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

发布时间:2018-07-22 22:46:15

6、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学习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通过学习,你们知道:

(1) 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因为外国学生的无知和偏见激怒了徐悲鸿)

(2) 那他立下的怎样的志向呢?(出示:必须用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

小结:是啊,徐悲鸿为了消除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励志学画。

齐读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四到六自然段

过渡: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

1.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到六自然段。

2.读后回答:你们觉得徐悲鸿学画怎样?(板书:勤奋、刻苦)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徐悲鸿学画非常勤奋、刻苦呢?请大家默读第四到六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有关的词语或者句子。

4.第四自然段

(1) (读后交流)出示。

(2) 自由读,从哪些地方体现出他的勤奋、刻苦呢?

(3) 理解:奋发(振作精神,情绪高涨,刻苦努力)

(4) 课文中是怎样形容他的?(出示小黑板,比较)

从此,徐悲鸿奋发努力。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更加”说明徐悲鸿勤奋了。用了比喻句,更加形象,说明不怕劳累,白天、晚上都学画。)

(5) 指名读。齐读。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徐悲鸿的刻苦、努力?

5.出示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是说徐悲鸿——(板书:潜心临摹)理解:潜心(用心专一而又深入)

(3) 哪里可见徐悲鸿潜心临摹?(“每逢……就……”说明每次;“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画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徐悲鸿放弃休息时间,画的时间长,画的画多,如此的投入、潜心。指导读并齐读第一、二句话。

(4) 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是如此度过的,那么,不是节假日,他就更加——(刻苦)。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他又是怎样学画的呢?(自由说)

(5) 所以说,经过潜心临摹和刻苦学画,——齐读第三句话。

(6) 小结:徐悲鸿是如此刻苦的学画、临摹,他可真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因为他想为让外国人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7) 齐读第五自然段。过渡: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徐悲鸿的刻苦、勤奋?

6.出示第六自然段

1)板书:生活清苦 理解:清苦(清寒贫苦)

2)徐悲鸿的生活是怎样的清苦?

小阁楼(理解)、经常每餐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3)小结:徐悲鸿住不好,吃不好,如此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省钱买绘画用品)由此可见,徐悲鸿是个怎样的人?(为了学绘画,为了为中国人争光,不怕吃苦)这里,也能体现出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4)指名读。齐读。

7.看板书,总结这部分

(1) 同学们,徐悲鸿潜心临摹、生活清苦,如此的刻苦、勤奋,的确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啊!学到这儿,你发觉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结构)

(2) 齐读。

过渡:徐悲鸿如此勤奋、刻苦,那他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第七到八自然段

1. 指名读,思考问题。

2. 读后回答,出示:(成绩优异、轰动画界)

1)徐悲鸿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刻苦、努力,坚持 “三年”)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出示、齐读)

2)学到这里,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怎样?(自豪)齐读第七自然段。

3. 还有什么结果?

1)理解:震惊。(感到震动、惊讶)

2)他是怎样做的?(出示:鞠了一躬)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佩服、惭愧)他肯定会想真正无知的自己啊,这就叫做“有眼不识泰山”。(出示,读)

(3) 指导读、齐读第八自然段。

(4) 比较:三年前的这个外国学生是怎样做的?(出示:很不礼貌)女生、男生分别读第二、第八自然段。

(5) 前后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外国学生的变化,他佩服的是徐悲鸿的什么?(画技、刻苦的精神)

(6) 除了这个外国学生,那些其他嫉妒徐悲鸿的外国学生会怎样想?怎样说呢?(自由说)

4.总结全文

(1) 正如徐悲鸿所立下的志向一样,他付出了勤奋、刻苦,用事实让所有的外国人都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同样是很有才的。

(2) 你们知道是什么支持徐悲鸿如此奋发努力,为中国人争光的吗?(板书:爱国)

(3) 从徐悲鸿身上你能学到什么?(勤奋、爱国……)

三、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板书:

6、徐悲鸿励志学画

爱国 勤奋 { 潜心临摹 成绩优异 功夫不负有心人

刻苦 生活清苦 轰动画界

很不礼貌 鞠了一躬 有眼不识泰山

徐悲鸿励志学画

相关推荐