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吴太伯世家》专练

发布时间:2020-06-02 21:31:10

《史记 吴太伯世家》专练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意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勉之!君侈而多良,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义嗣/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附于子臧之义/

B.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附于子臧之义/

C.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D.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阙”“除服”含义相同。

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

C.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

D.上国,春秋时期称中原诸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札出身显贵,遵守礼制。季札为吴王幼子,吴王生前想让他继位,他避让不答应,坚持长幼有序,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B.季札思慕圣贤,坚守节义。吴国人坚持立季札为国君,季札学习子臧的节义,抛弃家室财产去耕种田地,吴国人只好放弃这个打算。

C.季札知人知事,富有远见。他预言齐国的政权将要有变动,提醒晏子交出封邑和官职。后齐国发生栾高之乱,晏子因听从建议得以幸免。

D.季札守诺重信,始终不渝。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明白徐君心意,约定将宝剑赠给徐君。徐君去世,季札把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4分)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4分)

5.季札对子产和叔向分别提出怎样的忠告?请简要说明。(3分)

1.B

2.C

3.D

4.(1)诸樊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弟弟余祭想按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君位交还季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

【评分标准】4分授:传给欲传以次:按照次序传位;致:交还、归还称:符合,满足。每点1分。

(2)当初我心中已经答应(把剑给)他,怎么会因为徐君死去就违背我的心意呢【评分标准】4分始:当初,起初许:答应,同意;岂:怎么,难道倍:通“背”违背每点1分

5①季告诫子产,要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②季札告诫性格刚直的叔向,要考虑如何避免祸惠

【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行事国    当:执掌     

B.郑之执政    侈:奢侈

  C.晋国其于三家乎    萃:聚集     

D.北徐君     过:探望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的一组是(3分)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②季札弃其室而耕

  ③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④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⑤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⑥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樊服丧期满后想把君位让给季札;季礼认为诸樊作为继承人符合礼义,在推让不得的情况下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B.诸樊离世时,为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留下遗命将王位传给余祭,意思是想要按次序以兄传弟,这样就能渐渐传给季札;但兄弟们都想当国君,季札只得到延陵这块封地。

  C.季札使齐,认为齐国政权将易主,劝说晏子纳邑与政;使郑,认为郑执政者骄纵,劝子产要小心以礼治国;使晋,认为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劝叔向考虑如何免于祸患。

  D.季札曾造访徐君,知道徐君内心喜欢季札的宝剑,出使归来途径徐国时打算赠剑,但是徐君已经过世,季札就将宝剑解下,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才离开。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2)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

 

 

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6.B  (侈:骄纵,盛气凌人。) 
7.C   (①②均为季札推位让国之德;⑥是季札不愿违背初心。) 
8.B  (“兄弟们都想当国君”不当。) 
9.(1)您本是合理的(合乎道义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 
  (“义嗣”“干”“附”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祸。 
  (“因”“纳”和句式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附译文]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  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 

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祸。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从卫国到了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  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太史公说:延陵季子的仁爱心怀,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吴太伯世家》专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