以,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要幻想大规模地改造大自然。大自然自身的演化是缓慢的,人的快速改变只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最后吃亏的还是人类自己。

14.请谈谈你读完选文后的感想。

解析:结合作者写作意图表达赞美、敬畏、反思等意思。

参考答案:大自然是神奇高明的,值得人类研究、学习和敬畏,我们应该反思人类自身破坏自然的一些行为,努力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触怒它。

【表达交流】

15.人类是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这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看下面的资料再作思考,看看自己的理性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

(1)现在中国电力短缺,需要开发水能,需要修水库,这就不可避免要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这里有一个权衡得失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那么水库就不能建设。我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形,权衡轻重得失的标准就应该是以人为本。

(2)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几点,其中第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3)假如未来有一天,又有一颗小行星迎着地球飞来,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人类是应该采取一切手段(例如用核武器轰炸)去征服它,还是高喊“敬畏大自然”坐以待毙?

答案示例:面对自然、面对生命、面对传统,正确的态度应是中庸之道。我们既不必把这些东西神秘化,完全屈服于它们;但也不应狂妄地居于其上,以过分自信的科学或理性为名义,随意地摆弄自然、生命和传统。这就是敬畏,敬畏其实是源于理性的人的理智。

【体验中考】

16.(2011·四川资阳中考)20113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你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事故,谈谈对于核能利用的看法。

参考答案:核能,是人类新近开发出的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潜在着巨大的风险,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以及日本9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在用它来为我们造福的同时,还得努力规避它的风险。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